APP下载

基于燃机电厂浅谈高技能人才培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020-11-27金宇中海油珠海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队伍电厂

文/金宇,中海油珠海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古往今来, 从“伯乐相马”、“三顾茅庐”等诸多典故,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工作重要讲话,可见人才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电力企业里,人才同样是电力企业长期安全高效运营的重要基础,当前,为了更好适应电力改革,电力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做了一定的调整,但仍存在人才的整体结构分布不均衡、培训方式相对落后等诸多问题,那企业将如何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全面提升竞争力,应对正在全面实现电力竞价交易和即将实现的智慧化电厂,本人作为某燃机电厂培训管理岗位人员,在2015-2019年四年间,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总结经验,浅谈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 电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电力行业的高技能人才主要是指从事生产一线的机务、继电保护、热控等专业,具有专业水平高、技术过硬的技能素质,在安全生产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能及时完成机组抢修、安全并网、事故处理等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清洁能源发电的兴起,煤价上浮,原比重占据首位火电装机容量相对减少,发电行业的结构有所改变,人才的培养重点也做出相应调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按各大电厂的需求开展相关培训,取得了很大的提升,引入本科毕业的学历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体系不健全,人才培训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在当前电力行业中,高技能人才是相对紧缺的,年龄相对偏大,以某大型企业下的燃机电厂为例,技师所占比例仅为3.84%,在很多电厂中,尽管建立相应的培训管理办法、培训细则等相关制度,但未专门建立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完善的培训体系,确定企业的人才规划目标以及实现方案,对电力人才的职业规划相对模糊,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定位不确定,同时,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机制不完善,未对员工达到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进行一定的奖励、或岗位晋升,因电厂人员机构已建立,为保证岗位的稳定,大部分电厂存在取得高技能资格认定后,岗位未得到晋升,而相对高岗位上不一定是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存在人岗不匹配的情况。

1.2 培训设备、方式更新相对落后于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速度

因近两年,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各大电厂相对经营业绩较差,投入培训的总资金也相对减少,培训中使用的设备为几年前购置的设备,例如仿真机,存在诸多细节和目前实际操作不符的现象,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引入,培训形式也开始陆续升级,例如微课、实操演练、系统开发等等,各个电厂也陆续创新培训形式,但相对于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来说存在一定的滞后,此外,职工教育投入成本降低,培训形式由外培转入内培,主推系统内讲师资源,以所在燃机电厂为例,内部培训由过去的20%加大到80%,以企业内部师资力量来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培训效果目的,但存在缺乏新鲜度、授课知识面窄、参与率低等缺陷,培训收益不高。

1.3 高技能人才培训周期长,人才流失严重致企业措手不及

电厂技术工作涉及专业范围广,理论基础扎实,现场经验丰富,培养一名合格的一线员工需要至少3年的时间,培养一名高技能人才需要5-8年,甚至更长时间。近几年,除老电厂外,新建电厂招聘的新员工较多,大部分以应届大学生为主,岗位主要分布运行岗位,而该岗位上班方式以五班三倒为主,当前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年轻人很难承受倒班熬夜的上班方式,同时,面对华为、百度这些高薪酬行业的吸引、自主创业等自我追求,电厂一线员工的流失率较高,以某燃机电厂为例,仅2019年第三季度,一线流失率达5%,投入时间和经济成本较大,短时间难以实现成品人才的替补,企业损失严重。

2 针对电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适应智能化电厂的发展需要。根据全国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预期202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年均增长5.5%,人均装机突破1.4千瓦,人均用电量5 000千瓦时左右1。根据当前的高技能人才状况,仍然有很大缺口的。因此,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要充分认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电力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地位。

2.1 建立健全培训的体系,优化一体化的人才制度

电厂根据企业人才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企业的规划目标,本着“由下至上、由内到外”原则,对全体员工进行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培养,建立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的培训体系,加强员工的素质培养。同时,优化企业人才制度包括选拔制度、人才考评制度、人才激励制度、人才工作制度、薪酬制度等,从人才培训、甄选、聘用、激励、晋升等多方面闭环管理,可参考国内外同行业的成功案例,建立一套完整行之可效的评价、绩效考评、效果评估的机制,制度建立中相互相成而非独立存在。这样不仅可以吸引高技能人才,也为人才培养做好了详细的职业规划,明确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2.2 改革创新培训模式,着重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

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模式改革是企业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点,20 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因此,电力企业为了更好适应电力形势,就必须创新培训模式,改革培训方式,例如,建立完善的机组操作仿真系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自主研发模拟训操作及考试一体化学习系统,建立专业题库,扩大微课学习范围,搭建与同类型电厂的交流平台学习平台,开展“重返校园”理论培训,采购以实操为主网络课程,定期组织设备厂家培训,扩大技能大赛参与面,开展非同类型电厂的专业技能比武,理论实践相结合考核,创新改革培训形式,让培训不仅仅局限于面授。

同时,根据中国电力联合《中国电力行业人才年度发展报告20 18》中指出,发电公司选取中国华能、中国大唐,35岁以下员工比例分别为36.35、38.96%4。青年员工占比相对较大,在新建电厂中,青年员工有的则高达60%以上,青年员工是当前主力军,人才培养要倾斜青年化,青年员工尽管经验不足,但具有学习能力强、积极性高、创造力强等特点,因此,青年应列入高技能人才培训的重要人群,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的优势。

2.3 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充分做好后备人才的选拔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投入时间和资金成本较大的一项工程,为提升高技能人才的覆盖率,缩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周期,可实行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可与电力院校合作开设与所在电厂专业知识切合度高的课程,也可利用大学学习时间到电厂进行实习,并签订劳动合同,既提高实操技能水平,最重要的是大大缩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周期。同时,也可高薪聘用高技能成品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此外,除专业课程培训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重视高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发挥党工团的作用,用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吸引员工,用丰富的业余生活填补枯燥倒班工作。此外,要做好后备人才的选拨及培养,及时替补离职高技能人才。

3 结束语

建立一支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是保证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各电力企业需结合自身人才结构情况,从实际出发,精准的找出高技能人才的短板,针对性的解决存在的人才问题。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课题,本文只是进行的初步的浅谈,希望可以在促进电力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一些作用。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队伍电厂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城市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思路与对策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改进型LSTM实现燃煤电厂脱硝预警及优化
电厂热力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开发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世界上最大海上风电厂开放
某电厂410t/h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后灭火爆燃事故分析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议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