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在环境监测中的运用探讨

2020-11-27丁桂英高飞鹏袁显龙

商品与质量 2020年15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预警系统环境治理

丁桂英 高飞鹏 袁显龙

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山东日照 276800

将大数据运用到环境监测中,能够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方法,能利用大数据的统计功能发现监测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并总结有价值的信息。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发挥大数据应有的作用,帮助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1]。

1 环境监测工作的概述

环境监测是为了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用可以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间断或连续地观察、测定、分析其变化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同时为环境的管理、执法以及污染的治理工作提供依据。环境监测通常会根据监测的目的进行划分,如环境质量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科研监测等,并根据监测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监测手段[2]。

2 大数据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2.1 环境数据碎片化

由于环境数据种类繁杂、来源不一、载体多样等原因,导致现阶段环境数据信息储存、开发、利用碎片化。虽然目前各地已经成立的大数据管理局,但是相关制度尚未完善,环境数据为环保部门所有,缺乏交流,使用率低,这两点是阻碍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发展的重要原因。

2.2 缺乏数据共享机制

生态环境数据难以共享是制约生态环境大数据发展的突出问题,环保系统内部以及环保部门与外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均存在问题,缺少长期共享、合作的机制。因此,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共享需要改变过去保密、不可公开的思维,应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3]。

2.3 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有两点对策,一是技术性防范措施,包括访问控制技术、网络隔离技术、病毒防治技术;二是管理性防范措施,制定必要的数据管理办法。

3 环境监测中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建议

3.1 完善基础建设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第一步是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基于大数据思维下,了解环境监测的工作需求,将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建设环境监测网络,打造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数据处理的保障,有利于数据的整合、信息的筛选,利用准确的、高价值的数据,指导环境治理工作的实施。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有两个:一是通讯系统,二是地理信息资源,实现地理信息、数据信息的实时交互,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3.2 建立立体化环境监测系统

在环境监测中使用大数据,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在合适时间段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在监测后,将获得的数据、结果上传到系统中,为管理部门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另外,使用大数据系统还能对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预测,发现变化趋势,并制定出应对措施[4]。

3.3 完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虽然我国环境质量已有很大的改善,但是部分地区反弹猛烈,环境质量时好时坏,这凸显出环境监测预警系统能力不足,亟待对环境监测以及预警技术进行提高。应采取先进的环境监测与预警手段,及时发现影响环境的因素,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注意提高环境监测预警系统的响应速度,做到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

3.4 借助大数据来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有效地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第一时间对环境监测信息进行整合,为相关部门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一方面,利用大数据,能够筛选出环境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信息。因为环境监测产生的数据、信息非常庞大,同时这些信息的来源、时间段都不同,所以可以借助大数据,有针对性的筛选。另一方面,筛选结束以后,可以快速的整合需要的信息,高效地为环境治理提供支持。

3.5 加强数据管理

①完善网络通讯系统,提高数据的采集、传输效率;②构建大数据模型,环保、气象、交通等多部门合作,综合所有信息进行分析,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③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利用大数据进行评估,通过各种手段及时公开,发挥出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提高民众的参与度[5]。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环境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在环境监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监测准确性。针对目前工作中的问题,应完善基础建设,保护隐私信息,加强数据管理,推动环境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预警系统环境治理
基于AI技术的高速公路行人误闯预警系统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