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安装中防雷接地施工技术的应用
2020-11-27唐浩
唐 浩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防雷接地在建筑电气安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会关乎到整体的运行状况,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防雷接地施工环节中做好施工工作,从源头上实现防雷装置的布设和安装,保证整体的工程质量。
1 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系统的必要性
雷电是一种无法避免的常见自然现象,一旦建筑物被雷电击中,会形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需要做好日常的防雷工作,在建筑物上安装相应的系统,降低雷暴风险。再者,由于建筑物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发生较大的雷电灾害,直接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便利性。所以,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应该做好日常的防雷接地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好雷电的发生概率,以高标准的要求实现高效预防,保证人民生活的安全性。
2 防雷接地施工技术在建筑电气安装中使用
2.1 施工准备阶段
1)施工条件:从建筑电气安装的情况来看,需要初步对电气安装的施工工艺进行标准化定义。一般会选用深基础、人工接地体等方式对防雷接地体系进行完善。如果选用地板钢筋作为接地体,那么需要充分地对防雷引下线进行选择。在保证地体位置完整的情况下,对人工接地体进行系统化操作。此外,在建筑的相关部位设置爬梯和脚手架,方便日后施工。
2)准备建筑电气安装材料和工具:在正式开展工作之前,电气施工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施工情况。这是防雷接地装置安装的必要操作,也是提升整体性能的一种方式。选用镀锌材料来制作防雷装置,可以保证整体的安全性。结合施工的基础环境和行业标准进行验收,保证材料的合格。如果遇到不合格的现象,那么应当放弃采购计划,选用更加合适的材料进行施工。对当前的材料保管制度进行系统完善,从源头上做好材料的基础保养工作。如果遇到了材料生锈等情况,需要采取措施保证导电效果。除此之外,应该选用其他的材料和工具作为辅助,包括了乙炔和氧气、油漆、焊枪等。
2.2 相关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运用
1)等到现场施工正式开展之后,电气安装人员需要结合技术标准进行施工操作。在正式施工之前,通过组织培训的方式来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还需要穿插相应的安全防护内容,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小组的形式选择合适的人员作为施工作业的讲解员,强调施工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并系统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途径。所有的操作人员应该具有相应的执业许可证,并能够自觉地接受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配备一定的灭火器具,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2)组织机构应该设置专人进行工具和器材的管理,并做好材料的把关工作,从源头上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第一,选用信誉度较高的供应商作为材料采购的来源,并且结合设计图纸的内容要求对开关的规格进行明确,从实际需求出发做好规划。在此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产品的质量问题,降低施工人员的施工风险,提升整体的安全性;
3)在安装防雷接地装置的过程中,高空作业是主要的施工形式。工作人员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系好安全带保证自身安全。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火灾发生的情况,配备灭火装置来保证焊接工作的顺利开展;
4)等到所有的安装流程完成之后,需及时对现场进行清理。
2.3 等电位线技术方法的处理方式
作为防雷接地的重要内容,建筑电气系统具有核心的技术方式。尤其是在指定范围内的建筑上,可以提升电气信号资源的整体优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高层建筑快速地发展,建筑的高度也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随着结构日益复杂化,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被安装到建筑工程中去。这样给电力系统带来了较大的负荷力,一旦超出了范围很容易诱发火灾。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从源头上做好电力系统的安保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等电位连接,主要指的是通过借助建筑工程内部的钢筋的铁质管道,与电力系统构建起一个系统完备的接地线体系。形成一个良好的等电位体,提升整体的电力负荷性能。将电气设备端和电位避雷器进行全面衔接,保证雷电脉冲电流的稳定性,减少对电气设备的损害度。合理地控制每个端口的电位状态,减少雷电的侵入,从源头上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2.4 接线处理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电气设备防雷的重要内容,保证接地系统的稳定性,为实现有效避雷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建筑物内部安装大量的避雷设备,可以提升整体的避雷性能。将多余的电流引导至大地上,通过自然消耗的形式弱化能量。为了减少漏电现象,还应该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调整。尤其是在内部的接地设备的配置上,选用合适的金属材料来形成一定的阻碍,保证电流的安全性。从一般情况来看,会选用多种系统作为接地的主要方式。常见的有TN-S系统、TN-C系统、TN-C-S系统。这些系统都有可是的保护接地线的内容,形成一个三相四线的接地系统。加上PE线辅助,整体的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为了保护建筑设备的整体线路,应当设立电子设备路线、防静电接地线的内容;从TN-C-S系统的内容来看,一般是由两个系统完备的内容进行组合。从TN-C系统的内容可知,其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助于从源头上平衡电流。至于TN-S系统,则是通过多样化的风界面来实现充分连接,提升建筑整体的安全性能;除此之外,交流工作接地能够更好地实现变压器内部的接地工作,通过无线交流的形式消除相关内容,保证电压电弧内部平衡,提升配电低压系统的整体性能。
2.5 安装避雷支架
从相关的流程出发,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对避雷支架进行安装,一般会选择侧位打眼的方式进行施工。具体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做好打眼位置的定位,按照图纸的内容要求进行确定,不能借助主观臆断的形式来实现客观操作。如果现实的情况和设计的初衷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那么应该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联系设计人员,对系统内部细节进行调整;第二,按照10cm的距离要求做好直线方向的打眼工作,借助涌电锤来实现避雷支架的布设,通过灌注泥浆的形式提升整体的稳定性;第三,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清理工作,通过洒水的形式保证环境的整洁度。
2.6 避雷网安装施工技术
在避雷网的安装环节中,需要选择合适的避雷网作为主要的施工对象,按照一定的网格大小对二级防雷建筑中的避雷网进行设置。还应该做好墙体的打孔工作,选用镀锌圆钢作为主要的焊接材料,提升整体的稳固性。另外,需要对焊接部分的内容进行打磨处理,防止出现氧化现象。衔接好避雷网和建筑物,提升整体的防雷效果。
3 结语
由此可见,做好防雷措施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尤为关键。需要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进行防雷网络的设置,保证建筑后期的使用效能和整体安全。关注建筑配件的质量状况,按照一定流程进行防雷功效的提升,以智能化和电气化的形式增强建筑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