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2020-11-27李晋国
李晋国
(太原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目前,我国在城市化方面的实际建设与发展处于持续加速的状态,这就导致市政类型的路桥施工逐渐增多。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对混凝土所应用的相关技术还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就需要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实际应用展开详细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帮助[1]。
1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应用的相关问题
1.1 在设计配比中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市政路桥施工中,对混凝土展开配比设计时经常会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在市政路桥实际展开施工时,如果混凝土的配比设计人员没有针对矿物掺合料的实际量份,展开科学、合理的计算与区分,并不断增加矿物掺合料的实际掺入量份,就会导致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比设计中的预计时间长,最终就会出现无法按照设计展开施工的问题,从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2]。而在混凝土中加入水泥含量过大,又会导致混凝土水化热过大,从而引起较大的温度应力,增大混凝土的收缩性,最终导致混凝土的开裂。
1.2 施工缺乏规范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提高,在近几年市政路桥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完善,并且该技术也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行业的工程建筑中。在市政路桥施工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会由施工人员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采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不同施工工艺,从根本上保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然而,在进行相应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就会发现施工人员在针对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施工人员不按照规章流程进行施工,从而导致施工人员有可能会遗漏某一个步骤,进而给市政路桥工程整体的质量带来隐患,或者是由于操作人员的工作失误而产生质量偏差,这都会给整体工程带来直接的影响。
1.3 市政路桥弹性比较差,不能满足路桥实际使用要求
市政路桥有着行人量大、车种复杂、负载量大等行车特点,路桥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因路桥荷载过大、受力不均等原因出现桥面出现裂缝,混凝土结构坍塌等现象,影响着市政路桥的使用,不利于城市的交通运输。因此,在市政路桥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增强市政道路抗压、承载力。
2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2.1 路桥施工混凝土施工准备工作
路桥施工的准备工作是市政路桥施工的前提工作,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正常开工效率。施工前要严格审查设计图纸,现场地质调查及周边情况的调查要保证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业主以及监理都到场,五方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提出图纸中的缺漏,对于图纸或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变更环节提出要求并做好重点审查工作。还要细化施工内容,着重把控混凝土施工的细节要点,同时要求设计人员向施工人员交接好相应的工作,明确指出设计图纸中的重难点以及标准,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3]。
2.2 施工期间需注意的技术要点
施工期间要额外关注混凝土的配比、混凝土模板的定型以及对施工现场的保护。对于混凝土的配比需要注意,将混凝土的浇筑条件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在科学的支撑下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及水灰比。配制混凝土拌合料时,要重点凸显水泥的硅酸盐性质,在拌和过程中,标牌、型号以及性质都要采用统一的水泥,以此保证出品的混凝土性质的统一。确定粗骨料后,要保证水泥的色泽相同且级配一致,同时也要降低混凝土的含沙量。对于混凝土的定型,一般是通过使用钢模板浇筑施工法固定混凝土的形状。
2.3 做好对施工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为了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需要相应的施工人员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并且通过对混凝土的养护进行有效的分析,以改善混凝土干燥后的质量问题[4]。因此,养护人员要依据不同的混凝土浇筑工艺选择不同的养护方式,并结合混凝土施工水硬性的特点,再依据实际的天气情况和温度变化进行相应的养护,以此有效防止混凝土在干燥后出现表面开裂的现象。具体来说,养护人员可以依据天气和湿度的变化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加湿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当室外温度低于5℃时,要采取保温措施。此外,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其模板具有一定的沁水性,常会导致混凝土在浇注的过程中出现漏浆现象,进而使成型的混凝土表面出现空洞、麻面。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养护人员在养护的过程中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查缺补漏工作,进而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施工质量。
3 结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市政的路桥工程发展也极为迅猛,因此其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创新和改进。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市政路桥施工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施工人员提升自身的施工技术,以此保证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