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2020-11-27薛红梅
薛红梅
(吉林省和龙市人民医院,吉林 延边 133500)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一类心室充盈、射血功能降低的综合征,常见心脏病发展到严重状态时则会表现出心力衰竭,提升患者的死亡率。慢性心力衰竭还无法根治,因此临床对其进行治疗主要是为了延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程,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2]。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医治方案为西医治疗,但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部分研究表明可以配合中医治疗,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特剖析中西医治疗的成果,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承受慢性心力衰竭医治的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匀分为A、B两组。A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0~72岁,平均(60.37±4.35)岁;B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3~72岁,平均(58.95±4.22)岁。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单一的西医治疗。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选择卡托普利和美托洛尔治疗,卡托普利每次用药25 mg,每天用药两次,酒石酸美托洛尔单次用药12.5 mg,每天用药2次,疾病分级在Ⅲ级以上则可以考虑选择地高辛强心,单次用药0.25 mg,每天用药1次,同时配合其他利尿、供氧等对症支持治疗。
B组: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选择的药材及含量主要为黄芪15 g,丹参、红景天、泽泻、桂枝各9 g,葶苈子12 g。用水煎煮服用,每剂为150~3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观察指标为两组治疗两周后心脏指标即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排出量,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讨数据均承受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数据以%表示,x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t检测,当P<0.05时,组间数据有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指标
治疗两周后,B组各项心脏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脏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心脏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左室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mL 心排出量(L/min)A组 40 44.20±3.56 48.51±6.31 3.81±1.24 B组 40 55.05±4.06 56.27±5.42 4.45±1.10 t-10.251 9.588 7.952 P-0.001 0.001 0.005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A组:恶心2例、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B组:恶心2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x2=5.208、P=0.516。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心脏舒缩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心排血量降低,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无法满足,是一类症状重大的临床综合征,间接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平安。早期对慢性心力衰竭选取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依照其发病原因来选择,侧重于患者的作息、纳盐摄入的控制等,因此选择的西医药物大多为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西医医治虽具备有自己特定的疗效,但远期疗效一般,容易使患者产生依赖。因此,某些论文探讨阐明可以采纳中西医联合医治的办法,可以提升疗效[3]。
本文主要研究心脏衰竭的治疗措施,本院内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众多,医治经验丰富,在本院内对患者展开中西医联合医治,结果表明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且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单一西医治疗相差不大,可见中西医联合医治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具备较好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