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能力策略研究
2020-11-27龚梅
龚梅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山西 太原 030012)
在我国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背景下,国家投入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逐年递增,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规模也逐年加大,以往较为简单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不断受到冲击和改变。为了更好地适应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尽快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能力,以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政府职能和社会职能过程中充分发挥应有的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的国有资产,一般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在法律权属上确认为国家所有,在计量上能以货币计量。
(二)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拥有和控制的国有资产,是履行行政职能和发挥社会职能的有效保障,是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着国家政府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提升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能力,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向好发展,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关注思考的课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能力是新时期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现实管理中存在较多的弊端,与时代发展相悖,急需提升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力,为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驾护航。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一)国有资产在管理上存在薄弱性
行政事业单位依然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管理观念淡薄,国有资产管理上相对薄弱。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够,单位领导给予的重视不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意识不强。认为行政事业单位是不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只要把业务工作做好,就把单位职能发挥好了。因而忽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而形成了普遍存在账物不相符、产权不清晰、使用不妥当、权证不齐全等管理不规范、管理混乱无序的情况,同时也带来了滋生腐败和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发生的概率。
如国有资产中的固定资产登记不规范,购置资产只做支出记录,未计入固定资产账中,未纳入台账管理,存在资产流失隐患。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形成单位资产“糊涂账”。由于管理责任不明确,未按规定定期盘点,加上人员流动变化,“知情人”越来越少,导致有些资产只停留在账面上,实物却无影无踪。资产出租管理不到位,国有资产出租未经过公开招租,租金过低,出租合同期限过长,超出国有资产出租规定期限,资产出租收入未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产权不明,使用多年的房产却一直未办理产权证。
(二)国有资产在使用上存在无序性
1.无偿或低价出租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将闲置公房进行出租获得租金,以弥补办公经费不足的情况,这种做法有利于节约财政开支,减轻财政负担。但是,无序的操作方式,却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如在此过程中“打招呼”、“送人情”形成了将办公用房无偿提供给外单位使用的情况,占用期间从未收取任何资产使用费,或者收取非常低的租金。
2.闲置浪费、低效率使用国有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效率低下、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并不鲜见。有的单位大量存在着闲置资产,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比如空置的办公用房、闲置的交通工具、搁置的办公设备等。有的单位盲目上新项目,一味求全、求新,淘汰了许多不该淘汰的、购置了许多使用率不高的仪器设备、配置许多可有可无的办公设备和基础设施等。部分资产未服务于日常业务,如基层单位按照上级要求配备了专业设备,但是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导致一些高精尖设备无用武之地,造成闲置浪费。
(三)国有资产在处置上存在随意性
国有资产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一些单位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从而导致一些管理问题的产生,重点表现在资产处置上存在随意性。如未履行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越权处置固定资产;未履行先评估后处置的程序,低价处理固定资产;未履行公开拍卖程序,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未履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所得资产收益直接坐支;未履行不能设置小金库的规定,账外设账,违反财经纪律。这些随意违规处置国有资产的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也形成了为少数人谋取利益的机会,形成了引发腐败的温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轻视管理、漠视制度、缺乏约束、缺少监督。
三、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能力策略研究
(一)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
1.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研究和制定操作性强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增强资产入账管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各类资产备案建档、资产盘点清查、资产变动管理、资产统计报告等环节的制度,做到家底清、实物全、数据准、责任明。
2.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指标考核。考核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政绩、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均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既能促进主要领导的认识高度,也能提高干部群众理解和重视,形成既是国有资产使用者、管理者、参与者又是国有资产的监督者和维护者的良性氛围。
3.从国有资产购置、使用、处置各环节管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办公用品、易耗品、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清晰的保管领用台账,做到账卡相符、账物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对于可长期使用的资产要记录准确完整登记资产卡片信息,确保有物必有卡,有卡必有物,不重不漏。在资产盘点时,要同时核实债权债务,把往来账作为重点。同时,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各项盘盈、盘亏资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形成的无形资产要分析具体情况,切实纳入账内核算。
严管领用周期、领用程序、领用标准,把责任落到具体岗位具体人,以领用制度来约束资产支出行为,来预防浪费和腐败。在资产处置方面,要严格执行有关资产处置管理的规定,做到及时处置长期积压的待报废资产,处置过程遵循公开、公平和竞争择优的原则,处置完毕的资产及时进行账务核销,做到账实相符。
4.要加强各项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各类资产不仅要设立有总账,还要设立明细账,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协同作战,对各项资产的分布和使用状况,应设置台账进行记录,确保账实相符、存管到位。另一方面,各类资产必须理清产权关系,并及时办理获得权属证明,绝不允许出现账外资产、产权证书不全的资产。如发生权属不清和产权纠纷应及时协调各部门进行界定处理,确保资产的合法性。
(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性
1.要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人员的效率性。行政事业单位应强化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以及管理队伍的建设,建立符合本单位资产管理的职能机构,健全胜任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岗位人员,明确部门职责,清晰岗位责任,落实管理责任,避免多头管理,职责不清问题。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通过对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流程进行必要的再造,实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紧密结合,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全面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人员的效率性。
2.要提升在使用国有资产方面的效率性。行政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存在公房闲置、不规范出租和无偿性使用公房等情况,其资产使用效率大有潜力可挖。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从三个方面提升使用效率:一是出让可以出让的,盘活国有资产;二是出租可以出租的,增加国有资产收益;三收回任何无偿使用的,或者按规定收取资产使用费。
(三)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合法化
1.要实现合法处置关于资产。国有资产处置过程容易引发个人特权、导致腐败行为发生,必须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严格处置程序,严格依法操作。第一,必须经上报批准。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资产,必须事先报请上级部门、国资、财政部门审批,不得未批处置。第二,必须经资产评估。经批准同意处置的资产必须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评估,以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三,必须经公开拍卖。处置资产须委托有拍卖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公开拍卖的方式实现其资产价值。第四,必须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资产拍卖收益须按照规定全额上缴财政专户,以后再根据需要下拨使用。
2.要加强国有资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要构建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全过程有效监管体系,全面加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从外部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深刻分析问题、彻底解决问题。从内部要促进形成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完善内控制度,完善流程再造,形成健全的自我约束运行机制。
四、结论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能力,既是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职能的有力保证,更是惩治腐败、正本清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行动。通过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使用的效率化、处置的合法化,确保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规范、高效、合法,为行政事业单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