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2020-11-27乔伟东陈宏涛
乔伟东,陈宏涛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咸阳 711300)
1 畜牧养殖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发生的原因
1.1 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养殖户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是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绝大多数养殖户对畜牧养殖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缺乏足够的重视,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问题,由于缺乏保护机制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畜牧养殖场并不具备完善的环境保护设施,在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使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进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1.2 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已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但是现有法律法规所涉及对象较为单一,仅仅将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作为对象,对未达到一定规模的散养户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定,导致部分散养户肆无忌惮,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由于受到经济水平以及地理环境的限制,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仍然以散养户为主,因而急需完善现有法律保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1.3 畜牧养殖污染户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差,绝大多数养殖户并不具备畜牧养殖环境保护意识,常常出现“重养殖,轻治污”的现象。养殖户在对畜牧污染治理措施进行贯彻以及执行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很少有人会对养殖污染的治理工作进行主动咨询,几乎无人对治污设施以及技术进行投资。
1.4 养殖方式落后
当前,我国畜牧养殖主要采取的仍然是分散并且粗放的养殖方式。由于养殖规模化、产业化以及科学化水平较低,导致我国养殖模式较为落后,一些养殖企业或者养殖户所采用的仍然为极其简单的生产设施,并不具备相应的治污设施,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
1.5 缺乏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意识
当前,养殖户在对动物尸体进行处理过程中,其无害化处理意识仍然较为淡薄,常常出现随意丢弃病死动物尸体的现象。研究表明,这主要是由于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无害化处理知识,并不了解随意丢弃可能造成的后果,经济条件有限,缺乏无害化处理设施等。
2 畜牧养殖中加强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养殖人员环境保护意识
要想使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必须对行业发展的思路进行转变,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及生态养殖理念,不断提高养殖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2]。因而,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大力宣传畜牧养殖环境保护工作,以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以人民的健康作为基础,深入到基层内帮助养殖户不断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使其积极主动的开展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尽可能降低养殖污染可能给居民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2.2 健全畜牧养殖法律法规
要想使畜牧养殖过程中所存在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还必须加大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度。一方面,对养殖技术进行严格规定,严格监控饲料添加剂以及兽药添加剂,实现生态并且安全的畜牧养殖,以防畜产品受到污染,使畜禽加工的安全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国家还需结合畜牧养殖以及污染实际状况,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明确养殖场及养殖户应当承担的环境责任,将中小规模养殖户划入到污染监管范围内,改变其在法律中的盲点位置,保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执法必严,依法治污。
2.3 加大畜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通风
只有加大畜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才能有效解决养殖污染问题。首先,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畜牧养殖废弃物得到回收以及再利用;其次,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使畜牧养殖过程中所存在的污染问题得到改善以及规避,例如可以采用生物净化方法来处理畜禽粪便以及废水。
2.4 建立绿色新型畜牧养殖模式
首先,养殖户需要做好养殖废弃物的生物净化以及再循环利用工作,建立一个绿色化以及生态化的新型畜牧养殖模式;其次,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对绿色兽药以及绿色饲料进行积极的使用以及推广,尽可能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出,使整个畜牧生产过程实现绿色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而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对国外先进的治理经验以及技术进行借鉴,充分考虑国内实际状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方案,提高畜牧养殖中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使养殖产业具备更高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