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道路浅析
2020-11-27张茜楠
张 佳 张茜楠 焦 健 李 超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长治 046000)
引 言
国际化战略是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产品及服务逐渐拓展到本土之外的发展战略。在科技、信息、交通等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商品消费全球化、资源配置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改变的事实。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际化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国有企业想要拥有长远和美好的未来,就必须具备全球化、国际化竞争发展意识,企业的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现状,而是要放眼全球,国际化发展道路成为国有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之路。
国际化理论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西方社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等。企业的国际化战略(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是企业为实现其国际化发展目标,通过分析国际内外环境而制定的指导企业将产品与服务延伸到海外的总体规划。国际化战略往往是渐进性的,企业一般都是先从国内市场开始,以本土为中心,逐步向海外市场辐射。许多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都经历了从本土到通过代理商间接出口,再到企业自行直接出口,然后设立海外销售点或海外分公司,最终实现在海外投资建厂直接生产和销售的过程。这个过程和步骤适合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借鉴和实施。
近期,逆全球化(Deglobalization)的概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甚至鼓吹。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以及美国在技术与高端制造方面的垄断性优势,共同撑起了美国的全球化霸权地位,也正是当前全球化体系的一个核心特点。随着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具备了世界上体量最大、链条最完备的制造链。中国制造2025,更是明确提出了进军高端乃至尖端制造的国家战略。这些都对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造成了威胁,触及其利益。因此,华为作为5G 方面的世界领先企业,首当其冲遭受到了美国的制裁。所以,我们所提倡的全球化是脱离美国霸权主义的全球化,而所谓的“逆全球化”和“中美脱钩”,并不是对全球化这个整体大趋势的逆行,而是“去美国霸权主义全球化”和“美国中心化的全球化”的角力与冲突。在国际环境发生剧变的条件下,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当今中国以及国有企业,应当一方面完善我们自身的内循环能力,扎实练好自身的内功;另一方面,坚持改革开放和全球化共赢合作,积极推动新型全球化。
一、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劣势
(一)外部环境的影响
1.生产经营环境的不适应性
国有企业往往习惯于计划经济,且在国内的生产环境相对稳定,加之我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能力较强,一旦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和市场化程度都很高。这些环境和因素对于习惯了国内生产经营的国有企业来说,生产经营模式很难在短时期内与国际形势相适应。很多国有企业对国外市场并没有充分详细的调查了解,也不熟悉国外的很多法律法规状况,仍然打算抱着国内惯性思维来进行国际业务,并没有很好地适应国外的生产经营环境,往往导致结果较差。
2.国际壁垒的阻断
面临国际市场准入壁垒和技术壁垒等问题,我国在技术和法律方面仍存在很大漏洞和缺失,未能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很多产品符合国内的设计标准或者设备及材料标准,然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往往有更高的门槛或准入机制,并且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法律法规常常也不同,还有一些地区和国家为了保护本土产品,也会提高相应进口产品的门槛,严格控制进口产品质量。这些壁垒常常阻断了很多国有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成为国有企业打入国际市场的拦路虎。
(二)综合竞争优势不足
一个企业的国际化能否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企业综合竞争优势。国有企业往往各项成本较高:①采购成本过高、预算和预判能力较差、临时采购等情况加大了采购成本;②损耗控制不严,国有企业的生产过程把控不够严格,常常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报废产品过多等现象,增加了损耗成本;③生产成本过大、生产过程的重复作业、材料利用率低等原因都增加了生产成本。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产品的成本价格。除此之外,对于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来说,在市场竞争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等环节也往往存在短板,品牌、质量等竞争优势也严重不足,导致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品牌不过硬、拓展不得力、服务不及时等问题,严重阻碍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三)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匮乏
国际化人才不仅要过语言关,更要精通技术并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礼仪,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市场,融入当地的文化,并且设计的产品才能更好地被当地居民接受并认可。国有企业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往往浅尝辄止,且激励机制不够充分,往往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此外,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培训和国际交流也提供不足,人才匮乏或者国际化团队质量不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难达到国际竞争的要求。
三、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道路措施
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必然十分艰难曲折,必须在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乎本企业国际化发展道路的措施。
(一)制定有效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制定有效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才能真正实现国有企业“走出去”计划。国有企业要多方面深思熟虑,认证策划并制定有效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并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降低风险。国有企业应该从战略高度考虑国际化发展战略,分别在主客观两方面把控国际化发展道路的风险,避免草率决定引起的风险,此外还要熟悉和利用一些国际惯例及海关措施,熟悉海外相关法律法规,提前评估预计可能遇到的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二是要稳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国际化道路不可操之过急,应该一步一步有所规划,由小做大,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可以先通过代理商间接出口打开市场,再逐步发展到企业自行直接出口,并逐步设立海外销售点或海外分公司,最终实现在海外投资建厂直接生产和销售。三是要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教训。国有企业要注重与海外政府及优秀成功企业的沟通交流,不断吸取成功的经验,学习失败的教训并引以为戒。最终结合自身企业实际,制定适宜有效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二)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首要资源。国有企业在推进国际化道路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必须建立一支专业高效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国际化人不仅要会外语、懂业务、能管理,而且必须熟悉国外法律法规。只有建立起这样的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才能实现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道路。除此之外,在企业内部,还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国际化道路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有效提升国际化人才队伍的素质。
(三)建立先进的国际化管理模式
一是要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想要实现国际化发展,就要使我们的企业同国际接轨,建立并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且采取适应国际市场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还须持续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二是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只有专心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研发实力,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真正实现国际化发展道路。
(四)塑造国际品牌,提升企业知名度
国有企业想要实现国际化发展道路,必须要拥有质量过硬、技术领先的产品,这是前提和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塑造国际品牌,不仅要关注产品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更要注重品牌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技术含量。只有塑造出过硬的国际品牌,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真正实现国际化道路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