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
2020-11-27赵秀娟
赵秀娟
(沈阳市热力工程设计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0)
1 集中供热自控系统的构成
1.1 上位系统
上位机被设置在热力公司生产调度室,主要由计算机组成,计算机负责整个系统传感器接收的信息的计算和处理,并通过手动控制向下游计算机发出指令。控制下部机器需要连接所有类型的母线,以便能够在控制系统中进行通信,信息传输和处理始终是控制温度和供热系统的关键。现在主机系统也能不时监控下机的运行状况,设备出现故障后能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保证了供暖系统的时效性。
1.2 执行反馈系统
实施反馈系统主要由整个控制系统的执行器和传感器组成,主要分布在集中供热系统的用户设备侧,通过与执行器和传感器的协作,可以提供及时的客户集中和设备状态信息在现场做出系统决策后,执行反馈系统还可以检测影响并提供结果反馈。一旦发现执行不令人满意,决策者就会根据反馈状态进行操作,直到客户集中达到预期要求。
2 集中供热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1 热源效率不高,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
目前,许多旧的集中供热系统仍然使用燃煤锅炉和经常使用的设备多年。经过这么多年的使用,设备已经发生了多起事故,此时设备想继续使用,应该经过大修,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煤产生的气体在使用过程中效果太低,对空气造成较大污染,对人体造成较大损害。例如,北京邮电大学的燃煤水壶工作数据显示,锅炉实际产生的热量只能达到设计容量的70%,水输出温度低于预期,低于水分级温度约50 摄氏度,造成资源大量浪费,效率极低。此外,许多水壶房管理模式广泛,很少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因此,热源系统应节约改造后的能量,建立集中供热管理系统,使其能够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负荷。
2.2 缺乏热计量和自动控制系统
目前,许多供热系统连接住宅区和附近的学校,供热用户和终端用户的需求之间的联系不那么紧密,例如,在学校建筑物没有配备设备的情况下,供热系统仍在运行,因此供热效率低下,损失了大量能源。与此同时,许多住宅区没有准确的供热计量设施,热量利用不能量化,费用相同,用户对热量利用和节能没有具体的概念,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无故耗费了大量的能源。与此同时,供热系统大多是单一的出口温度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热量不能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详细调整,缺乏自动化控制,效率低下,这也很容易造成能源浪费的严重问题。供热系统出现问题后,事故不能及时反馈,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
3 集中供暖系统的改进建议
3.1 完善供暖设备,提高运行效率
在供暖项目管理运行期间,管理者要确保各项系统和设备能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因此就需要切实开展维修和保养的相关工作,将经常出现故障问题的供暖设备和装置进行重点排查,检查故障发生原因,及时进行修复,排除故障因素和安全隐患,尤其要主要到锅炉设备出现的漏风以及散热较快的问题,要维持烟气排放和空气流通系统的平衡与稳定,集中检查烟气通道中是否存在个别漏点,还要特别留意风机的运行情况,重点关注其日常运行期间易出现的磨损现象和相关问题,加大维修和保养的力度,将磨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防止其影响到整个锅炉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转。
3.2 灰渣热损失
锅炉设备内部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渣,这种物质本身具有很高的温度,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好灰渣的热能损耗问题,那么其本身的高温属性就会造成大量热能被白白浪费,其内部的不充分燃烧现象也会进一步消耗掉产生的热能,而遗憾的是,现阶段还没有更为高效和合理来防止其热能消耗,但是可以依靠合理的管控灰渣燃尽部位的长度,进行某种改变,让其更为充分的燃烧,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密切注意其燃烧情况,并且界定其具体的燃烧阶段中所产生的不同状态。
3.3 根据室外温度控制供热量
在集中过程中,集中温度不断变化,因为天气温度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集中水平。因此,在集中控制过程中需要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来调节锅炉温度。这需要向控制系统添加适当的跟踪控制方案,通过控制外部温度自动调节锅炉温度。但是,我们都知道供热系统是一个大型的滞后系统,需要锅炉温度变化和用户住宅温度变化之间的延迟。因此,在温度检测中,必须根据集中区温度变化方法提前调节温度。关于热源集中锅炉的热效率,全国先进水平为80%~85%,而中国供热系统仅为65%~70%,比先进水平低近20%。如果能够根据室外温度控制集中温度,可以显着节约集中能量,在集中过程中可以稳定锅炉温度,大大减少能量损失。通过检测外部温度来控制集中温度,集中效率可以提高80%。
4 结语
城市集中供热的普及成为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目标,传统的分散锅炉房供热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但是,传统的集中供热控制系统还有待提高,控制的准确性和规律性在供热系统中体现的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集中供热系统效率和降低资源消耗,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更多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集中供热系统中来,为集中供热系统节能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