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因素和对应措施

2020-11-27兰凤君秦鑫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工程项目

兰凤君,秦鑫

(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概述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建筑业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开始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使用性和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作为贯穿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促使了建筑工程管理日益趋向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对于管理施工现场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意味着施工现场管理模式应该要向新的方式转变才能满足更多更新的需求。但对于很多建设单位来讲,其由于观念的落后,进而导致了所制定的管理模式没法满足工程项目的管理要求[1]。再加上设计理念和成本控制等原因,现场施工管理成了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一大重点也是难点。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行业的进步。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树立起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体意识,才能严格保证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营造出更加良好的施工管理环境。

2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因素

2.1 施工环境

施工环境往往具有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性,其主要划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众所周知,施工环境对于现场施工的管理和施工操作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天气温度湿度因素的影响。但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施工进度的需要或控制工程项目的各方面成本,一些施工单位会选择弱化甚至忽视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施工项目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

其次,社会环境中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影响是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由于施工作业的需要,会有各种设备仪器进出现场以及四周会布置一些线路管网等,这些都会对周边地区和所在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为了降低影响,如何科学地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成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在项目设计阶段,特别是一些大型项目或者国家重点扶持项目等,设计人员更多考察的是项目本身的可行性和获益性,与当地的文化融合方面的考虑相对较少,现场人员需要采用有效手段来解决施工过程中与当地文化环境碰撞产生的摩擦等问题。由此可见,环境因素应当引起重视。

2.2 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

施工现场主要有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从我国的建筑领域实际情况来分析,每年专科、本科毕业生近3 万余人,而建筑领域从业者却多达3000 多万[2]。说明我国目前的施工管理人员还很匮乏,管理能力还较欠缺,且专业技术人员稀少。如今的管理技术和系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与之对应的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变革也在进行,这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需要其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但现场的操作人员大多都是农民工,学历大多相对较低,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技能培训,采取的施工技术和操作流程还是比较传统、旧时的手艺,无法达到中高型和超高型建筑以及其他要求更高、建设难度更大的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要求。传统的施工技术操作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等缺点,可能会导致施工质量降低或施工进度减缓,无法在规定时间内交付使用等情况。如果不提高现场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则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

2.3 管理法律规范不够完善

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革新,国家和地方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规范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明确了项目各个阶段的单位方的责任和义务。但由于我国的工程管理监管机制发展起步较晚,加之有经济体制和人为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阻碍,出现了监管缺失等情况。管理体制的缺失导致监管部门监管力薄弱,一些漏洞也无法可依,无法可查[3]。要想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应当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法律规范,细分职责分工,明确责任范围。在培养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更加完善、更加规范、更加明确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可有效监督现场施工人员和保障施工管理安全和质量,使施工管理更高效地进行。

3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3.1 做好调整方案

在工程项目开始施工前,管理人员应提前到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并依据实际情况做好记录,运用统计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整理并据此做出备用方案。如连续暴雨天、冬季气温低于零摄氏度时的材料堆放和管理、施工进度的调整和安排等。其次,应当提前与当地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充分估计施工活动对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在保证施工管理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及时做出调整方案,避免一些突发事件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危害,降低风险。

3.2 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

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场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为了更好地保证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加强管理人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将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应用到施工现场管理,从材料到人员,从单项工程到整个工程,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计划的有效开展,以达到高效化。其次,通过更加专业的培训让现场从业人员从传统的施工工艺向信息化、系统化转变。同时加强素质教育和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

3.3 完善施工现场管理法律法规

构建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可确保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进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我国目前为止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完善。通过规范和法律制度,应当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以及惩罚机制,既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热情。当工程项目出现质量或安全问题时,又可以明确问责,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此外,还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施工管理理论与经验,不断完善自身施工管理制度,根据实际需要制定适合我国的施工管理方法[4]。

4 结语

综合上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居住的舒适性要求增加,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筑工程管理作为控制项目质量和安全的重点,仍然存在体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稀少等方面的限制,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施工的正常发展。为了真正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完善相关的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升级和转型都十分关键, 其能保障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可以提升建筑行业市场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工程项目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工程项目与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