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提升监管质量
2020-11-27李晨光
李晨光
(铁岭县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管理办公室辽宁铁岭 112008)
1 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中出现的问题
1.1 畜产品质量监管人员不足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主要有:①加工、生产、屠杀、运营、贮存、运输动物和产品等其他环节;②生物制品、饲料添加剂、药品等的运营使用及其他环节;③对鲜牛奶进行收购方面的监察。当前的监管工作主要由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人员进行直接监管,但工作人员数量少,通常县级的工作人员为10 名左右。鉴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流程较多,管理人员数量少,导致管理中存在疏漏,影响安全监管效果。
1.2 对畜产品的监察存在疏漏
负责监察的人比较少,需要监察的工作流程多,动物防疫工作中易发生违规操作情况。饲料、蛋、奶、肉、用药、养殖检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导致动物监察机构一人多岗现象日益加重,人民群众反馈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给监察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1.3 负责监察的人员自身能力不足
动物监察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来自基层,未经过系统地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工作,对很多专业性质的工作内容不熟悉[1]。在实际的畜产品安全案子中,从业人员不专业,办案水平受限,只能边办边学。省、州每年举行的行业内部互学互助活动,只是单纯地进行安检评查和培训,缺少专业的执法组织和机构莅临引导,不能对执法人员起到根本性的帮助。从另一方面看,缺少针对此类案件的组织机构,对整体进行布控,掌握大局,导致案件无法及时解决。
1.4 管理经费不足
自2017 年以来,保障畜产品安全监察的工作经费没有预算,亦得不到支持,无法正常开展工作,长此以往,监管不力和不到位的情况会加倍发生,大大加深了监察工作的隐患和风险。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政府工作和部门工作,应该被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需加大经费的投入,避免经费不足影响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1.5 行业重视性不足
对比兽医和畜牧业工作,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仅仅趋向于管理,没有可供实际科技推广的项目,工作内容较为单一。即便没有重大安全的事故发生,亦无法得到部门的认可,业绩无法体现。从业人员在职称评估上处于弱势,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望上级领导予以重视和解决。
2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措施
为了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防治畜产品出现产品安全事故,结合铁岭县开展的“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专项整治行动,总结以下几点建议。
2.1 规范管理,定期检查
创立新型的管理系统,规模养殖更加规范化,例如饲料管理系统、兽药管理系统、免疫管理系统等,使得养殖场的监管随着系统管理的运行而一步步加强。对散养户集中进行管理,雇佣村级防疫员定期检查。
2.2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动监局需成立领导检查小组,在乡镇均设置主要负责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监督与核查。建立问责机制,推行分块管理,规避风险[2]。严格落实值班制度,设立并公开监督电话,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2.3 大力宣传,强化学习
结合部门、结合实际,重点宣传法律法规,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和《饲料及饲料添加管理条例》等,深入开展畜产品安全主体实践教育。加强对屠宰、贩运、入市等环节的监督核查,提升群众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定期开展培训,保证管理人员掌握有关方面知识与技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在工作中的效率,使实际问题得到解决。
2.4 加强沟通,消息共享
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部门与市场管理、乡镇政府、商务、卫生、公安等部门在业务上存在着交集,需要互相支持和配合,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首先,通过对应的联络员相互之间互通工作相关信息,任何一个部门得到药品食品安全有关的消息均可分享给其他部门,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其次,开展联合工作时,可经由部门领导通过联络、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协调,使得工作得到有效、及时、有序地开展。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可大大加强各部门业务能力,互相研究和讨论发生的问题,制定准备一个完整的方案,使问题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解决。
2.5 加强抽检,监管到位
对定点屠宰场、肉类经营户、兽药饲料经营户进行定期随机抽查,节日期间站重点监测,提高抽样频率和比例。严格落实生猪屠宰场的检疫与监管,规范无害化处理,确保消毒、卫生、检疫等制度落实。
3 结语
促进畜牧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制定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和政策,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改善农民生活,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