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管理在河长制推行中的作用

2020-11-27韩立芹

商品与质量 2020年6期
关键词:河长河道河流

韩立芹

诸城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诸城 262200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维护我国河湖生命健康,恢复河湖自然生态,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我们全力推行河长制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加强档案管理在河长制推行中的作用,提高河流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1]。

1 河流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河流形态结构

正如一个人的身高体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物信息,河流的形态结构就是一条河流最基本的信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河流的防洪防汛能力和航运能力,我们对河道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包括河道拓宽、护岸渠化、河道进行裁弯取直等,这些人工的改造过程在一定程度为我们进行农业灌溉、发展航运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时也造成了河流基本形态的变化,导致水域生态系统功能发生退化。因此,河流形态结构是评估河流环境状况的重要方面,我们需要对此进行详细记载。

1.2 河岸带状况

河岸带的宽度及其种类等对于河流系统的健康状况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河岸带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河流正常功能的发挥。此外,河岸带本身还具有削减面源污染、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及其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等功能。近年来,人们对于河岸带特征的影响较大,包括河岸带宽度的变化、河岸植被的消失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河岸带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将其纳入到河流档案管理的内容当中。

1.3 河流水文特征

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水位以及航运价值等方面。一般来说,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为气候因素,但是近年来人为因素对于水文特征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河流形态、河流水质、生物群落组成等都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推行河长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河流水文特征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分析,以便及时采取积极的河流治理策略[2]。

1.4 河流生物指标

在近几十年来,河流中的浮游生物、鱼类以及一些无脊椎动物都被我们用来作为监测河流环境健康状况的指示性动物,尤其是浮游生物处在整个水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开端,受水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最大,因此能够为我们提供水质变化的报警信息,是我们进行河流监测的重要手段。因此,河流生物指标是我们进行河道档案记录的重要内容。

1.5 河流水质理化参数

水质理化参数能够直观反映污染物在水体中存在的形式和成分,并且在监测过程中简单快捷,因此是反映河流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在河道管理的过程中备受关注。河流水质理化参数是当前河道档案信息管理中的重要参数,为我们进行河道管理决策工作提供了最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有利于河长制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 档案管理在河长制推行中的作用分析

2.1 提升河流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发展,全国各地有很多的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水质恶化、形态结构遭到破坏、水文条件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十分普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粗放式河流管理工作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河长制管理的需要,我们必须探索出更加适应河长制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因此加强河流档案管理工作是当前我们最紧要的任务。所谓河流档案管理就是建立关于每一条河流的详细的信息档案系统,包括河流的形态结构、河岸带状况、水文特征、生物指标、水质理化参数等一切反映河流健康状况和整体水平的信息,全面提升河流管理的精准性和精细化,为我们设定合理的河流保护目标和制定河流管理计划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支持。

2.2 加强河流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不同,当前在推行河长制的过程中我们所实施的档案管理主要运用的是数据库、计算机模拟技术、GIS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河流档案信息的采集、管理、共享、分析等各个环节都运用了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化技术,因此具有较强的智能性和便捷性。例如,在防汛抗险时期,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检索技术直接查找相关档案,关于该河流的水文信息、形态结构、历年来的水情、雨情等基本情况都能够直观明了地呈现出来,为我们进行防汛抗险决策节约时间。

2.3 提高河流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档案管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为河流治理决策提供最真实客观的数据支撑,提升河流环境状况评价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提升河流管理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传统的河流管理方式下我们缺乏档案信息的有效支持,因此在河流治理和管理决策当中缺乏科学化判断,导致河流治理水平低下,河流质量恢复缓慢。但是,在河长制推行中我们所实施的档案管理弥补了以往河流治理的劣势,以最真实、客观的河流档案信息作为对河流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为河流管理管理决策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因此全面保障了河流治理的科学化水平和河流管理决策的有效性,使河长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 目前档案管理在河长制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河长制推行的过程中河流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河流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尽管我们都明白档案管理对于河长制顺利推行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们还是能看到相关人员对河道档案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重视程度较低。很多人对于档案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以为档案管理不过就是记录数据和整理材料,因此在对河流进行档案整理过程中不够认真仔细,导致数据存在相当程度的失真。第二,河流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河道的档案信息存在明显的分散性,这使得河道档案的整理工作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仅仅依靠单位档案工作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目前在档案管理中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比较分散,配合度明显不够,难以形成系统全面的河流档案信息,这些都表明档案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第三,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河流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与一般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同,除了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之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河流生态专业知识、河流健康状况分析能力等。当前,我国大部分河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缺乏足够的专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3]。

4 全面加强河流档案管理的具体策略

4.1 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

河流档案材料是我们开展河长制、加强河流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加强河流生态治理与恢复的基础和依据。因此,对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一定要提高对河流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在日常工作中的宣传与教育,形成一种强烈的档案管理氛围,切实把河流档案资料收集和管理工作摆在河道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

4.2 完善档案管理体制

河流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繁杂的工作,因此必须有完善的机制体制作支撑。针对推行河长制过程中档案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单位内部成立河流档案工作小组,由河长制工作负责人来担任组长,制定具体工作的档案管理方案和推进计划,将具体的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头上。其次,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在档案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有关部门的人员之间要加强配合与协作,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信息共享与传输,相互支持,确保档案目标任务的有效完成。最后,建立相应的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资料收集制度、归档制度、保管制度、统计制度、利用制度等,明确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使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章可循。

4.3 加强专业化的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从推行河长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全面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培训,加强平时的业务训练与学习,打造出一支既具备档案理论知识和档案操作技能,又熟悉河流业务知识,既能够有效利用原有档案资源,又能够进行河流状况分析与评价的专业档案管理队伍,使之能够全面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要。

4.4 加快河流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落实“一河一档”“一河一策”的目标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推进河长制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结合本地河流状况的实际,打造一个功能完善、操作简便、具有预警功能和前瞻性的网络管理平台,为河长制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服务和数据支持。

5 结语

当前,我国水环境状况恶化、河湖功能退化等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加强河道管理,实施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是当前最为紧要的任务,更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因此,我们要做好河流档案管理工作,为河长制的有效推进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猜你喜欢

河长河道河流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环保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河流
河道里的垃圾
水利部部长为“记者河长”点赞
流放自己的河流
“河长”不只是写在公示牌上的名字
当河流遇见海
开化:催生“河长”公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