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探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
2020-11-27任国梁
任国梁
(河津市城市供热中心,山西 运城 043300)
随着机构改革的全面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将于2020 年底全面完成。事业单位职能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主。对固定资产的良好管理不仅能够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转,还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现阶段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未能充分发挥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作用。对此,应切实有效地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不断提高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水平和能力。
一、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一)节省财政资金,有效防止资产闲置与流失
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效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可以节省支出,避免重复购置,为事业单位更好地开展业务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国有资产清查盘点后,可以全面了解单位的资产情况,找出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欠缺,对闲置的资产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如此,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调配、出售、对外租赁等,这样不仅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也有效防止了资产的闲置和流失。
(二)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可以规范资产购置、使用、处置各个环节,实时了解国有资产在用情况,为开展业务工作奠定基础。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开展,需要各类办公设备的正常运行。只有管理和维护好这些办公设备,才能顺利开展工作。事业单位开展工作首先要做好物质保障,即做好对资产的管理,重视对资产的维护与保养。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现有资产分布情况,进一步完善资产配置方法,建立整合机制,使各单位的资产相互流通,互相补充,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三)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要求
资产信息系统的建设推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深入和精细,信息更加精准和个性,要求资产管理系统不断进行改进,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继续升级和优化,可以直接方便了解资产详尽数据,可以进行大数据、大范围、高角度的分析和研判。在编制事业单位预算时,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可以精准的记录,科学的分析,将预算与资产的两个管理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有些单位注重业务活动,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没有树立与时俱进的资产管理理念,缺乏知识储备、缺乏责任心。加之在改革过程中,工作千头万绪,交接事项繁杂,人员变动频繁,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一些单位没有独立的管理部门和人员,在采购固定资产时,自行决定采购方向和供货单位,不按流程办理。有些管理人员没有定期检查固定资产的状态,没有对资产进行日常的养护,缩短了固定资产的寿命,影响后期的使用。
由于缺乏资产配置标准,审批控制也不严格,事业单位采购固定资产有很大的灵活度和空间,单位一般会根据自己的财力状况,随意购置,这造成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由于资产配置混乱,加上缺乏合理的资产调配机制,普遍存在资产闲置浪费现象,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二)监管不严格,存在缺位现象
对国有资产监管不到位,尤其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管存在着缺位的问题。有些事业单位内控相对薄弱,没有设立内审机构,导致在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资产监管力度不够,国有资产存在被随意处置和变卖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国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统一进行调拨购置,使用也是无偿的。但是,在购置之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不计成本,缺少有效地核算,管理责任的不明确,也没有专门的机制进行追责。体制不健全,制度只是挂在墙上,根本不执行,没有形成完整的闭环流程,从开始购入到最后处置,过程的每一步如果缺乏监督都有可能会出现相应的问题。
(三)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脱离
重业务、轻管理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里面有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单位管理者对业务和项目十分重视,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并不重视,重视财政拨款的申请,资金的使用却没有很好的规划和管控,严重影响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对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也是如此,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不按照事先预定的方案,随意使用,不根据需要,导致国有资产偏离使用价值。很多的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预算方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从而严重浪费国有资产。
资产如何处置,是资产管理体系的最后一步。不能把好这一关,往往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某单位的大部分资产还未到达报废日期,但因为涉及改革,有些资产已经被弃用或毁损。而这些资产却堆积在办公用房中,既浪费了资产,又占用了场地。搁置已久的电子设备已无法正常使用,但是没有申请报废;还有资产已经被处置拍卖,却没有进行账务处理,仍然在每年计提折旧,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改善策略
(一)提升管理意识,合理配置资产
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应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固定资产管理真正推动事业单位发挥其在公共服务中的最大积极效应。其次,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培训,不断提高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定期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固定资产专职管理人员重视各类物资的日常养护和统计工作,做到一物一卡片,账实相符。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确定一个部门资产负责人,再确定具体使用责任人,还要履行相关的手续,责任到人,出现问题可以直接查到底,直接找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固定资产的后期管理。
基于现状,可成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执法队伍,由财政局牵头,各国有资产主管单位统一协调,加强配合,明确分工,在区域范围内构建一个密切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探索统一分配,合理调剂的新型管理模式。这样可以加大国有资产前期申报、中间使用、后期处置环节的监督。可以参与审计监督固定资产资金的使用,加强对国有资产从申报到处置的全流程督导,保证国有资产的高效运转,保障国有资金的使用落到实处,用在点上。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突破口”就是加强配置管理。对于闲置需要转让的资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执法队伍要对区域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需要购置资产的单位,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和审批。这样,可借助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的管理。
(二)完善监管机制
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国有资产使用办法使用和处置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使用的合规性。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固定资产监督力度。有效的监督是落实工作的助力,资产使用的合理与合规与否,需要有效的监督和检查。财政部门要集思广益,对接先进,积极推进现代化管理方式,完善资产监督机制。具体来说,首先要严格禁止占有利用国有资产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加大惩治力度,起到威慑作用;其次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要严格登记,详细记录,随时核对账面和实物,对资产的情况随机或定期进行抽查,保护国家财产,有力监督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
事业单位要形成一套国有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完善各个环节,设计出合理完善的流程,既有助于加强资产管理的效果,又能帮助监督部门的监管,有效落实和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事业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国家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结合,对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管理,推行岗位责任制,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以细化标准的形式纳入年度考核评优,把评价和薪酬结合起来,提高职工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干事热情,维护单位的稳定发展。
(三)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也成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推进方向。建设覆盖基础数据的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做好国有资产的信息登记的同时将解决资产管理分散以及资产状态不清的问题。预算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是增量管理与存量管理的关系,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预算的有效执行依靠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的高低。预算管理的精细决定着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
从源头上控制国有资产,优化资产的配置模式,要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加强预算对新增固定资产的约束作用。对各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由财政部门根据统一的标准进行配置,下达相应的指标。可以模仿超市条码收银系统来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管理,在系统中可以随时调看资产的状态和使用情况,让资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流动,这样提升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的能力,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及时化、全面化、科学化。
四、总结
随着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作为行使政府职能的具体部门,直接面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全面规范,为事业单位有效的履行自身职能提供了条件,提高国家资金的利用效率,强化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对经济建设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