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2020-11-27刘丹丹
刘丹丹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互联网金融是经济快速发展时代的必然产物,互联网金融让商业银行的业务更加快捷化、信息化、多样化,并为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便利的途径。不过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也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带来深远的影响。在面临冲击时,商业银行应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从传统的金融业务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的角度去思考银行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并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及商业银行的概述
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近些年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商业银行以其高效的金融服务确保各个行业中的大中小企业的资金稳定流通。传统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负债业务中的存取款业务,主要针对客户是拥有闲置资金的个人和企业;资产业务中的信贷业务,主要服务对象是拥有资金需求的个人和企业;作为第三方为资金提供流通媒介的中间业务,例如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交易业务、存款账户服务业务、手续费类业务等。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它没有固定的业务交易场所,而是在快速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虚拟化的网络交易平台。办理业务时不再需要客户前往实际的银行柜台,而只需要通过电脑或是手机由客户自行进行操作。从而为客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及交易成本。以往的商业银行融资业务更多的是针对大中型企业等优质低风险客户,互联网金融的融资业务则将客户群体扩大化。无论是小微企业还是个人,当出现资金问题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匹配到相应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还拥有一个较大的自身优势——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等步骤,可以将碎片化的信息集中起来,再对其进行分类,深入分析不同客户群体的资金问题,设计出满足不同需求的网贷产品。
二、互联网金融当前的发展形势
与传统银行业相比,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其正以飞快地速度逐渐深入到社会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金融依赖于互联网、手机支付、大数据分析等各种新型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随之发生巨大改变。移动终端支付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现金支付,不仅如此,人们购买理财产品也不必亲自到实体银行,直接在网络上购买就可以了。人们每天生活都离不开的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都是互联网金融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的实例。
另外互联网融资渠道也正在逐渐收到人们的欢迎,以P2P网贷为例,网络贷款平台具有申请门槛低、下款速度快的特点。相比传统银行贷款业务,网贷产品更加快捷和便利,深受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等短期小额资金需求者的喜爱。
无论是人们的生活还是日常的企业运作,互联网金融的作用日渐突显,从各个方面都给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带来一定程度的竞争压力。从当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势将会日新月异。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风险管理的所面临的挑战
(一)第三方支付引起银行流动性风险
在信息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人们习惯将短期流动资金存放在银行的活期账户中或是购买周期较短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但是当互联网金融崛起之后,第三方支付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占据了不可取代的位置。随着移动终端支付渐渐取代现金的作用,人们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变得更加信任和依赖,即使银行有同等收益率、或是收益率偏高的理财产品,储户也会把短期流动资金存放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而不会去选择传统的商业银行。另外在大数据分析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可以用更有效率的手段对客户的各项需求进行细化,从而展开有策略性的营销。商业银行在这种形势下存款等业务的开展变得更加艰难,由此会诱发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诈骗给银行带来的声誉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P2P模式和众筹模式给众多创业者提供了融资便利,但也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的目标。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让犯罪分子的作案渠道也随之更新迭代,互联网金融跑路、违法、违约事件层出不穷。而此类案件的侦破率往往又很低,被骗的资金能难以追回。此时遭受损失的客户就会将责任转移到银行,会以未进行安全提示等缘由投诉银行。此类案件的频繁发生将给银行带来难以挽回的声誉风险。相关问题事件属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管理范畴,银行的管理层难以实时监测事件发展的动态,因此这种声誉风险往往是突发性的,也有可能是普通事件突然升级带来的风险。如果问题事件处理不及时,将会使声誉风险进一步扩大化,或是连带出其他声誉风险事件。作为一种无形的风险,声誉风险具有难以预估的破坏力,声誉风险的发生将降低银行稳定客户资源的粘度,融资能力将短时间内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声誉风险问题,这种负面影响会伴随银行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
(三)互联网金融使银行面临经营风险
互联网金融不只是抢占着银行的存款份额,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及中间业务服务也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蚂蚁借呗、微粒贷面向的客户正是传统银行业务的小额贷款客户;而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则与银行的信用卡提供相同类型的金融服务。前者通过大数据分析的优势,针对性地满足客户需求,将小额贷款客户从传统银行业务中分流;后者则通过申请门槛低、资格审核快等优势不断分流银行的信用卡客户群体。另外,传统银行业务中银行通过代缴水电煤气费等中间业务服务,增加客户资源。而当互联网金融走进人们生活之后,客户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用支付宝等软件缴纳水电煤气费,导致银行流失众多拓展新客户资源的机会。多种传统银行业务的客户流失使银行面临着不可避免的经营风险。
四、银行改善风险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降低流动性风险
传统银行业务虽然没有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方便快捷”等优势,但也有其自身的魅力所在,比如“人性化服务”。银行应该充分利用独有的优势并将其放大,提升服务质量和员工素质,对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调查和分析,从而增强客户的粘度。另外,银行也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业务,应扩展新的业务渠道,与互联网金融公司进行合作,实现大数据的共享,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创立共赢局面。从而减少负债业务流失,降低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还应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周期性的压力测试,并形成相关的测试报告,评估流动性风险的情况,并根据现时情况调整银行内部的资产负债结构,及时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二)避免声誉风险的发生
首先,银行在与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之前,一定要对相关平台进行充分的事前调查,对于经营能力较差,风险评估较高的平台,应拒绝与之合作。其次,银行在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的过程中,要做到充分的业务监测,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进行监管,避免第三方平台因经营不当或故意诈骗等造成银行的声誉风险。最后,银行应针对互联网金融所引发的声誉风险形成一系列有效的风险应急措施。及时成立声誉风险应急处理的工作小组,挑选出事件发生时可以应对媒体的员工,并对相关员工进行提前培训指导。工作小组的成员应对热门的社交软件有一定的熟练操作技巧,并具有较强的文字能力和协调能力,实时监控舆论走向,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化。成立专门为银行解决法律问题的工作小组,培训员工相关的法律常识,当风险事件发生时,可以立即为银行提出以相关法律为依据的处理方案,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等部门进行事件问题银行方面的调查取证。
(三)多维度减少经营风险
银行应从成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上汲取经验,尝试新的经营管理模式。除了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度挖掘新客户外,银行还应从本身的客户群体入手,对已有的客户群体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使单一业务客户群体升级为交叉业务客户全体。不只是对客户进行细分,更要对产品进行细分,使其更有针对性地面向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从寻求合作方、细化客户群体、增加产品多样性等维度去减少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的各项传统业务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银行应该综合考虑因此带来的风险,对风险进行细化分析,从源头上并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对于已有的客户资源,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增强原有客户粘度,并采用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去深度挖掘新客户。不断优化和改善自身的风险管理模式,确保银行稳定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