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020-11-27张妹
张 妹
(河南省项城市千佛阁中心校,河南 项城 466200)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简单地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给学生灌输抽象的理论知识,很少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迅速,且模仿能力较强,若缺乏教师、家长的正确引导,便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如随手丢垃圾、随意破坏花草树木、不遵守交通规则、不尊重师长或父母等。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课后反复练习、利用多媒体再现真实事件等方式,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一、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道德与法治教学一定不能“纸上谈兵”,必须注重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才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正确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逐渐固化行为意识,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切不可强制让学生记忆教材内容,而要让学生在理解中自发产生良好的行为,这才算达到教育目的。例如,教学“我爱花,我爱草”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将教材内容仔细讲给学生听,待学生对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大自然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后,便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的草坪上除杂草等,最后让学生设计若干警示语粘贴或悬挂在花草树木旁比较醒目的位置。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非常积极,警示语也写得非常好,如“我很娇嫩,请不要伤害我”“我是一朵美丽的花朵,专门为你而开放”“爱护我,等于爱护你自己”“手脚留情,我会还你一片灿烂”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看到有其他同学踩踏草坪、破坏花枝时,会主动上前劝止,并告知其不可破坏环境,要爱护花草树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对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也会真切感受到园丁们的辛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悟后,会付诸实际行动,这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通常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教学要求,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获得正确的认知,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最终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例如,教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等红绿灯、过斑马线这一生活场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扮演过马路的行人、开小汽车的司机、开公共汽车的司机等,并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思考过马路所带来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进行情境演练时,有的“行人”无视红灯,执意要穿过马路,被过往的“小汽车”给撞倒,一下子“摔断了腿”;有的“小车司机”见过马路的人少便闯红灯,结果撞上着急过马路的“行人”;当然,也有“公共汽车司机”礼让“行人”的场景等。这样的情境演练,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明白在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通过课后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养成的,需要反复练习或长期熏陶。青少年学生虽然模仿能力较强,但意志不够坚定,若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需要教师、家长共同监督。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学校,还应延伸至家庭、社会,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教育,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记忆。例如,教学“孝敬父母”时,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做一件令自己父母满意的事情。在下一堂课上,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所做的事情:有的学生奶奶生病了,便主动给奶奶端药、喂药,嘘寒问暖,关心奶奶的身体恢复情况;有的学生父母非常忙,便主动给父母打扫房间、洗衣服、做饭;有的学生爸爸经常熬夜加班,便在临睡前准备一杯热牛奶放在爸爸书桌上。针对实际情况,教师又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每天放学回家自愿给家里的一位长辈按摩,看哪个同学可以连续坚持一个月,同时要求家长进行监督,但不强制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结果发现,一个月之后,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坚持做到了。孝敬长辈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孝敬长辈不只是随口说说,还要付诸实际行动。良好行为的反复练习,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毅力,还能拉近学生与长辈之间的距离,温暖长辈的心。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在家是个好孩子,在学校是个好学生。
四、利用多媒体再现真实事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普遍。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合理利用多媒体再现真实事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真实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例如,教学“走向文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文明行为,让学生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不随便丢弃纸屑、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公共场合不打扰他人等。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不文明行为给生活、社会、自然带来不良影响的视频,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与社会、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自己所做的事最终都有可能反过来影响自己。受到真实事件的影响,很多学生能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学会正确地为人处世,懂得不因自己的贪念给他人、社会、自然带来“烦恼”。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成长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学生。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程对青少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课后反复练习、利用多媒体再现真实事件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