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020-11-26王艺
王艺
【摘要】众所周知,学前阶段是个体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形成的行为习惯对个体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班主任是学前教育管理活动的组织者,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不但要重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还要立足幼儿的行为习惯发展特点,采取有效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幼儿行为习惯表现为依据,就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幼儿;班主任;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1-0184-02
Help Young Children Develop Good Behavior Habits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North District,Heshui County,Qingyang City,Gansu Province,China)WANG Yi
【Abstract】As we all know,the preschool stage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individuals to form good behavior habits,the behav‐ior habits formed at this stage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individual's life development.The class teacher is the orga‐nizer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educating people,not only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good behavior habits,but also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behavior habits,take effective methods to guide them and help them develop good behavior.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will explain in detail how to cultivate good behavior habits based on the behavioral habits of young children.
【Keywords】Children;Class teacher;Behavior habits;Training strategies
一、幼兒行为习惯表现
幼儿行为习惯表现是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有效实施行为习惯教育的依据。在长期的学前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幼儿行为习惯表现如下:
(一)情绪不稳定,随意性明显
幼儿情绪与其日常行为有着紧密联系。一些微小但新奇的事物,很容易使幼儿情绪发生波动,表现为兴奋、紧张。在如此变动的情绪影响下,幼儿的行为也会发生多样的变化。如当情绪兴奋的时候,有的幼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会做出过大的动作,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因此,在实施学前教育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想有效实施行为习惯教育,需要把握幼儿的情绪发展特点,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二)言行不一,注意力不集中
尽管受到周围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们在此过程中都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而且,在长期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某种活动或事物上的时候,其坚持性也变得更差了,如此很容易出现言行不一的问题。对此,在实施学前教育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作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指导他们集中注意力,做到言行一致。
(三)控制力差,无法自我调控
受到自身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大部分幼儿难以自主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出不良行为。而且,幼儿的自我意识正在萌芽,对班主任的严格管理有着心理上的排斥。不少班主任为了使幼儿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常常采取说教、监督和管理的方式,严格约束幼儿,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却激发了幼儿的反叛情绪,导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无法继续。所以,立足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时候,班主任要春风化雨地对他们进行引导,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幼儿行为习惯教育策略
立足幼儿行为习惯表现,在实施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尊重幼儿的发展特点,为他们营造适宜的生活、活动环境,并利用有针对性的方式,帮助幼儿平复情绪,践行良好行为。具体做法如下: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根据上文对幼儿行为习惯表现的分析可以看出,幼儿践行的各种行为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实施学前教育时候,班主任要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
我在实施学前教育活动的时候,从我们班的物质环境入手,打造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具体地,我利用暖色调的壁纸装饰我们的教室墙壁,使幼儿一进入教室中就感受到温馨,自主放轻自己的动作。在教室的窗台上,我会摆放一些绿色植物,驱动幼儿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自主践行良好行为。在教室的黑板上,我会用各种颜色的彩笔,每天绘画一幅良好行为图画,引导幼儿反复观看,自主模仿。如此建构的环境,无须班主任过多指导,幼儿可以在自主性的引导下,受到积极的影响,塑造积极情绪,践行良好行为,为养成行为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二)班主任言传身教
班主任是学前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幼儿几乎是在与班主任的相处中度过一天时间的。且幼儿具有极强的向师性,他们在与班主任相处的时候,往往会自主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而且,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可以为幼儿创设特色环境。所以,在实施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活动的时候,班主任不能再一味地说教或约束幼儿了,而应发挥自身的良好行为,引导幼儿模仿,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塑造良好行为。
比如,我执教班级的部分幼儿不喜欢洗手,每次都是我督促。在我反复的督促下,他们虽会洗手,但是没有认真洗。如此不端正的态度,不仅影响了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还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在实施日常教育活动的时候,从自身做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随时随地洗手。比如,在每次用粉笔写完字之后,我会拿出湿巾擦擦手;在每次为幼儿盛饭之前,我会洗洗手;在每次组织了游戏活动之后,我洗洗手。在我洗手行为的影响下,大部分幼儿通过观察,自主模仿,潜移默化地养成了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树立幼儿榜样
尽管幼儿年龄较小,但是其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受到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他们乐于与同伴比较,希望能超过他人,获得教师的肯定和鼓励。部分幼儿受到家庭、学校因素的影响,从小就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每天上学不迟到,见到教师或其他幼儿及其家长主动问好。如此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值得其他幼儿学习的。所以,我在实施学前教育活动的时候,会对幼儿细心观察,发现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并将有着良好行为表现的幼儿作为榜样,在班级里给予鼓励,并鼓励其他幼儿学习。
以小A为例,他每天能提前5分钟达到园区,到了教室之后,会主动将自己的座位打扫干净。立足他如此良好的行為习惯,我在班级里当着全体幼儿的面给予鼓励,同时鼓励他担任本班的纪律委员,每天早上达到教室之后,站到门口,为早到的幼儿分发一朵小红花。在激励制度的驱动下,其他幼儿为了获得小红花会早早达到幼儿园。且不少幼儿争做本班的纪律委员,与小A竞争。在如此树立榜样的情况下,我们班的大部分幼儿减少了迟到行为,也潜移默化地树立了时间意识,便于自主践行良好行为。
(四)组织行为习惯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幼儿行为养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行为习惯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幼儿在参与中准确地认知行为习惯,还可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实践良好行为。所以,在实施学前教育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立足幼儿的行为表现,有计划地设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分门别类地向幼儿展示不同的行为习惯,并利用儿歌、童谣、游戏等驱动幼儿参与,使他们在经历多样活动的过程中,积累良好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以“我是小小清扫工”活动为例,组织此主题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劳动意识,使他们能自主打扫卫生。因为我执教班级的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呵护下,很少打扫卫生,甚至一些幼儿连桌子都不会擦。为了解决此问题,我组织了主题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将幼儿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布置了不同的清扫任务。如,有的小组擦桌子,有的小组扫地,有的小组摆放图书……在他们清扫卫生的过程中,我会走进各个小组,给予观察,给予努力劳动的幼儿鼓励,并给予存在劳动问题的幼儿一些有效指导。通过此次活动体验,大部分幼儿初步获取了劳动认知。之后,我则按照此次活动布置的任务,设计小组卫生活动,鼓励幼儿延续活动,通过切身体验,日积月累地掌握劳动技能,践行良好的劳动行为。
参考文献:
[1]潘丽.浅谈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06).
[2]赵景红.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0).
[3]刘宁.帮助大班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9).
[4]周秋艳.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吉林教育,2016(01).[5]尚凡霞.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读与写(上,下旬),2016(09).
(责编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