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送上审判席的法国首脑们
2020-11-26刘金新洪有建
刘金新 洪有建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涉嫌贪腐案将于26日恢复审理,他也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名出庭受审的前国家元首而名留史册。不过在法国历史上,国家首脑被送上审判席的情况并非孤例。
路易十六:审判一波三折
1774年5月,路易十六登上法国国王宝座。此时的法国经过“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专横统治和“我死后何惧洪水滔天”的路易十五的荒淫无道,已是千疮百孔、风雨飘摇。路易十六多次试图进行改革,他连续更换4任财政大臣,但最终未能缓解法国当时的财政危机,也无法平复贵族保留特权、民众要求平等的尖锐矛盾。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被迫离开凡尔赛宫,被关押到巴黎。新掌权的巴黎国民公会宣布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在如何处置被废黜的路易十六问题上,代表工商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反对审讯国王,而代表革命左派的雅各宾派坚决要求公审,因为“锁匠加曼曾经被带进王宫,在宫内设立一个秘密铁柜……应该通过公审原国王,搞清这件事。”
在雅各宾派代表坚持下,国民公会在路易十六居住的房间里果然搜查到这个秘密铁柜,柜中的文件证明路易十六一直通过保王贵族,与国外反动势力保持密切联系。面对这些铁证如山的文件,吉伦特派不敢再反对审讯国王了。
1792年12月11日,国民公会大厅成了公审法庭,路易十六被带入法庭,要求他对秘密铁柜中保存的文件作出解释。起初,他还百般抵赖,试图把责任全部推到了大臣身上,然而文件上他本人的签名让他难以自圆其说。
审判进行到第15天,国王的辩护者塞兹试图唤起民众对路易十六的同情心:“国民公会无权让它的代表审判国王。路易十六在位期间,是法国历代君王中最公平的一位,是他召开了三级会议,也听取三级会议代表的意见……”
对此,国民公会的代表一一予以驳斥,强调“国王与外国势力密切联络,要求他们派兵干涉法国,就是叛国行为。即便当了国王,犯叛国罪也不能例外,同样要受惩罚。”
1793年1月14日,国民公会根据审判记录,由代表投票决定路易十六的命运。结果绝大多数代表认为他有罪,由国民公会判决是合适的,最终以叛国罪的名义判处路易十六死刑。
1月20日,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路易十六当年曾亲自参与断头台的设计,他命人将铡刀改成三角形,大大提高了断头台的效率。没想到自己最终却成了这部杀人利器的刀下鬼。
贝当:与戴高乐“互判死刑”
在法国历史上,亨利·菲利浦·贝当元帅是相当特殊的角色,他在一战中因与德军血战凡尔登而扬名天下,被誉为“法兰西救星”。但在二战中,他于法国战败后推行投降主义路线,出任维希傀儡政权首脑。而贝当一手提拔起来的学生戴高乐,同一时期却在英国伦敦组织“自由法国运动”。1940年6月,贝当政府曾勒令戴高乐到图卢兹的圣米歇尔监狱自首,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后来,法国傀儡政权的法庭还对戴高乐进行缺席审判,判处他死刑。
德国投降前夕,贝当眼见大势已去,向法国临时政府自首,还写信给戴高乐,希望“所有善良的法国人”重归于好。1945年7月23日,法国最高法院开庭审判贝当,并列出贝当的5条罪状。
89岁高龄的贝当在长达20多天的审判中一言不发,但他的辩护律师十分活跃,宣称贝当的行为是无奈之举,没有完全与德国合作等。辩护律师还威胁法庭说,如果贝当被处死,“法国将会面临分裂的危险,人民也会感到痛心”。旁听民众一度受到蛊惑,不停地为律师辩护词喝彩,以至于法官气愤地大叫:“这个厅里怎么全是德国人!”
法国临时政府最高法院于8月15日宣布以叛国罪判处贝当死刑。此时戴高乐出于缓和国内矛盾的需要,签署了特赦令,改判贝当终身监禁。有意思的是,5年前在维希政府对戴高乐进行缺席审判时,贝当也是在死刑判决书上签署“不执行”。贝当事后曾说:“我判处戴高乐死刑,他也判处了我死刑。我们两个谁也不欠谁的。”
但戴高乐在回忆录中不无鄙夷地写道:“贝当在受审时一直保持缄默。他这样一言不发,似乎表示他仍然珍惜自己当年赢得的军人尊严。律师摆出的证据、提出的起诉书和辩护状,都使人感觉到贝当的悲剧在于他已年迈体衰,无力控制事态。但他这不过是自欺欺人,以公众利益和策略需要为借口,表面上果断强硬,实际上是受了卖国求荣和威胁恫吓等阴谋的左右。”
希拉克:被判有罪但未执行
萨科齐并非首名被法庭审判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前总统。2011年,法国司法部门对前总统希拉克在1977年至1995年担任巴黎市市长期间,利用职权虚设公职,为自己及同党、亲信牟利,涉嫌贪污和违反诚信发动调查。他和数名法国政府高层人士还被指收受非洲政要政治献金,但他们均对此事予以否认。
希拉克最终没有逃过法庭的审判。2011年12月15日,法国一家法院宣布对前总统希拉克的贪污指控成立,他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缓刑2年。但鉴于当时希拉克的年龄、健康状况及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他并没有入狱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