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园同构的正定隆兴寺园林特征初探
2020-11-26陈晓卫杨彩虹赵一博
陈晓卫,王 优,杨彩虹,赵一博
(河北工程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0 引言
清代诗人李基和题于隆兴寺雨花堂的楹联写道:“云笼夜月原无碍,鸟宿秋林亦放参”,描写的是隆兴寺秋夜清净幽寂的景色,其笔下所描绘的意象皆具佛性,展现出隆兴寺清幽寂寥的外部空间环境特点.佛寺园林受传统园林艺术思想的影响,重视意境的营造,同时也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园林环境特色与艺术文化特征.
1 正定历史文化背景分析
正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区,南临滹沱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真定”,清雍正元年(1723年)更名“正定”并沿用至今[1].据记载,十六国时期,石勒赵王元年至建平四年(333~391年),佛教传入正定.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正定拱卫京师,地理位置极佳,遂成为军事重镇,后来城内商贸频繁,移民流入,宗教文化发展繁荣.正定佛寺众多,有良好的佛教氛围.
隆兴寺位于正定古城东部,被称作“京外第一名刹”,属于城市型佛寺.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建寺,初名龙藏寺,康熙年间更名隆兴寺,并沿用至今.隆兴寺作为皇家寺院,颇受重视,留存至今.在历史上“三武一宗”的灭佛运动中,中原地区数量众多的佛寺被毁,正定由于受统治者的保护,佛寺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相反,还吸纳了在灭佛运动中前来避难的僧众,正定的佛教甚至因此还得到了发展.
2 隆兴寺概况
隆兴寺由于是皇家敕建,因而有明显的官式建筑特点——地势平坦、中轴对称、前寺后园、殿堂宏伟.
2.1 总体布局
隆兴寺坐北朝南,地势平坦,主要建筑以中轴对称的方式布局(图1),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琉璃照壁、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戒坛、大悲阁、弥陀殿、毗卢殿.寺院轴线最北端的园林名为龙腾苑,其中堆土成山,可俯瞰南侧的建筑群.隆兴寺总体布局为寺园同构的形式,即寺与园共生,同时具有中国官式建筑严正、有序的特征.
2.2 空间序列
隆兴寺规模宏大,南北向轴线长约630 m,从南到北的空间序列大致可以分为入口空间、摩尼殿院落、大悲阁院落、龙腾苑4个部分(图2).自南向北逐渐进入园林化的空间.
2.2.1 入口空间
隆兴寺入口未设山门,南北轴线最南端为一座琉璃照壁.照壁北侧有一条东西向道路穿过,道路北侧为三路单孔石桥,穿过石桥北侧即为天王殿.天王殿是进入隆兴寺的第一重殿,为一座五开间歇山顶建筑.天王殿与琉璃照壁隔桥相望,构成隆兴寺的入口空间.
入口空间是一个较为开敞的外部空间,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佛寺建筑群中并无设立照壁的规制,隆兴寺中设立琉璃照壁的布局更加符合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三孔石桥是一种建筑礼制的体现,桥下并无流水.石桥的设立源于中国古代的筑城文化,同时也是佛寺防御性的体现,逐渐演变为大型寺院山门前的一种礼制,突出隆兴寺的地位[2].天王殿前的石狮子增加了隆兴寺的庄严之感,照壁上的龙纹琉璃浮雕同样显示出隆兴寺昔日作为皇家寺院的华丽威严.
2.2.2 摩尼殿院落
穿过天王殿便进入隆兴寺的摩尼殿院落,寺内道路两旁遍植松柏,大觉六师殿遗址位于天王殿北侧的中轴线上,仅存台基和柱础;大觉六师殿北侧道路两侧分别为钟楼、鼓楼遗址;位于此院落最北端的建筑是摩尼殿,平面布局呈十字形,重檐歇山顶,四出抱厦,其屋顶形式是中国现存古代建筑中的孤例,建筑保存完好[3].摩尼殿院落主要建筑只有大觉六师殿遗址和摩尼殿,视野较为开阔,树木采用列植的方式对称地栽种于道路两侧,具有较强的秩序感,起视线引导的作用,烘托出摩尼殿的崇高感.
2.2.3 大悲阁院落
大悲阁院落建筑数量较多,中轴线上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戒坛、大悲阁、弥陀殿、毗卢殿.轴线两侧的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碑亭、慈氏阁、转轮藏阁及相关配殿.
大悲阁院落总体以建筑为主,外部的园林空间中存在一些小品、古树.其中,大悲阁是隆兴寺内高度最高的建筑,戒坛是僧人受戒时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相较于寺内其他建筑,其台基最高.戒坛和大悲阁南侧均以对植的方式栽种古柏,突出其重要性,反映出崇高庄严的仪式感特征,其他植物多栽于道路两侧.
2.2.4 龙腾苑
龙腾苑位于隆兴寺南北轴线的最北侧,是一座面积超过2 000 m2的明清式园林,有山名紫虚山,有湖名龚止湖.园内石刻主要包括:北朝石造像、金代广惠大师经幢、三世中丞石牌坊等,树栽主要包括:松柏、竹子、莲花等具有佛教文化属性的植物.除此之外龙腾苑内的主要建筑为:明代龙井泉亭、龙吟榭、明远亭、春荫亭等.
龙腾苑属于佛寺园林,其区别于普通园林之处为园内有大量具有佛教属性的石刻以及树栽.石刻更加突出园林的佛教属性,增加其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隆兴寺的总体布局具有寺园同构的特征.建筑空间序列按照佛教活动的顺序排布,前3个空间序列以重要建筑为主,外部空间点缀植物、石碑等,龙腾苑中植物种类较多,高低错落,并利用园林的元素营造出庄严的佛寺建筑空间.
图1 隆兴寺平面图
图2 隆兴寺剖面图
3 寺园同构的园林营造方法与艺术特征
3.1 佛寺与园林的渊源
周维权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这样定义佛寺园林:“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4];陈植的《造园学概论》提出“庭园与佛教,有密切关系,故古刹中,常有名园残迹”;《大乘无量寿经》中描绘的“极乐世界”景象是一个园林化的理想环境,佛寺与园林化的环境相融合[5].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佛教建筑经历了舍宅为寺、舍宫为寺、独立建寺等一系列汉化过程,佛寺逐渐具有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佛寺建筑与园林相辅相成,整体更具宗教氛围.据《洛阳伽蓝记》记载的永宁寺的场景:“其四门外,皆树以青槐……翠竹香草,布护阶墀”,可知永宁寺内存在植物与流水、台阶等相结合的园林,是最早被记载的佛寺园林[6].经过佛寺建筑布局的演变结合园林艺术的发展,佛寺园林的营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7].
3.2 隆兴寺佛寺园林的营造方法
《园冶·相地》中提出“高方欲就亭台,低洼可开池沼”[8],佛寺园林营造方法既包含传统园林的堆山叠石理水之法,更有特别的植物种类,在环境氛围中,又加入了代表佛教文化的石刻、树栽等元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象征意义,营造出佛寺园林空灵崇高的意境.
隆兴寺为寺园同构的佛寺,寺与园属于共生的关系,其景观园林营造包括两部分,一为前3个空间序列中的外部空间环境营造,一为龙腾苑.前者植物、小品多为对称布局,具有宗教空间的仪式感;后者园林空间疏密有致,自然舒展,植物分布较为自由.
3.2.1 栽木
“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佛寺的古树既能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也能够表现出佛寺的宗教氛围[9].佛寺中的树栽兼具实用属性和精神属性.其一,树木可以作为修葺佛寺的木料,其二,僧人在佛寺中种植特定植物以表达佛教的精神内涵.佛寺的树栽选择与气候环境和佛教的文化内涵息息相关,表1为国内一些著名佛寺的主要树栽类型.
中国佛寺中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有莲花、菩提树、银杏树、竹子、柏树等.银杏、古柏为长寿树木,莲花、竹子、菩提树等为具有佛教属性的植物[10].
隆兴寺中的树栽种类繁多,有槐树、松树、柏树、竹子等,多为北方常见的树种,其中树龄较长的古树多位于大悲阁院落,一般以成对的形式位于重要建筑前后.隆兴寺的植物布局顺应整体建筑格局,以高大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寺院以建筑为主的外部空间中植物沿建筑轴线分布,大体呈现出中轴对称的格局,序列式的植物布局烘托出佛寺建筑的宏伟;龙腾苑中植物分布较为自由,排布在山水之间,增加了园林的游赏性.
3.2.2 小品
隆兴寺内存在数量众多的石经幢、石碑、石牌坊、铜钟等小品(表2),这些石刻、铜钟、古井等历史悠久、意义深远,一方面通过石碑文字和石刻佛像等形式展现佛寺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这些石刻小品成为园林中的视觉焦点,石牌坊起到框景作用,丰富空间层次,更具游赏性和趣味性.
3.2.3 堆山
图3为龙腾苑视线分析图,从图3可以看出隆兴寺内有2处堆山,均位于龙腾苑内.其一为紫虚山,见图4(a),位于隆兴寺南北轴线的末端,堆土成山,山势平缓,遍植草木,由石阶可登山顶,曲径通幽.山上的叠石均为北方园林中常用的青石.植物适应当地气候,为松、柏、竹子等北方佛寺中常见的耐寒植物.山顶点缀有一座八角攒尖顶的明远亭,由此回望隆兴寺建筑群,有极为开阔的视野.其二为湖边假山,如图4(b)所示,由青石堆叠而成,规模相对较小,与水相结合成为一个景观节点.
表1 佛寺与树栽类型
表2 隆兴寺小品名称、年代与所在位置
图3 龙腾苑视线分析
图4 龙腾苑中的山
紫虚山给人以恢宏壮阔之感,作为隆兴寺南北中轴线的终点,此处堆山作为一处盛景来结束对于层层递进的几进院落的游览,是严谨空间序列的终点,同时也是游赏自由园林的起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处堆山的原因是为水藏源,假山位于石桥西侧,龚止湖的水自此假山处流出,借山势高差形成跌水,丰富水面空间层次.
3.2.4 理水
龙腾苑中的湖名为龚止湖,位于院落东南位置,湖边遍植垂柳.计成《园冶》有云:“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龚止湖上有一座石拱桥,增加了水面的游览性.龙吟榭、石桥与假山相呼应,高低起伏,营造出小桥流水的意境.
龚止湖的水由假山高处流出,流至石桥西侧的水面,经桥洞进入东侧的开阔水面(图5),运用了藏源、引流等手法,使园中的水有流有滞,水的构成富于变化.龙吟榭位于龚止湖南侧,使湖面景观更加丰富.
3.3 隆兴寺寺园同构的园林艺术特征
园林是浪漫主义在建筑中的缩影,满足中国传统写意的审美需求.《园冶·相地》指出:“园地惟山林景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中顺应自然的思想.
隆兴寺的佛寺园林不同于传统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它属于公共空间,兼具宗教性和世俗性.首先,从功能方面来说,佛寺园林满足僧人与公众对佛教美好精神世界的憧憬,同时使佛寺更具崇高空灵的宗教氛围.其次,从园林艺术方面来说,佛寺园林在满足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审美的基础上完成了佛教精神空间的艺术化表达.
3.3.1 步移景异
隆兴寺前3个空间序列中,以植物、小品等作为视线引导,加强空间的纵深感,衬托佛寺的恢宏.龙腾苑中堆土成山,点缀亭台,遍植花木.水岸线曲折绵长,沿岸植垂柳,有石桥、水榭分布在四周,湖面开阔.将自然风光纳于寺中,芥子纳须弥,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视觉效果极佳的山水环境.
园中有多处对景(图6),其中石牌坊起到了框景的作用,碑廊增加了空间层次.严谨对称的建筑序列与幽静自由的园林形成了较强的对比,给人以层出不穷的趣味.
3.3.2 地域特色明确
隆兴寺位于华北地区的正定古城之中,属于城市型佛寺.场地平坦,四季分明,少雨,虽然临近滹沱河,但并无活水可以引入,故园林之中以山、石、植物、小品为主,多种植耐寒耐旱的植物.隆兴寺佛寺园林具有典型的华北地区园林特色,体量大,具有宏大、端庄的特点,较江南园林缺水,故重视假山的制作,材料多用青石.整个龙腾苑的山水格局端庄大气,有北方园林的苍莽之势.
3.3.3 佛教特色鲜明
隆兴寺中留有大量的文化遗迹,包括石碑、楹联、石刻、铜钟等(图6),大多记载了关于隆兴寺的历史事件、佛教经文以及相关传说.其中最著名的石碑为龙藏寺碑、康熙乾隆御碑等.这些碑文、楹联等历史悠久,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均为佛教文化在隆兴寺外部空间及园林中的体现,使园林更具佛教文化气息.
图5 龙腾苑龚止湖
4 结论
图6 佛教小品
正定隆兴寺属于皇家敕建的城市型佛寺,虽远离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但是其中的园林景观是正定古城中独特的风景.隆兴寺外部空间及园林的自然属性和文化特征同人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自然和人文处在一个共生的阶段,外部空间环境为这所千年古刹增加了更多崇高空灵的宗教氛围.隆兴寺为寺园同构的布局,进入隆兴寺由南向北逐渐具有园林的空间体验,其园林环境是典型北方佛寺园林的代表,具有端庄、苍莽的特点,对佛寺园林设计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