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教育4.0的创新发展: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之构建*

2020-11-26王永军

远程教育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领导力框架校长

王永军

(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一、教育4.0 视域下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之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020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的报告,提出了教育4.0 全球框架:在教育目标层面,强调全球公民技能、创新创造技能、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层面,倡导个性化和自定进度学习、可及性和包容性学习、基于问题和协作的学习、终身学习和学生自驱动的学习;在教学方面,提倡游戏化教学、体验式教学、与计算机有关的教学、具身化教学、多元文化教学等推动教育创新的教学方法[1]。这标志着智能化时代(对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球教育,进入到4.0 阶段。

面向教育4.0 的创新发展,必然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潮流与重要议题。当前,在智能化技术日益影响并融入下的教育信息化2.0,已成为教育4.0 创新发展的内在追求、关键驱动和主要途径。为实现教育4.0 的创新发展,我国自2018年起就已启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就其培养目标、内容与实施途径来说,教育信息化2.0 与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4.0 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的。

我国开展教育信息化工程已25年,前些年的教育信息化1.0,属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阶段,在“三通两平台”等工程推动下,已经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教育信息化1.0 的历史目标已经实现[2]。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变革作用还远没有显现,尤其在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大量面向智能时代的创新性人才方面。因此,教育信息化2.0 需要对接或呼应教育4.0 全球框架,不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发展,成为智能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3]。在“十四五”规划即将出台之际,2020 也将成为教育4.0创新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对今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进一步地,推进教育信息化2.0 与教育4.0 的创新发展,在顶层设计之后,必须要具体落实到学校层面,尤其广大中小学教学中的信息化创新应用与实践探索。可以说,学校的信息化创新发展对于教学创新至关重要,没有学校系统的信息化创新,信息化教学创新很难发生;即使发生,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4]。无疑,就中小学学校而言,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的灵魂与关键所在,校长面向教育4.0 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领导力,对学校信息化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教育部2019年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提出全面实施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信息化创新能力培训活动。教育部印发的《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也明确提出,要开展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信息化创新能力提升的培训。因此,除了构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框架,以辅助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之外[5],我们还需要研究并构建面向教育4.0 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以指导一线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发展。

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说,有关教育信息化、学校教育信息化及教师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涉及信息化领导力框架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稀缺。尤其是针对国内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框架构建,还是一个空白。因此,对此进行探讨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指导价值。

(二)相关内容概述

总体而言,教育4.0、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和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图1所示。

图1 教育4.0 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诸要素之关系

可见,面向教育4.0 时代创新发展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研究,是一个重要而全新的课题。根据现有文献梳理结果,相关的研究成果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相关研究成果

表1可见,谢忠新和张际平提出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较为系统,包括4 个能力维度、4 个信息化应用领域、3 个信息化基础因素。化方、孙桢祥、许央琳等分别构建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但各有侧重,孙桢祥等的评价指标项目相对较多,包含42 项三级指标,而化方等的三级评价指标则为17项,许央琳的评价指标侧重于校长领导信息资源共享的能力。2014年发布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包含3 个方面16 个维度,更加简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指导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等活动。但上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主要指向校长领导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初步应用的能力,而非面向教育4.0 时代创新发展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在信息化进入学校的初期阶段,学校信息化处于建设和普及时期,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主要面向信息化的传统建设与应用,用以推动学校信息化起步和正常运转。

另外,董艳、杨鑫等构建了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董艳等提出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主要包含6 个核心能力、6 个关键环节、4 个价值理念和5个综合保障。杨鑫等提出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包含6 个构成要素、3 个领导过程和9 个领导行为。随着学校信息化发展从建设与应用的初级阶段,进入到融合阶段,学校信息化更多向教学层面聚焦,两位学者实质是关注校长信息化融合发展的领导力模型,而非面向教育4.0 时代创新发展的信息化领导力模型。

概言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经历建设、应用和融合阶段之后,已经进入教育4.0 时代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未来我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必然需要面向教育4.0 时代的创新发展,进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的构建与探索。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是校长凝聚、领导学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教师及学生等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变革教育教学之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全球数字公民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数字与智能素养、情绪智能、复杂问题解决等关键能力之保障,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智能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二、教育4.0 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内涵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

(一)教育4.0 信息化创新发展之内涵

众所周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分为建设、应用、融合和创新四个阶段,其划分依据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建设、应用、融合和创新相对应[13]。面向教育4.0 信息化的创新发展,对应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阶段,旨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的有机整合。基于此,界定教育4.0 信息化的创新发展,首先就需要阐述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我们认为,教育4.0 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在于充分体现“培养目标之智能时代人才、教学理念之为学生赋权、教学法之学生为中心”这三个方面,如图2所示。

图2 教育4.0 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之核心要素

从培养目标分析,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本身并不是目的,培养面向智能化社会需要的大量创新性人才,才是教育4.0 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的目标,也是教育应有之目标。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将逐步替代原先由人从事的各种操作性活动,尤其是那些简单乏味、重复与可计算的劳动与工作,人类将从机械单调的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需要批判性思维、创新、设计、协作和交流等创造性高级活动。智能化社会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岗位等都随时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求解复杂问题等能力,成为未来学生的关键素养。尤其在今天“人人互联”的时代,信息与知识唾手可得,但这些信息与知识如何转化为问题解决能力?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力?无疑成为教育4.0 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命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的整合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跨界设计能力、协作与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数字公民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面对挫折的情绪管控能力等,以更好地适应智能社会的发展[14]。

从教学理念分析,要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一定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结果[15]。只有当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了深度学习和问题探究学习,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信任、尊重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学习展示中让学生为学习负责。而教师则充当学生学习的教练、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主动发展和自主发展,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从教学方法分析,为学生学习赋权,就是要采用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式、任务驱动式、体验式教学等。具体可以根据学科特性、学生认知特点、信息化条件等灵活选择,旨在实现让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学习结果展示等环节中拥有自我选择权。在教学方法设计中,要凸显能够体现深度学习和问题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有在深度学习和问题探究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发展高阶思维能力[16]。

总之,我们认为,教育4.0 信息化创新发展是以培养智能化时代的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秉承给学生学习赋权的教学理念,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在此过程中,学校的信息化创新发展愿景、信息化创新发展战略计划、信息化创新发展利益协调、信息化创新发展基础设施、信息化创新发展教学资源、信息化创新发展队伍等相关元素协同,创新性地予以配合与支持,从而形成一体化的信息化创新发展格局,如图3所示。

图3 面向教育4.0 的一体化信息化创新发展格局

(二)教育4.0 信息化创新发展中的校长信息化领导行为

基于上述对教育4.0 信息化创新发展要素及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校长的信息化领导行为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创新发展规划、信息化创新发展系统转型、信息化教学变革引领、校长个人信息化主动发展这四个方面,成为引领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如图4所示。

图4 教育4.0 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校长领导行为

第一,做好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规划。校长要协调和领导所在社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等信息化创新发展利益相关者,协商提出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愿景(5年或10年),制定符合实际的信息化创新发展战略计划、实施方案、持续改进策略等,以支持教育4.0 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培养新一代创新性人才。

第二,校长要将教育4.0 信息化创新发展规划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学校层面,要促进学校信息化系统的转型升级[17],形成学校层面的信息化创新应用系统。校长要引领、协调和指导学校的基础设施、硬软件平台、教学资源、人才培养、规章制度和文化氛围等转型,形成支持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的系统生态,协同促进学校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第三,校长必须深入课堂,引领、指导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校长可以通过组织交流活动,开展教研活动,教学实践探索,开发评估改进策略,激发教师和学生自主权等,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的整合,实现学校信息化的创新性发展。

第四,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实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的主动、自主发展,校长要领导他人主动发展,一方面,自己要学会主动发展。教育4.0 时代信息化创新发展在于变革教学、变革教师,校长要领导他人变革,首先要学会自我变革。校长只有深刻认识和体会到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好地领导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校长主动、自主发展对他人的示范作用,也是信息化领导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从校长信息化领导行为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可以依据校长信息化领导行为进行界定[18]。由上述校长领导信息化创新发展的行为,我们可以推演出校长面向教育4.0 创新发展的信息化领导力,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之间的逻辑链。即,由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内涵,推演面向学校创新发展的校长信息化领导行为;再由校长信息化领导行为,推演面向教育4.0 创新发展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从信息化创新发展内涵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之逻辑链

三、教育4.0 视域下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的结构及内容

学术界通常把中小学校长的能力维度,以校长在信息化领导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定义[19]。基于此,通过对校长在信息化创新发展中的四大领导行为进行角色化定位,我们提出了面向教育4.0 信息化创新发展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即:创新发展规划者、系统转型推动者、变革教学引领者、主动学习示范者这四大能力维度,如图6所示。

图6 面向教育4.0 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维度

创新发展规划者是指校长在教育4.0 时代对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进行规划的能力:(1)校长要以教育4.0 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为诉求,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教师等协商建立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愿景,凝聚利益相关者共识,共同为实现信息化创新发展努力[20]。(2)校长要激发信息化利益相关者积极性,与利益相关者共同建立战略计划,使信息化创新发展愿景以信息化创新发展战略计划的形式,被利益相关者执行。这一战略计划给出了信息化创新发展的远期目标、阶段目标和实施策略,让利益相关者能清晰认知和有效执行信息化创新发展愿景。(3)校长与利益相关者协商制定信息化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并为实现信息化创新发展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指南,使信息化创新发展落到实处。(4)校长与利益相关者协商制定信息化创新发展评估改进策略,在反馈中不断提升信息化创新发展水平。(5)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是一项教育变革过程,必然伴随利益协调活动,校长要最大程度尊重和照顾利益相关者的关切,为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贡献最大合力。

我们可以把创新发展规划者维度归纳为:愿景规划、战略制定、实施方案、评估策略和利益协调等基本要点,如图7所示。

图7 创新发展规划者能力维度基本要点

系统转型推动者是校长推动学校信息化向教育4.0 创新系统转型的能力:(1)校长领导利益相关者对学校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教育4.0 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的整合,比如,建设创客空间支持学生动手创造,改造教室布局以适应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2)校长要领导教学资源建设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建设转型。比如,开发能够体现学生灵活学习的个性化学习平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学习分析与因材施教等。(3)校长要促进学生、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为教育4.0 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提供人力保障。(4)不断推动学校制度创新,为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提供制度保障,比如,改革教学计划及评价制度等,使其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5)深入信息化创新应用实践现场,通过宣传、指导和鼓励等,激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营造信息化创新文化氛围[21]。

我们可以把系统转型推动者维度归纳为:基础设施、教学资源、队伍提升、制度创新、氛围营造五个基本要点,如图8所示。

图8 系统转型推动者能力维度基本要点

变革教学引领者是指校长引领、促进和指导教育4.0 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的整合:(1)校长组织利益相关者学习和引进成熟的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之经验,并通过本土化的创新与应用,推进教学变革。(2)组织学科教师和信息化支持人员等,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的整合方法,并将优秀经验分享给其他学校。(3)以教师角色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的整合,为他人做出示范,带动教师等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不断创新。(4)建立信息化教学创新评估改进机制,不断提升学校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的整合水平。(5)给教师、学生等赋权,鼓励他们勇于探索,积极面对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失败[22]。

我们可将变革教学引领者能力维度提炼为:借鉴引进、组织探索、实践示范、评估改进和赋权师生五个基本要点,如图9所示。

图9 变革教学引领者能力维度基本要点

主动学习示范者是指校长主动提升教育4.0 时代信息化创新的领导能力,并给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做出示范:(1)校长要经常关注教育4.0 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的新技术、新理念、新理论和新方法。(2)积极与同行学习、交流、分享经验,在协作分享中实现信息化领导力的共同成长。(3)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专业发展循环,在实践反思中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领导能力。(4)创新变革必然伴随不确定和可能的失败,校长要有责任担当,具有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变革意识和勇气,具备承受可能的失败并不断前行的品质和情绪管控能力。(5)在数字世界里生活、学习和工作时,认识到自身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负责任的方式行事,给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做出示范,引领周边同事的数字公民素养不断提升。

我们可把主动学习示范者维度归纳为:持续学习、协作分享、实践反思、变革能力和数字公民等基本要点,如图10所示。

基于上述的维度分析,我们初步构建了面向教育4.0 创新发展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主要包含4 个能力维度20 个基本要点,如表2所示。

图10 主动学习示范者能力维度基本要点

表2 面向教育4.0 创新发展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

为进一步提升该框架的指导性与实践的有效性,我们编制了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半结构、开放式调查问卷,让一线中小学校长提出框架的修正意见。共有6 位校长参与了框架修正研究,其中,农村学校校长2 人,城区学校校长4 人;小学校长1 人,中学校长3 人,高中校长2 人。

调查结果并结合访谈显示,校长们对这一框架总体上是认可的,修正意见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1)校长对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领导,最重要体现在校长认识和观念上的提升。(2)校长对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领导要通过管理队伍去实现,即主要基于校长指导和督查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管理团队加以实现。(3)校长对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领导的抓手,在于通过考核并落实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4)在对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领导中,关键在于突出为教师和学生赋权,以及学校信息化制度和氛围建设,建议将相应的基本要点作为能力维度的首要要点。(5)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要突出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与创新发展。

根据校长们对该框架的修正意见,我们对原框架做了一些迭代与修正:(1)在创新发展规划者维度中增加“组建团队”基本要点,突出信息化创新发展中领导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考虑到原有的“战略制定”和“实施方案”要点意义相近,将其整合为“战略方案”基本要点;此外,将“利益协调”要点用词改为“组织协调”,以贴近校长工作实际。(2)在系统转型推动者维度中,增加“执行团队”基本要点,突出校长督查信息化创新发展团队以落实执行信息化创新发展规划情况;考虑到“制度创新”和“氛围营造”要点意义相近,将其整合为“制度氛围”并作为首要基本要点;考虑到“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要点联系紧密,且不再是信息化创新发展重点,将其整合为“设施资源”基本要点;增加“考核落实”基本要点,强调学校信息化考核落实的重要性。(3)在变革教学引领者维度中,将“赋权师生”作为首要基本要点,增加“学科融合”基本要点,突出信息化与学科融合创新的重要性;考虑到校长对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领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协调方面,将“实践示范”要点并入“组织探索”要点。(4)在主动学习示范者维度中,将原有“持续学习”要点修改为“认识提升”,突出强调校长在信息化创新发展中认识和观念的重要性。

我们将修正后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编制成半结构、开放式问卷,再次发放给上述中小学校长征求修正意见。校长们认为,该框架能力维度及基本要点能够体现校长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领导力,除基本要点描述用词表达外,不需要再进行修改。修正后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如表3所示。

综上,该框架从4 个维度20 个基本要点阐述了校长领导信息化创新发展的能力。围绕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核心,即教育4.0 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为中心,从发展规划、系统转型、教学变革、自我发展四个方面,定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在规划层面,从愿景规划、组建团队、战略方案、评估策略、组织协调五个要点,给出校长规划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图景。在完成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规划之后,从学校系统转型入手,提出校长要推动学校信息化系统的转型升级,并从制度氛围、执行团队、设施资源、队伍提升、考核落实五个要点,描绘了校长推动学校信息化系统转型升级图景。在完成学校系统转型升级之后,定位于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变革创新,从赋权师生、学科融合、借鉴引进、组织探索、评估改进五个要点,给出校长推动信息化教学系统变革创新的路径图景。最后,特别指出校长要变革和创新学校信息化,首先得变革自我专业发展,做主动学习者,并从认识提升、协作分享、实践反思、变革能力、数字公民五个要点,给出校长创新专业发展的图景。

表3 面向教育4.0 创新发展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修正框架

四、面向教育4.0 创新发展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之特色

(一)以教育4.0 时代培养学生的关键素养,作为框架构建的价值诉求

进入教育4.0 时代,创新发展的最大着力点是培养学生面向智能社会学习、生活与工作所需的关键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智能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的构建中,始终坚持把发展学生面向智能社会的关键素养,作为框架构建的价值诉求,聚焦并对应教育4.0 全球框架中的创新创造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技能、全球数字公民技能、自主学习能力等。比如,主动学习示范者维度对学生全球数字公民素养的关注,变革教学引领者维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发展规划者维度对学生关键素养发展的愿景规划等。从而使这一领导力框架从信息化创新发展规划、学校系统转型、课堂教学变革、自主主动发展等方面,全面对接教育4.0 时代学生关键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以教育4.0 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作为框架构建的主线

教育4.0 时代的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与以往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4.0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着重体现在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创新性人才、教学理念之为学生赋权、教学法之学生为中心。在构建过程中,始终将校长作为推动教育4.0 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的核心。从规划学校创新发展,到推动学校创新转型,到创新课堂教学,再到校长自主发展,其指导思想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创新整合。才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和自定进度学习、可及性和包容性学习、基于问题和协作的学习、终身学习和学生自驱动的学习;才能倡导教师体验式教学、具身化教学以及利用新技术的创新教学等。

(三)淡化校长的一般管理职能,突出教育4.0校长的赋权意识和功能

教育4.0 时代创新发展在于教育各利益相关者(包括校长、教师等),在创新目标与自我内驱力下主动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因此,适当淡化校长在信息化发展中一般性、事务性的管理功能,更多地强化教育4.0 时代校长的赋权与利益相关者间的协商。校长在信息化创新发展中,也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合作者、促进与帮助者;给予他们鼓励、支持和帮助,激发他们的内在发展动力,帮助他们进行自主创新,才能有效推动学校信息化的创新发展,最终实现教育4.0 创新发展的总目标。

(四)变革能力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关键所在

校长领导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实质上在于变革教育信息化1.0 系统中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转型为服务教育4.0 目标的创新型系统。为此,在构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变革能力作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关键成分,并融入框架各个能力维度之中。比如,在主动学习示范者维度,特别提出了变革能力基本要点,强调校长需从容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可能失败并坚持创新,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坚持不懈地推进信息化的创新发展。这种变革能力,既是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本身对校长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校长能否适应教育4.0时代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结语

教育4.0 时代已然来临,教育的创新发展必须以信息化创新发展为核心内容和主要路径,本文提出的这一框架从校长信息化领导视角,试图破解教育创新发展的困境,以校长领导信息化创新发展驱动教育4.0 创新发展,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大量创新人才。为此,我们以教育4.0 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整合为内核,从校长实现领导功能的规划系统、学校系统、教学系统、个人系统四大层面入手,由大到小全面系统地阐释了面向教育4.0 时代创新发展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该框架可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培训课程、培训活动、测评工具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一些参考,也可用以辅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相关活动。

当然,教育信息化实践是一项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该框架的实践检验虽然经过了两轮迭代式校长开放调查检验和修正,但样本数偏少,框架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结合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情况,经过较长周期的检验,加以验证、修正与完善。就此而言,在今后教育信息化2.0 实践中不断加以检验和完善,应该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猜你喜欢

领导力框架校长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企业创新变革中的领导力研究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领导力愿望清单
《领导力21法则》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我国在WYO框架下面对的贸易保护现状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