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

2020-11-26李佳凯

商品与质量 2020年48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混凝土设备

李佳凯

天津市静海区腾飞建筑工程试验室 天津 301600

1 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检测标准不明晰

在目前的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由于专业检测工作企业、质量检测单位以及各高校,对于检测工作中所需要遵守的规程和规章制度了解不足,甚至不同单位采用不同检测制度和检测标准的情况,导致最终获得的检测报告彼此不同,从而无法实现资料的共享和同时使用[1]。比如对于C35标号的混凝土,某试验检测机构,在运行过程中检测的参数包括该混凝土的冻损信息、抗压参数和抗剪参数等,并完成了相应的试验任务,而另一机构主要检测该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和冻损信息等,这就导致这两个检测机构最终出具的报告涵盖的数据数量、涵盖的信息不同,而建筑单位的施工阶段,要能够获得对该混凝土的全面性资料,必须到不同的单位中完成检测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并且需要投入更高成本。

1.2 取样工作不到位

在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必须经过科学合理的采样工作,才可以让最终获得的结果具有更高精度,明确该批次材料的具体使用价值之后,才可以确定该批次材料是否可以使用到当前的工作中。目前的问题是,一方面施工材料的检测抽样过程中,参与该项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员会完全恪守从业制度和道德水准,按照已经出台的管理体系,从某批示材料中获得样本,但是并非所有人员都遵守所有的规章制度完成任务,导致最终获得的样本无法全面说明该批次材料的性质。

1.3 检测参数不精准

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必须要通过检测参数的说明,才可以说明该材料是否可以使用。在目前的工作阶段,虽然开发出了大量专业性的工程材料检测设备,但是一方面并非所有参与检测项目的人员都了解这类设备的使用方案,导致最终获得的结果精准度不足,另一方面一些设备在运行过程,并未根据技术方案和说明书,及时发现操作设备本身出现的故障,导致最终获得的结果精度无法全面升级。

1.4 检测环境不稳定

在目前的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中,通常会在施工现场中配置专业的材料检测实验室,该系统的面向对象包括钢筋材料、混凝土材料、水泥材料、骨料等,要根据各类材料的设计应用方案,分析各类材料的当前使用方法。在当前的检测工作中,主要是实验室中配置的设备完善性与全面性不足,导致对于不同材料的工作方法、工作模式和向匹配的辅助系统建设不全,导致在专业化的检测工作中,只能够完成应急性的检测工作,最终导致在该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检测工作的覆盖范围过于狭窄,无法实现材料检测工作的一步到位。

2 建筑材料检测控制措施

2.1 优化升级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

购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是最直接有效的提升检测质量的手段。由于现阶段各个领域都在迈向数字化、自动化、智慧化,所以要着力革新施工材料检测设备和技术。通过购进数字化智能设备,不仅能节约人力物力,而且能提升工作效率。先进的检测技术能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定,减少误差的产生,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推进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2.2 环境温、湿度的合理控制

建筑施工过程中当地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建筑材料的某种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以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防水材料检测工作为例,通常的沥青防水卷材拉伸实验,都是标准温度(25℃)下进行的。但当环境温度在27.5℃时,材料的平均抗拉强度将有所降低,而环境温度低于18.5℃,抗拉强度又会高于标准温度时的强度。因此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依据各地区的气候环境制定的建筑材料检测标准,开展检测工作,并不断改善对检测环境的温湿度的控制方法,实现精准测试[2]。

2.3 保证检测项目的合理性

在建筑施工中使用多种建筑材料,其型号规格众多。为确保建筑材料检测项目的合理性,国家制定了相关标准,各个建设项目当地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也结合本地区的环境制定了一些规范。例如国家规定水泥的检测必须按批次进行水泥的安定性、凝结时间、细度和强度检测。选用不同级别的混凝土,则必须依照标准进行相应含泥量、颗粒含量、颗粒级别及密度等检测,达到C35级别时甚至需要做压碎指标检测,如果又发现质地疏松的骨料和活性骨料还需要开展坚固性测试和活性测试。

2.4 取样制样的规范操作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做材料检测,要求检测的取样人员有较高的责任心,熟练掌握取样和制样的操作技术。提前制定科学的取样方案,按规范取样制样操作,是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前提条件。什么是操作规范?举例说明:在总质量1000t的某编号水泥的检测中,首先按要求将其分为2个批次,保证每批次总质量超过200t,然后按每25t为取样间隔,在每个间隔中随机取样品,总共取样要超过40个,总质量超过24kg。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检测制度的不规范、检测参数的精准程度不足等,最终导致获得的检测报告无法说明该批次材料的具体质量。针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建设专业性的材料检测评级系统、完善并升级材料的取样工作模式、优化现有的取样工作方式等[3]。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混凝土设备
混凝土试验之家
浅谈煤矸石在固废混凝土中的应用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应用研究
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废旧建筑材料在室内外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调试新设备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