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2020-11-26李锐
李锐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水利局 山东德州 253100
水利工程具有涉及范围广、建设工期长,工程量较大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一直是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水文环境和水土资源的破坏,导致水土保持能力降低,加剧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水土流失问题。
1 水土流失的因素
目前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满足后人的需要。虽然人类具有追逐生活富裕的权利。但是应当建立在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而不是一味资源开采和破坏生态环境以及环境污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水土流失,导致水土大量流失的因素主要有两种,其一,自然因素,在每年的春、夏两个季节期间,由于降水量相对比较多,再加上冰川融化的影响,易产生地表径流的现象,进而导致地表大面积遭受水蚀现象。其二,人为因素,由于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高,导致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进而致使水土流失加重[1]。
2 水土保持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经济依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进一步促进了各个行业与各个领域的发展,并且因为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从而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避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国家环保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比如,强化水土保持,并同步加强管理与监督。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必须缓解水土流失情况,这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任务,也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每一位公民都应积极、主动参加到水土保持工作中,发挥自身的监督与管理作用,贡献自身的力量,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治理对策
3.1 优化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水利工程设计的首要环节,在此过程中应该对挖填土石方量进行有效控制,防止产生过大的地表扰动。尤其是在水库大坝的设计当中,应该加强对地质条件和地形状况的有效勘察,优先选择混凝土坝,能够有效降低建设工作对地表造成的破坏。在输水工程的设计当中,应该明确高填和深挖工作要求,对高填方案和渡槽方案、深挖方案和隧洞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保障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除了应该考虑到施工成本的因素外,还应该尽可能减少大回填和大开挖施工,加强对建设区域水土的有效保护。在围堰工程的设计工作当中,传统土石围堰呈现出一定的弊端性,可以采用钢结构围堰进行替代,减少对水土的扰动。在堤防工程的设计环节当中,堤防边坡比例的设计尤为关键。在传统设计方案当中,1:3为常用比例,在实际工作当中可以适当应用1:2的边坡坡率。
3.2 增加水土保持工程方面的投入资金
针对现阶段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方面的投入资金量很少的问题,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加以有效重视,增加水土保持工程方面的投入资金数量,确保水土保持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通过依靠充足的投入资金量,实现开展更多数量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设的目的。并且加大相应的管控力度,确保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设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依靠更加多样化的资金投入管理制度,为相关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际上,水土保持工作属于一项重要的公益性质的事业,具有投入资金数额大且产生的效益十分久远的特点。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将水土保持工作归属到城市建设的工作内容中,并且制定出科学的实施计划与方案,依靠政府部门中的财政资金,完成预算工作。并不断拓展出更多资金的来源途径,形成专门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基金,使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得以受益,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此外,利用相关的投融资管理制度,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谋取更多的投资资金[2]。
3.3 应用指标监测系统
在水土保持过程中应当制定完备而合理的水土保持指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土保持的监测指标,制定出施工区域水土保持的硬性指标,对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加大监测力度和施工过程的考核力度。在建立指标的过程中,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控制方法和具体对策。监测系统的指标应当包括平均气温、平均风速、以及平均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还应包括地貌土壤以及植物类型等等。
3.4 改进水土技术和研究
在水土保持的工作中,相对于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其一,并没有更深入的进行理论系统研究,科技方面的指导力量不足;其二,进行水土保持的科学效果比较低,在实际中应用的速度缓慢;其三,建设城市化导致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城市中进行水土保持的工作已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深入,随着社会的快速更新,导致水土保持相关工作缺少实践经验和相应的技术。
4 结语
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可以降低工程建设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真正体现工程建设的生态观。在点状水利工程和线状水利工程当中,水土流失的特点会存在差异性,应该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在明确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对结构设计、防护设计和土石方平衡设计的逐步优化,增强水利工程的整体设计效果,保持良好的生态景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