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房屋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
2020-11-26吕冬
吕冬
青岛中昊混凝土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700
现在,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仍然是一个重要分支,在结构稳定性、效率和实用性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也在各个施工单位被广泛使用。然而,管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是一个复杂且艰巨的任务,施工过程所要排除的干扰因素太多,混凝土施工步骤较为繁琐,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容易出现错误和遗漏,从而增加质量控制难度。在以前的混凝土结构设计项目中,建筑物裂缝和漏水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给住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项目的施工和设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和调查各种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保证质量,给住户一个安全温馨的住房体验[1]。
1 混凝土结构施工出现问题的原因
1.1 温度原因
由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较大,容易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大量的水化热,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这些热量不能传到表面,导致混凝土散热效果差,这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局部热量过大的情况,从而使得混凝土出现变形和裂缝。此外,由于混凝土结构较大,如果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使得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无法一致,就会由于热胀冷缩导致混凝土结构受力,一旦其受力超过混凝土能够承载的限度,就会出现裂缝。
1.2 施工技术的原因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对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有严格的要求,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施工技术是否达到标准,都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一旦出现施工工艺达不到标准、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施工人员不根据操作流程进行施工的情况,就会造成混凝土质量达不到标准。
1.3 地基的原因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裂缝,混凝土结构中产生裂缝的原因非常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地基原因。在混凝土施工结束之后,由于地基会受到不同力学效应的影响,会导致地基沉降出现不均匀的现象,甚至出现不同方向的位移。这些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作用力,一旦作用力超过了混凝土结构可以承受的范围,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2 房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
2.1 模板施工
房屋在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技术的优良性能可以在保障房屋建设质量上大大提升房屋的经济效益。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优化施工管理技术,不断提升混凝土施工管理水平,能够高效促进房屋安全水平的提升。在实际房屋建筑过程中,采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应该以科学的模板工程为基础,将模板做好,保证后续工作的有效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只有做好模板施工技术应用才是关键。模板的制作以及拼接和拆卸工作都应该合理科学的适应对饮工程的施工。在模板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加强对现场工程的勘察,在全面掌握整体工程概况的接触上,保障施工建设的标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利用不同的模板进行拼接,避免出现漏浆或形变。在施工应用过程中,及时采用模板可以轻松便捷地进行拆卸或组装。在实践过程中,若施工人员缺乏质量意识,则极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材料的主体质量,造成局部损坏,这样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建筑的施工安全,所以在施工建筑过程中必须严格的遵循科学制度进行拆卸[2]。
2.2 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是混凝土施工的重点环节。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这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基础。如果混凝土的浇筑环节质量出现问题,会导致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强度降低,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由外向内进行浇筑,同时需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浇筑高度过高,会使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因此高度超过两米,则需要增加浇筑管。在浇筑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混凝土的坍塌度,一般建筑的坍塌度在15左右。在夏季混凝土的浇筑一般要选择在傍晚温度较低时,这样能有效避免温度过高使混凝土的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需要进行振捣,将混凝土中的气体排出。混凝土浇筑要先进行平仓再进行振捣,振捣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当混凝土的骨料不再下沉,混凝土出现翻浆现象时,则可以停止振捣。
2.3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首先应当对混凝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进行合理比例的配制,而技术人员则负责对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材料开展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结合试验结果确定最佳的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提高施工技术方案的合理性。施工人员还应当结合试验结果严格落实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制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流程进行操作,从根本上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实际状况在混凝土材料中适当加入一些添加剂与配筋,配筋的合理使用能够显著增强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性能,并提高混凝土结构整体的强度,而添加剂的使用则能够始终将混凝土的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形变控制到合理范围之内,避免裂缝的出现,提高施工质量。
2.4 钢筋搭接技术
房屋建设过程中离不开钢筋搭接技术,钢筋搭接技术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完美融合,才能构建起房屋的整体构架,只有保证钢筋搭接技术以及混凝土材料相融合,才能够维护整体房屋的建筑质量。在施工应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设计图纸来进行高效搭接,把握每一个环节的搭接角度在搭接区域利用科学的箍筋方式来保障安全与稳固。在搭接过程中利用严格的接焊技术,保证在搭接完成后进行焊接,在提升焊接质量的同时,利用混凝土技术来提高整个房屋对压力的承载能力,提高焊接水平的同时避免裂缝等现象的产生。
3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
3.1 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技术
混凝土施工材料对于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进行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要根据实际的建设方案,合理选择施工材料,确保水泥的强度符合施工标准,在强度一致的情况下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粗细骨料的颗粒大小均匀、混凝土的搅拌用水要干净无杂物、外加剂的选取要符合施工要求。当施工材料入场时,需要严格检查相关材料是否带有质检证书,杜绝不合格的施工材料进入现场。在施工材料入场后,要统一进行管理,要将水泥、骨料等施工材料放置在水泥地面上,且要做好防雨防潮工作,避免水泥受潮出现板结现象、骨料遭到浸泡,使其自身的含水量发生改变,同时储藏地区要有完善的排水系统以及良好的通风效果。在混凝土的制备环节,要严格控制好水灰比,确保水灰比符合施工要求。
3.2 采用添加剂改善混凝土结构性能
混凝土结构有着很大的抗压力度,不过其抗剪强度太低。为了提高其剪切强度,可以使用添加剂来改善其性能,例如预先用钢棒或纤维材料,这改善了混凝土结构的机械性能。铸造之前,需确保钢和其他材料的技术数据、数量和质量符合结构要求,尤其是避免生锈材料投入使用。为了确保钢筋之间的动力传递及其自身强度的连续性,可以根据技术要求进行捆扎或焊接。
3.3 在输送环节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需要材料输送,在材料输送的环节当中应该不断优化,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安全效益。在使用输送过程中科学地进行技术整理,保证全面提升混凝土材料的安全性,维护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使其不发生掺杂或泄露,保证混凝土的直接质量,在基本运输环节中应该采用杨幂性的运输设备,保证混凝土材料的直接装卸[3]。
3.4 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
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除了混凝土的制作工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也十分重要。为了有效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或其他影响质量的问题,施工单位就需要派遣相关的专业人员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之后,还需要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避免混凝土结构中的湿度和温度出现散失。如果施工的季节在冬季,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温,以此来避免出现裂缝。如果在正常季节进行施工,施工单位还需要定时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洒水来保持混凝土的湿度,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混凝土结构干裂的现象。此外,在制作混凝土时,除了对原材料的比例进行把控,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来添加适量的添加剂。之后派遣专业的人员对混凝土结构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控制,以此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和质量。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使用效率非常高。无论是抗压能力强还是易于调配都是使得混凝土施工提高房屋质量和安全等级的重要施工基础。混凝土施工是现代施工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在整体应用的过程中也应该及时并严格的依据相关规定标准进行施工,在进行分层浇筑时,要保证钢筋搭接的整体质量,从而保证在建筑过程中可以提高房屋建筑主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