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索
2020-11-26叶永兴
叶永兴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审计局 内蒙古赤峰 024300
目前关于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治理方面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相关研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思路不清、模式各异等问题,掣肘了国家审计支持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当前党的十九大倡导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治理的功能作用有待进一步进步深化。鉴于此,本文拟从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细则,探索乡村治理改革之路,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1]。
1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现状
1.1 缺少法律支持体系
当前,我国农村财务工作流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及不规范的问题。尤其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工作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与当前农村财务工作需求不相符。此外,我国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工作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在没有法律保障情况下,农村财务审计部门的依附性较高。简单而方,农村财务审计部门并没有较高权威性,只能是以一种简单的内部审计形式开展工作,对于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财务活动监督作用并不大,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形成有效的约束,导致农村财务数据缺少真实性。
1.2 农村财务审计资料管理不科学
农村财务工作由于生活、工作条件落后,缺少健全的财务工作机制,很容易导致财务审计资料管理不科学的问题出现。由于缺少对财务审计资料管理的科学性,财务审计档案经常会出现丢失、随着篡改的问题。在具体开展查、对财时,在缺少法律法规约束情况下,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对于农民利益形成了严重的损害。
2 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
2.1 推进村级审计全覆盖
随着政策的逐级推行,审计全覆盖模式逐渐应用到乡村治理领域,也对村级审计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将政策跟踪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政府公共投资审计结合起来,重点关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相关涉农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推动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关注乡村生态环境,关注乡村土地资源存量、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和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以及乡村水环境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揭示农村生态保护政策贯彻落实、环保目标任务完成和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三是科学利用大数据手段,通过数据分析把握问题出现的频次、分布和发展趋势,聚焦审计核查的重点范围,提高审计查找问题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提升基层审计单位的审计履职能力,为乡村治理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客观、可靠的信息,促进乡村治理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的完善,最终实现村级审计全覆盖目标。
2.2 加强扶贫绩效审计能力,优化精准扶贫绩效动态化管理
第一,要对审计专业优势有充分的认知,并要发挥审计监督相对独立的地位,贯彻落实真正的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精神实质摸清扶贫工作的内在机制和外在特殊要素,做好跟踪审计实施路径,从政策层面、资金层面、绩效层面、依法行事层面进行深入审计绩效监督,牢牢把握政策与脱贫对象的契合度、实施措施与脱贫效果的支撑度、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度以及脱贫对象的最终满意度等。第二,传统扶贫模式是对贫困户的定性只是停留在单一的几个数据指标和年收入上来进行判定的而经济现代化大数据分析技术,不仅可以简单地分析单个的系数指标还能深度深层次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关联贫困信息和潜在运用价值可以使我们从收入、健康程度、教育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维度进行精确评估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贫困户和真正的贫困对象。
2.3 抓住审计关键,突显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为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形成配合,在开展农村财务审计监督过程中应该抓住审计关键,针对性地对关键部门以及关键资金开展审计。在具体审计过程中,需要突显出审计监督职能作用,严格遵循审计工作的全面审计原则,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每一项经济活动开展全面审计,做到审计不留死角的工作格局。同时,需要对所有涉农部门、以及相关审计单位开展全面监控,抓住审计关键点开展具体审计工作。特别是农村民众所关注或者与农村民众利益等项目,必须要做好重要项目、重点资金、重大问题的审计工作。从而才能够在源头就及时发现违纪违法行为,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后盾。
2.4 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大数据背景下,参与精准扶贫的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体审计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必要的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充分借助大数据信息进行高效的审计工作。因此,有必要对参与精准扶贫的审计人员开展必要的技能培训。一方面,可以邀请国内知名的大数据审计专家开展讲座培训,学习相关原理、方法;另一方面,注重对精准扶贫审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降低可能发生的违规违纪现象,提高职业道德[2]。
3 结语
总之,从当前我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工作环节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问题的存在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形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并对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阻碍。因此,需要根据现阶段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所暴露出的各类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积极响应中央所提出的乡村振新战略指导,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