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11-26孙靖
孙靖
莒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临沂 276600
土地整治项目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综合运用资金、人力和物力等的投入,通过独立的业务单位组织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村的整治,以达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等目标的过程,是落实《土地管理法》,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执行“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做好土地整治工作,抓好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1]。
1 土地整治项目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规范和完善的管理机制
完善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机制是确保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技术前提和保障,在当前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当中并没有形成完善和规范的管理机制,给相关的土地整治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导致这一原因的主要问题是相关的政府部门对于土地资源整治管理以及相关土地开发的框架认识不足,没有从根本上宏观上建立一个科学的规范的完善的理论体系,导致在实际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过程当中缺乏有效的依据和理论参考,从而就缺少对相关工程的综合分析和研究,缺乏对土地的预算能力、风险评估以及预警机制等等,使得土地资源出现浪费和不能够发挥其价值的状况。
1.2 评标定标缺乏科学性
工程评标定标是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关键内容,重点需要体现出相关工程招投标的公开性、公正性,必须要保证整个过程都公正合理、方法正确。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大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用合理低价法进行评标[2]。大部分工程评标是将报价、质量、工期、施工组织设计、企业信誉等赋予不同的权重,根据以上指标权重后累加得分,以得分最高的单位中标,其中报价以标底-15%至+5%为范围。且不谈-15%至+5%为范围的合理性,各项指标权重的确定也是人为方式所为,并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3 存在资金来源单一
现阶段各类土地整治活动均以政府投资为主,大部分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来源百分之百来之政府投资,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非常低。单一的资金来源导致政府开展土地整治活动的经济压力较大,同时滋生了社会对开展各类土地整治项目的政府资金依赖。
2 土地整治对策建议
2.1 建立完善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制度
要想使得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能够得以规范有序合理科学的开展,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制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恰当的决策机制,决策机制在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过程当中尤为重要,能够提高土地项目整治管理的质量和目的性,并且能够缩短项目周期,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要建立实际的决策机制,积极引入,更加完善的项目管理知识,从而丰富管理理论知识。第二要加大监督力度。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之后,在有法可依,有据可依的背景之下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监督力度,包括对资金的流向、项目实施阶段考核以及项目的规范性等等进行有效的监督;最后要关注项目的全面性开展,相关工作人员做好项目的层次性计划和规划通过层次分析,保障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发挥评价作用,强化综合评价的约束性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的综合效益评价具有对项目的考核作用,要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在突出对土地整治项目经济、社会、生态评价的基础上,强化对项目的综合评价。开展项目区内与项目区周边的自然资源评价,建立项目区自然资源所有权清单,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评价工作,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项目综合评价的引导作用[3]。
2.3 引导增加社会资金投入,适度扩宽资金来源渠道
社会资金具有较强的趋利性,土地整治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导致社会资金投入土地整治项目积极性不高。应通过政策引导、税收优惠等措施逐步提高社会资金投入土地整治项目的积极性,特别是引导农业企业、种粮大户投入资金开展所经营区域的土地整理活动。针对部分投资回报率较高的整治项目,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引进社会资金参与,投资方可通过整治后土地承包优先、承包价格优惠等措施提高社会资金参与积极性。
2.4 针对已移交的项目后期缺乏统一管护和维护的建议
①提高对项目工程管护的认识。要加强干部群众对项目后期管护工作宣传教育,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只有管护到位,才能保证项目的永续利用,造福于民的思想。②采取多渠道管护资金的筹集。土地整治工作的后期维护需要用到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是在很多土地整治工作中,后期的管理和维护都没有落实,主要原因是资金方面的不足,这就需要制定健全的土地整治资金筹集方法,保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后期维护管理工作的保障。
3 结语
现阶段土地整治的内容和类型越来越多,土地整治的管理体系相对落后,通过分析目前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为完善土地整治制度、规范土地整治活动提供参考。国土空间规划即将开展,土地整治也将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土地整治问题及解决思路,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