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探究

2020-11-26王瑞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数码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机器人人才

王瑞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近年来,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与之相对的,科学技术水平也提高了不少,越来越多的东西被发明出来,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现代企业中,用机器人去替代传统的人工劳动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机器人技术也是各国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它作为人工智能的载体,在未来社会发展中会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也会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目前来说,各国开发机器人的用途从简单的从事危险劳动,发展到现在医疗、娱乐、卫生、服务等多项用途,可以看出,在以后的发展中,将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方面的人才,所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开展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为机器人行业进行人才储备。

一、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在目前社会中的需求现状

随着国内外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机器人的人才需求问题就逐渐显露出来,也就是说,行业发展的非常迅猛,但是人才培养却落后很多。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水平,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国社会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都开设了相应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并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果。

很早之前,人类就幻想出机器人,在早期的英国作家雪莱所写的《弗兰肯斯坦》中就是机器人技术的一种幻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器人的形状变的千奇百怪,所涉及到的技术也是越来越复杂,现在很多精密的机器人被应用在医学领域,机器人所做到的技术工作可以比人类更为精确。在以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大,需要加大对人才技术的培养和创新。

二、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在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机器人工程专业处于一个刚起步的水平,很多机器人的课程规划体系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机器人涉及到的内容众多,如现场编程、生产线维护等,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培训,很难弥补当前社会中紧缺的机器人工程人才。所以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进行重新定位,将培养重点转向学生的专业水平上,培养出具有编程、操作、调试的技术性人才,并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岗位为导向,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和社会输送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

三、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机器人工程专业作为高校课程建设中的一个新兴专业,很多内容并不是很完善,需要不断的摸索和补充。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要以专业知识技能为主,和校外企业进行合作交流,拓宽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途径,使之更符合现代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校企合作,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高校是一个产出学问的地方,企业是输出学问的地方,只有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才能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直接缩短高校人才的就业时间,节省企业的用工成本和学生的时间成本,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双赢。

(二)优化结构,增大实践教学的教学比重

机器人行业作为工程行业中的一种,不仅要求学生理论知识要扎实,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课程结构上,高校要加强实践课程的比重,将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穿插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在结构上最好形成一种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

四、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

本科院校的学时为4 年,这4 年的理论课程体系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岗位为导向,制定能够提高专业人才技术和满足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课程体系。

在第一学年中,要着重以专业知识技术为主,对机器人专业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如金属工艺学、工程机械制图、电子工程技术等进行着重讲解,并带领学生到车间中进行观摩,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加深课程理解。

第二和第三学年,要将专业技术知识进行拓展,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具有简单的编程水平,为日后工作中涉及软件开发做好准备。其余的像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机械设计、嵌入式系统应用等都是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第四学年是检验知识能力的最终一年,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去合作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学生的业务能力,并将自己的实践经历和课程内容进行相互结合,写出一篇高水平的毕业论文。

五、结语

总之,地方应用型高校应该加强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重视,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岗位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系,设置科学的工程课程,更好的帮助企业和社会的进步。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机器人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