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如何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及转化数学差生
2020-11-26闫晓霞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闫晓霞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一、不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容易造成数学差生
我们所说的数学差生,指智力正常,但在正常数学学习环境中,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较低,达不到国家数学大纲要求的学生。
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非常重要原因。事实上,受不正确数学教学观影响很容易造成大量数学差生。
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每当有 人向我诉说数学难学时,我总是对他做如下的解释:若仅从理解数学这一点而言,数学这门学科的性质是最容易理解的,特别是小学、初中、高中及有关应用方面的大学所讲授的数学,只要具有普通能力,无论谁都能容易地理解它,并且也一-定能从本质上理解它。”这说明无论是学数学还是教数学,只要遵循正确的规律,就一定能学好、教好它。然而,事实上,我们的教学却产生了许多数学差生,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只要是智力正常的学生,就只存在教学处理不当的教师,不存在学不好、学不懂的学生。关键是一些教师的教学观不正确。诸如:“ 容器说”教学观,“顿悟” 教学观,知识可传递教学观,从根源上忽视了学生主体建构,不能从根本上将学生与知识绿色对接。如此日积月累造成学生越来越听不懂数学,更学不好数学。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包括非数学教育人士却以数学之难学、枯躁、抽象及学生不下功夫等理由推诿,从而造成了一 群数学的弱势群体,似乎数学差生天然存在古已有之。这样的教学观怎能不产生数学差生呢?
二、坚持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加强人文主义的大数学观
针对这些,我主张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树立正确而科学、博爱的数学教学观。
坚持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学生学习知识是储备知识和潜在知识与新知识绿色对接、整合,教师只能是“助产师”、“催生婆”,不可“满堂灌”或“满堂问”。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积累的过程,而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重新建构发展的过程。每当个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把对象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个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以便顺应,直到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即认识上的“适应”是人类思维的本质所在。
加强人文主义的大数学观。数学教师万不可把数学推崇成少数人的专利,必须有文化主义的大数学观。数学知识是精细化了的数学常识而已,应当从学生所处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积淀出发,探寻学生储备知识、潜在知识与所研究概念定理的人文关联。如:某商店有7 两和11 两酒器量具各一个,今有人欲称2 两酒,问老板是否能给打。只须把7 两和11 两的次数分别设为x 与y 即得7x+11y=2,求整数解即可,如得坐标(5,-3),即言打5 次7 两,再倒出3 次11 两即可,此处正负乃倒人与倒出之意,一点儿也不神秘。
三、博爱+听读说写议基本功+激励是转差的根本法宝
我在数学教学中摸索了些转化差生的自认为较有成效的作法:博爱+听读说写议基本功+激励是转差的根本法宝。面向全体学生,以仁爱之心,宽谅之心对待差生。根除对学生身心攻击、体罚,树立差生勇气,引导他们“听”: 听核心问题;“读”:读好数学书各段中心句、句群、逻辑关联;“说”: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进行交流,找差距原因;“写”: 把自己的小方法好思路简记下来;“议”:引导差生开口评议,反省,提高兴趣,附之激励,差生会慢慢提高。开展“每日论坛五分钟”,数学小论文、数学手抄报等课外活动,培养养成研究性学习方法,从而使差生提高,优生更优。
四、利用智能化软件和多媒体工具动手做数学,注意数学和现实的“剪接”,转化差生
动手做数学。如在学立体几何时,利用智能化软件和多媒体工具动手做数学,让学生做柱体、锥体、台体模型后,做一些最短距离问题,最大截面问题。于是常发现所谓差生并不差。
注意数学和现实的“剪接”。如在讲分段函数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投篮得分与距离关系,学生就容易理解得多了,也有了兴趣。于是数学学习状况会得到一定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