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2020-11-26颜士利

读与写 2020年36期
关键词:历史课情景历史

颜士利

(江苏省泗洪县洪桥学校 江苏 泗洪 223900)

前言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育部进行新课改。历史课的时间跨度太长,知识量繁杂记忆难度大,综合性强,让中学生颇为头疼。中学生们课程多,课余时间少,对于既耗时,又不出成绩的学科就惨遭抛弃,这就造成相当多的学生不知历史为何物。想要克服这种障碍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它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其对历史产生兴趣,从而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

1.情景教学的意义及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面临时代的考验,全面发展,多兴趣培养,人人都想成为全面型人才,但同时也面临着课程多,业余时间少,学习压力空前的大,他们情绪焦躁,学习效率低。怎么摆脱这种情况?老师们创建了情景教学,利用模型、图片、电影、电视、电脑等多媒体等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让听觉、视觉、触觉多方位结合,重现历史画面,让学生们跨上时空机,听先贤教诲,看名士挥毫泼墨,随志士指点江山,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知历史,培养健康的思想,做四有新人,以便将来开拓新的历史画卷。

2.历史课情景教学依据的准则

2.1 精准性。历史是基础学科,中考占比不大,家长不重视,学生们也没有太大的积极性,教师只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最终有所收获。历史课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剖析,朝代的更迭,社会的变迁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历史人物事件的精准性,情景教学不能因为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歪曲事实,要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2.2 生动性有趣性。情景教学在围绕教材内容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生动地再现历史,造成视觉听觉冲击力,调动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总结历史规律。例如:在学习《民族团结》这节课时,采用情景教学,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在激昂的音乐中学生们感受民族团结的氛围,并出示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图片,叫学生们猜都是哪个民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并通过图片加深对这些民族的记忆,并提问中国这些民族他们的名称及主要聚集地?展开说明中国自秦朝统一以来,就形成了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如同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大家庭。

2.3 感知性。所谓历史自然离我们遥远而飘渺,所以学历史要善于总结,在了解的层面进一步培养对历史的感知,掌握历史的脉搏,总结规律,针砭利害,对未来提出建设的意见。

3.情景教学的要求

3.1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为了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变为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从而在面对历史课堂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及时做出解答。历史课因年代久远,事件繁多,机械记忆有一定的难度。但历史课都围绕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而展开,因而故事性强,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使用能力达到新的高度,使用优美的词语,带着饱满的情感,把学生引入到那悠远的岁月,使每个学生都身临其境地去感知历史人物的命运,历史事件的脉搏,去思索如果是我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从感官认识到理性思索。教师应把每个历史事件都能上下融会贯通,总结经验,对现今生活的作用,让学生知道学历史,不是单纯的知道历史事件,而应针砭时弊,将历史的学习方法引入到生活中。

3.2 教师思维方式的改变。好的课堂不是教师讲解了多少,而是学生接受了多少,理解到什么程度。教师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要重要,教师要在课堂上把握正确的时机来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情感态度,不能每遇到话题就开始长篇大论的向学生讲解希望更加快速的激发出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这恰恰会适得其反,初中的同学正值青春期,比较叛逆,强制性的思想灌输会让其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减少说教的频率,而是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来讲解历史事例。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同时,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突破固定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历史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本班学生的性格兴趣特点,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情景教学让学生们感悟历史,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好历史,从中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锻炼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情景教学既能激发学生们的潜能,还有利于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们的健康发展。鉴于情境教学对于课堂所提供的帮助,可以将其广泛的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猜你喜欢

历史课情景历史
情景交际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中学历史课外考察活动实践策略研究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把美留在心里
历史上的4月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