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线上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0-11-26甄增荣张微微张宾宿敬肖杨志云
甄增荣 张微微 张宾 宿敬肖 杨志云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线上教学的重要性。线上课程可以让高校大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知识,可以让高校解决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如何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MOOC是一种重要的线上教学模式,本文所研究的《C语言课程设计》正是运行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一门在线课程。在《C语言课程设计》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课程团队意识到要想利用该线上课程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要重视课程资源建设。从该课程建设初期,就要明确课程的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在该课程建设实施阶段,要注意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
一、课程特色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建设在线课程,如何突出课程特色成为课程建设团队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在前期的调研中,要总结已有同类在线课程的优缺点,要分析优缺点背后的多方面原因。在总结其他课程的基础上,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在课程资源建设中,要突出课程特点和优势。
(一)课程特点
1.教学内容设置合理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类、电子通信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是课程团队在研究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确定的。
本课程为了让编程初学者更容易地入门C语言,并最终达到具有C语言编程能力的目的,依据初学者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规律,使用讲授、演示和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对C语言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充分的讲解,并给出配套的在线作业和测验。通过设置具有不同难度的作业、测验和期末考试,可以有效地区分出学生的学习能力。
2.课程资源丰富且交互性强
目前,课程已具有较为丰富、完整、系统的在线资源,每个教学单元都包括讲义、视频、作业和测验,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学生与内容的有效交互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课程教学围绕促进学生学习这一目标,设置了老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和综合讨论区。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交互有助于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与学生的有效交互有助于学生相互激励、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共同促进学习。通过多渠道拓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程学习内容方面的交互,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学习兴趣,最终形成“互动学习”的线上教学模式。
(二)课程优势
1.课程体系结构清晰
根据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课程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注重课程单元之间知识点的衔接以及作业、测验对教学内容的支撑。
2.丰富生动的课程内容
注重视频资源建设,通过动画辅助教师讲解PPT与代码。在课程中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3.注重课程反馈
对学生提出的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核实和修正,对教学资源进行持续的更新和补充。
二、课程考核
《C语言程序设计》在线开放课程为了规范教学管理,激发学生对C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科学合理的评价学习结果,提高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特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方式。
(一)课程成绩的组成和评定
本课程总成绩100分,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包括所有的单元测验,占总成绩45%;在“课程讨论区”中发帖或回帖,根据发帖和回帖数量确定成绩,合计参加讨论问题达到5次及以上为满分,占总成绩10%。终结性考核成绩是指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45%。本课程的选学内容(加*部分),不属于考试范围。选学内容的相关单元测试与作业不计入总分。总成绩>=60分的学生可以取得该课程的2个学分。
(二)补考、重修及相应成绩评定
1.完成“过程性考核”环节教学要求,但总成绩不及格可参加补考;未完成“过程性考核”环节教学要求不能参加补考,只能参加重修。
2.补考成绩评定与正考成绩评定方式一致,过程性考核成绩保留,补考成绩作为终结性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课程正常补考只有一次机会,补考依然不通过者必须参加重修。
3.课程重修成绩评定方式与正考成绩评定方式一致。
三、课程应用
本课程自2018年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迄今为止共完成了6期的线上课程教学。因课程定位准确,内容深入浅出,吸引了来众多高校的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学习者校内有3058人,校外8469人,选课总人数达11527人。课程满足本校和其他普通高校学习需求,并兼顾社会学习者开放学习的共享性要求。
本课程自上线开课,累计完成了本校4届5个专业本科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必修课程的讲授,并作为通识选修课,提供了课程线上学习服务,满足了本校各专业在校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
(一)精准定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情分析,我们将学习者定位于自学能力一般的计算机大类工科专业初级学习者。本课程主要是进行C语言基础知识讲解,以C语言为载体,使学习者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合理规划课程进度,安排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面向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的C语言课程学习,为适应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我们按照学时学分要求,合理安排各章节内容和时长。整个课程共计12讲,40个平均10分钟的教学视频和12个课件。开课期间,按计划定时发布公告,阐明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明确学习内容与步骤,并提醒学习者按时完成学习。
(三)合理设计课后讨论及单元测验
本课程每单元教学内容都设有难易度适中的2-3个讨论题和8-20分值的单元测验,既可检测学生的学习程度,又能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并在学习论坛进行讨论式学习,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
(四)课程开放性吸引多层次学习者
除了满足本校本科必修课程的开设,本课程还作为通识选修课面向其他专业学生开设,针对不同学习需求的学习者,适当减少课程课时和教学内容以及测验考试内容,灵活方便的满足学习者需求。
四、课程建设计划
本课程计划今后继续在中国大学MOOC上面向高校和社会开放学习,在本校《C语言程序设计》本科课程的教学中继续开展学习和应用,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准确定位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深入挖掘课程中的先进理念,体现时代要求。
(一)课程内容的重组重构
本课程计划以后继续开放期次,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新案例和教育新理念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重构,继续补充、更新和完善课程视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课程资源的更新完善
持续更新教学内容、习题、答疑、讨论环节的内容,继续修订本课程的配套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加大实验等教学环节的比例,设计综合性的实验,提供更好的答疑服务,面向计算机等级考试(C语言)组织培训和辅导,进一步优化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
(三)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发挥课程辐射功能
同时,加强课程团队的建设,鼓励老师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更多的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此课程的持续高效建设推动我校其他课程的建设,发挥其辐射效果。
五、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基于MOOC的《C语言程序设计》在线课程建设思路和建设过程,为同类课程建设提供了参考。从课程的线上运行数据中可以发现,MOOC虽然是一种重要的线上教学模式,但是该模式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学习者持续学习性交差,参与课程学习的学习者数量要远远大于按时完成线上学习和考试的学习者数量。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如何吸引学习者持续学习,成为所有线上课程建设者们要共同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