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效果评估与分析
2020-11-26于建青
于建青
(山东方正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0)
1 预防性养护概述
预防性养护主要应用在公路工程的路面养护中。在我国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主要以半刚性路面结构为主,在使用期间,重型车辆相对较多,并且一些车辆存在超载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极易对高速公路的路基路面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在对其进行养护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预防性养护维护路面系统、延缓损坏、保持或改进路面性能。在沥青路面的养护过程中,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在道路养护过程中采用预防性养护技术。对预防性养护技术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确保施工过程的经济性与环保性,并在此基础上需确保养护的有效性。另外,对于自主开发的新型预防性养护技术,要先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工程实践检验其可靠性。
2 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养护时机不恰当
在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的过程中,其养护时机较为重要,会对养护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实际养护过程中,常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恶劣天气、人员技术等因素,错过了最佳养护时机,对养护效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极易致使公路裂缝、沉降等问题。
2.2 养护工艺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过程中,机械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并且在工程检测期间的工程量相对较大,检测精度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检测方法较为落后,导致预防性养护周期的安排受到了严重影响。此外,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过程中,缺乏先进养护设备,这就无法提高养护工艺自动化水平,对路面质量提升产生较大影响。
3 高速公路路面常用预防性养护方法分析
3.1 薄层罩面养护方法
薄层罩面养护技术在当前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工作中较为常用。此项技术需要借助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对原路面表面进行摊铺。沥青混合料厚度一般控制在20mm~30mm之间。通过摊铺沥青混合材料,能够有效恢复原有路面平整度,并且能够解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裂缝、辙槽等病害问题。薄层罩面养护技术可以提升路面的抗滑能力,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根据养护的工艺以及材料不同,可将薄层罩面养护技术分为热薄层罩面养护技术以及冷薄层罩面技术两种。其中,热薄层罩面养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借助热沥青混合料,在路面表面进行摊铺。此种方法具有延长养护效果、提升高速公路路面使用年限、摊铺厚度易于调节等优势。而冷薄层罩面养护技术一般适用于常温下进行施工,采用改性乳化沥青与集料的混合物进行摊铺,具有节约资源、污染小等优势。
3.2 同步碎石封层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主要是通过破碎机把一些骨料进行破碎,破碎程度应符合公路养护需求。将黏接材料与碎石进行搅拌,搅拌过程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并且在摊铺过程中应确保摊铺的均匀性,压路机在碾压之后即可形成单层沥青碎石磨耗层,其主要作用是对高速公路的表层进行有效处理,同时,将黏接材料与石料在同一时间进行撒铺,以此确保黏接材料在一定温度环境中与石料进行有效的结合,使黏接材料与碎石更加稳固,从而达到较高的强度,对提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质量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也为提升路面安全性与稳定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沥青路面灌封技术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病害,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较为常见的问题,高速公路出现裂缝情况会导致路面积水渗入到裂缝中到达基层,加之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荷,导致路面结构含水量不断上升,使公路牢固性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出现裂缝的情况下,养护人员需要对其及时维修,能够有效避免裂缝扩散情况的发生,这对提高公路质量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进行预防性养护的过程中,灌封技术能够有效预防沥青路面裂缝的扩大,首先将裂缝处赃物清理干净,确保后续施工效果。其次,若裂缝小于6.5mm,需要把密封材料灌入裂缝中;若裂缝大于6.5mm,应对裂缝进行适当开槽,再将密封材料灌入其中,在灌封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机器,一般情况下采用压力灌封机,在此过程中不能使用人工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在使用压力灌封机的过程中,不但能降低路面结构含水量,而且对路基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延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年限。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我国交通路线越来越密,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难度也在不断提升。由于我国早期建设的高速公路存在大量病害问题,已经对路面正常行车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亟需进行养护。因此,通过采取预防性养护手段,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增加公路的整体寿命对于公路的正常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