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废旧资产的处置方式
2020-11-26杨燕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
文/杨燕,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
事业单位的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它是事业单位有效的开展各项经济业务和活动,实现其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物资基础。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各种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与时俱进,由此产生的废旧资产也越来越多。如何及时、安全、有效地处置这部分资产,取得处置效益最大化是资产管理的工作重心之一。
1 事业单位废旧资产的分类
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废旧资产大致分为三大类。1)使用期限超过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最低使用年限; 2)已经损坏且无法进行维修;或者维修费用过高,超过同类设备重置价值的50%以上;3)技术落后, 能耗高, 效率低的淘汰设备。
2 废旧资产处置方式的政策现状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第36号】及《财政部关于修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100号】规定 :对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单位出售、出让、转让、变卖资产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应当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这些条款只对资产处置范围、处置审批流程等做出规范性约定,对处置方式仅规定了一般原则,没有规定具体实施细则,对价值价值高低的认定,也没有标准。事业单位在处置废旧时,为了工作不出差错,多采取了公开拍卖的形式。
公开拍卖这种形式虽然理论上是最公正、公平的处置手段,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废旧资产原值虽高,经多年使用后已无多少残值,市场价值很低,行评估拍卖处置程序,需支付各项处置费用,处置成本却很高,有时残值收益不够评估等费用。2)标的额小,时常出现拍卖公告挂出后无人投标,造成流标;3)外地竞标者不愿参与,参与竞标者多为本地从事废品收购的固定人群或公司,串标、围标现象较突出,造成拍卖价格不高。4)处置环节多,整个流程需要鉴定、评估、审批、招标、公示等多个环节,周期长,效率低,库存废旧资产积压严重,。为了改善这一局面,需根据废旧资产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处置。
3 废旧资产处置的几种方式
1)提高资产的再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小材大用、一材多用”。
废旧资产的再利用,是实现废旧资产价值最大化的的最有效途径。有些废旧资产虽已损坏,但经过维修或者技术升级后,可以达到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这类资产,事业单位应组织骨干技术人员,实施技术革新、项目攻关,开展修复、复用工作,同时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对积极参与的人员给予奖励,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降低因处置造成的损失。有些资产虽无维修价值,但某些零配件可作为科研或维修的备品备件再利用。对于这类资产,应单独拆卸,建立专库,保证再利用。成都某医院资产管理科在对废旧资产进行拆除时,发现已报废监护仪、心电图工作站等设备,可以通过“移植”零件,用于今后相关设备的维修,延续设备的“生命周期”,于是对该批废旧物资进行了“再利用”,保留的可替换零配件50余件,为国家节约资金三百余万元。
2)通过内部调剂,盘活废旧资产
合理的调剂可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对于“旧而不废”类的资产,虽已达到最低使用年限,仍能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只是因技术落后不适应现在的工作。这类资产可以通过内部或外部调剂,进行再利用。事业单位在废旧资产的回收处置中,要科学评估,对能完好能利用的废旧资产,单独存放保管,同时公布该类设备的信息型号,供其他部门选用。柳州某职业技术学院的一批办公用电脑,已达到报废年限(5年),虽能正常使用但运行缓慢,影响工作。通过内部调剂,由校办公室调剂到计算机系,供学生们上计算机实训课,实操维修使用,此项为学校节约教学经费二十余万元。
3)搭建网络平台,让”废品”变”真金”
利用互联网,搭建起“废旧物资处置平台”,对废旧物资进行公开拍卖。事业单位在处置平台上公布废旧资产的数量型号等信息及现场视频资料,买家通过APP视频看货,有意者在交付保证金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参与竞价,价格最高的买方获得购买权。这种方式节约了买家现场看货和参加拍卖的时间,节省了参拍成本,吸引了外地竞标者参加,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串标风险,实现了处置收益最大化;同时避免了对拍卖的人为操纵,做到了阳光处置、公正透明。河南洛阳一家 高校,在处置一批废旧电脑时,通过网络拍卖平台,起拍价格60元/台,经过多轮的竞价出售,最终达到 100元/台,溢价率高达167%。中拍的是河北保定一家废旧电脑回收企业,因当地废旧电脑翻新出售的渠道畅通,在网上看到此类拍卖信息后,积极参与竞拍,并获得 购买权。
4)实施对外捐赠,获取社会效益
对外捐赠指事业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赠予合法受赠人的行为。包括实物资产捐赠、无形资产捐赠和货币性资产捐赠等。 自《慈善法》颁布以来,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迅速,社会捐赠总量稳步增长,但是捐赠方式仍以货币及有价证券为主,物资捐赠不足三分之一,事业单位可再利用的废旧资产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对外捐赠,可盘活这类物资,使其能够到达真正需要的人手中,提高公益救助效率,实现闲置物资的精准利用。四川成都某高校,因计算机教室升级改造,拆换下一批电脑、电脑桌椅、投影仪器和音响系统,经当地教育局联系,捐赠给当地贫困山区的一所希望小学,利用该批设备帮助小学搭建了电教室,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 结束语
社会效能是对衡量管理工作的标尺之一,废旧资产处置应本着处置收益最大化原则,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积极探索创新国有资产处置方式,推进废旧资产的再利用,延长使用期限,同时通过建立高效的网络处置平台,提高废旧资产的交易价格,减少处置损失,缩短处置周期,提高处置效率,促进国有资产优化配置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