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创融合”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0-11-26崔发强孙婕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创专创融合技艺

文/崔发强 孙婕,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1 前言

“中国制造2025”战略,培养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战略实施主体(现代技能型人才工匠)的高校(应用型本科和高职),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是深化落实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过去很长时间,我国学者倾向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较好弥补了我国课程实践教学短板。为更好促进我国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推进本土达标国际先进水平、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培育创业素质,既是强国所需,亦是教育之本。

2 问题归纳

基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从工业化同样发达的日本得到一些启示。德国注重“匠人工艺”的培养,而日本更注重“匠人文化”的传承,其核心总结为“職人の精神”,我国称其为“工匠精神”。两国人才培养的侧重各不相同,但两国工业化发达程度均位于世界领先地位。

综合分析,现阶段我国工匠培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2.1 实践教学缺乏“工匠精神”传承

我国从传统农业大国到工业制造大国,再向工业制造强国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与德国和日本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变革,从生产车间和工厂,再到学校和课堂,长期以来,虽然形成了较完善的“师傅带徒弟”的技艺传承制度和文化,但由于工匠师傅们的过度自我保护,固有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思想禁锢长期存在,很多学徒只能学习和掌握到基本的操作工艺,只有很少部分“偷艺”赶超师傅,学到的依然更多的是显性的技术技能,而隐性的“工匠文化”精神的传承,更是受到诸多历史和社会变革因素的影响,例如企业改制过程对文化传承保护的缺失,教育教学过程以结果为导向,以考试分数论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匠精神”的认知和传承。

2.2 实践教学模式缺乏系统、科学、全面的导向

教育部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有着严格的标准,特别是面向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学时分类进行了指导。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都能够很好的控制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但现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学时常受诸如实验实训场地、设备等多因素影响,要求不是很严格。

在这种情况下,理论教学慢慢渗透,挤占实践教学学时,使得实践教学模式真实情境向虚拟转变,更加注重显性结果的输出评价,如实验数据、测量数据等。学生的实践过程,也很难做到对标,反复试错、修改、优化、提升的操作。

实践教学评价导向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更不利于技艺技能的创新。

3 解决对策

3.1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探索新时代“工匠精神传承”在实践教学全过程中应用

高职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偏重技能培养、对思想教育不够。很多学生存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等现象,走捷径成才的观念也影响着学生安心学习、钻研业务。为此,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转变学生的观念,要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作为老师,首先要有匠人的精神(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核心;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要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灵魂。),要通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来影响、带动学生思想观念认识的转变。发挥工匠精神在教与学中的激励机制,提升教学质量、持续推进工匠精神传承。

3.2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构建“平台+项目+任务”的“技艺技能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教学相对本科教育在技艺技能传授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很多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究其根本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为此,我们提倡技艺技能源于实践,其成果由实践检验,鼓励企业真实项目进课堂,学生作业成果服务企业所需。全过程培育学生,结合特高校建设,要实现学生技艺技能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为技艺技能创新夯实基础。

具体构想:

①以“企业平台为载体、以真实项目为目标、以具体任务为方法”“将平台课题打碎成小项目、小项目分解成具体任务,具体任务重构”成课程知识包”。真正实现企业项目和课程项目的对接。

②以职业标准为依托、岗位标准为目标、构建“职业标准+岗位标准=课程标准”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实施PDCA循环,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标准。

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全过程校企协同育人,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

3.3 深化“专创融合”激励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没有专业背景的创新创业往往经不住市场的检验,传统人才培养基础课、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分别三个课程体系,形容质不容。为更好提升教学质量,我们探索打破传统人才培养体系,重塑“专创融合”课程标准,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基础课、专业课、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全过程,实现工匠精神传承和技艺技能创新的融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服务学生和社会。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 归纳总结

总之,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一方面夯实师生“工匠精神传承”,一方面提升师生技艺技能创新,进而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提升,可以持续满足我国现阶段“特高校”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向高层次、高标准、高质量提升的目标要求。

通过“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学生技术及技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项目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企业所需,有助于加速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联合培养更多符合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的优秀拔尖人才。

猜你喜欢

专创专创融合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创”融合教育改革实践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