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分析
2020-11-26李健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文/李健,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1 引言
全球经济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风险逐渐多样化,此时,若企业不重视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极易为企业带来较大损失,甚至威胁企业长远发展。对此,企业应重视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的落实,深入分析两者的概念、目标、构成要素、实施手段等,掌握两者的关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有效发挥两者效果,提高企业内控管理水平,有效杜绝各类风险隐患,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 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概述
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风险管理早在经济社会形成的初期就形成,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控能力,使企业的战略规划、具体运营等过程中,尽可能地规避内外部风险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营。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已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与体系构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使风险管理全面融入到企业的生产运营全过程。
2.2 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企业的内部控制理论,在形成初期主要是针对企业在进行目标完成过程中,为了达成目的而进行的内部管理,从而为企业的运营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是由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既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与控制,也是对企业人员、财务等具体事宜的内部控制。
3 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
3.1 全面风险管理中包含内部控制
通过对美国COSO委员会制定的两个框架对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概述分析,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实际上已经将内部控制囊括其中,因为,全面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中,不仅将内部管理的三个框囊括其中,还额外多出涵盖一个战略目标。而对两者的内容与时间维度进行分析,内部控制的延伸和拓展,实现了对企业风险的全面管理。
3.2 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手段
在企业落实全面风险管理时,内部控制是其中管控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各类文献深入研究得出:内部控制的有效落实,能够控制防范企业运营中的多数风险,促进企业顺利运营。而在常规工业企业中,内部控制工作较为单一,除保险措施外,企业面对风险,多是通过预算控制、运营分析、实物控制等内部控制方式化解风险,效果明显。若企业通过外包、其他外力方式解决风险,所消耗的成本大多高于内部控制落实消耗的成本。因此,若企业为常规企业,可采用内部控制降低风险。
3.3 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企业难免遭遇各种风险,其中,运营风险最为常见。对此,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以此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应重视内外风险的把控,降低运营风险。另外,依照国外诸多法律的规定,企业应全面落实内部控制工作。由此可见,企业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是风险管理的根本要求。另外,内部控制结合其他措施,能够解决企业运营中的多数风险。将内部控制方式放置在企业风险管理中来看,内部控制并非万能,并不能将企业全部风险解决,仅能有效降低风险、规避风险,减少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换言之,通过内部控制,能够保障企业运行风险在可控范围,不会为企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在企业运行中,不仅要重视内部控制,还要高重视全面风险管理,以此有效规避税务、外汇等风险。如此,全面落实两种手段,保障企业顺利运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4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
4.1 管理层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在我国经济领域的理论界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并且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在实务层面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层,仍然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获取更多的利润上,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短视问题,没有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这种认识上的缺失,导致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忽视了内部管理,导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严重缺失,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风险逐渐由微小的萌芽成长为严重的问题,使企业管理愈发混乱,甚至对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造成影响,导致企业难以更加长远地发展。
4.2 企业管理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效果不显
当前,一些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着力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图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企业相关专业的人才不足,而企业管理层在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方面也缺乏专业的认知,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较为混乱,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企业整体而系统的控制体系,有的甚至沦为形式主义,使得内部控制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无法进行及时高效地应对与解决。
4.3 管理方式陈旧单一,缺乏信息反馈机制
随着现代数据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企业经营与管理已经进入一个快节奏的发展时代,管理层与一线员工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然而,许多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层与生产线之间的层级过多,导致许多一线风险难以及时地传递到内部控制管理机构和企业的管理层,而且管理层对于风险信息的意见和指示也难以及时全面地反馈回生产一线。特别是在多层级的企业管理体制下,许多信息和要求在层层传递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的缺失或者异化,造成内部控制的效率非常低下,风险防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5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5.1 提升重视程度
现代企业想要实现更好地发展,需要给予内部控制以高度重视,并且将其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促使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进而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内控工作,有效规避企业在经营生产中存在的风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因此,企业要以文化建设为依托,提升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的地位。首先,企业要制定员工行为准则,并且将其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且鼓励员工参与到行为准则的制定中,促使准则更加合理、规范、个性化。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进而规避由于人员而产生的管理风险;其次,在企业内部加强内部控制宣传,企业领导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给予内部控制以高度重视。通过新媒体、宣传栏、培训讲座等方式,促使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最后,要求各个部门的员工积极配合内部控制的各项工作,保证所有工作的全面落实。各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也要树立科学的内控意识,协助内控人员发现部门中存在的风险,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处理。
5.2 注重信息共享
内部控制需要以信息作为支撑,只有全面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和信息,才能更好地开展内控管理,进而起到防范、识别以及处理风险的作用,因此,企业要注重加强信息共享。首先,科学控制内部信息共享的级数和结构。通过构建合理的信息传递链,提升信息共享效率和质量,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其次,建立以及完善信息传递方式和途径。通过多元化的共享方式避免由于传递渠道单一而导致信息不畅,内控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和传递信息,进而为全面风险管理奠定基础;最后,企业还要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收集和整理各个部门在经营中产生的信息,进而为管理层制定决策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撑。同时,企业还可以构建信息化部门联动平台,尤其对于重大决策和危机公关,发挥联动平台的沟通作用。
5.3 提升人员素质
内部控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对内控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企业想要发挥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需要注重提升内控人员素质。首先,企业要积极从社会和高校中吸纳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才,不断充实以及完善内控队伍,优化内控队伍的学历水平和知识结构;其次,对现有人员开展专业化技能培训,通过培养提升其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保证内控人员的工作能力符合岗位要求。
5.4 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改进和监督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手段,企业需要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给予高度重视。首先,企业内控部门要制定科学的监管流程、监管制度以及监管方法,促使内部审计趋于常态化、制度化以及规范化方向发展;其次,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处理,与相关部门领导进行沟通和联系,对管理链条开展逐一排查,总结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隐患;最后,结合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内部审计的流程和制度,促使审计工作满足内控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需求。
6 结束语
内部控制有助于促进各项业务规范开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充分利用企业各项资源,实现既定管理目标。全面风险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促进企业健康运营。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区别又相互联系,文章简单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为两者的全面落实与效用发挥奠定基础,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