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与特质精神人才培养

2020-11-26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办学育人特色

陈 刚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对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长远发展具有内生动力、持久动能的作用。对高职院校而言,文化也是院校发展的灵魂,对师生思想和行为具有鲜明的自觉导向作用,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提振师生的精气神。正如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所倡导的,通过整合教育教学质量各要素,形成院校特色质量文化,提高院校核心竞争力。又如“双高计划”建设所倡导,高职院校需要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化导向,重视区域和行业文化育人体系探索,实现高职院校办学治校迈上高水平。新时期高职院校建设把特色文化建设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是我国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研究学校特色文化产生、发展、内涵,发挥好高职院校特色文化育人作用,对培养特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1]。

1 高职特色育人文化的产生及其内涵

1.1 高职特色育人文化的产生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伴随经济社会改革产生、发展然后壮大。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量职业教育(培训)院校依托行业机构或企业纷纷举办,学校的行业职业特征鲜明。后经数十年的发展,众多学校经分拆、合并、划转、升格等,形成当前的职教办学格局,但是院校行业的特色印记往往得以保存,以行业为背景的特色文化往往得以传承。梳理各省域部分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院校发现,有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发源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一些技工学校或培训学校,这一时期举办并发展起来的职业院校伴随着以工业化为主要标志的社会主义建设,往往有特定行业隶属,带有专门的使命,肩负着为特定产业领域培养特定的人才[2]。也因此形成了如忠诚、报国、强技等特色的文化。这些学校历经变革,但立校和发展过程中凝练形成的特色文化仍对于学校发展和办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1.2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的内涵

关于文化其中一种释义是:文化是一种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了一群人的集体意识。从组织角度看,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整体。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组织,借用组织文化界定高职特色文化含义是指:高职院校在立校和发展中形成的由独特历史传统、愿景、价值观念、立校治校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管理制度、文化环境等构成整体。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充分体现在学校内在和外在的各方面,对学校师生的行为具有自觉导向作用。从文化的四个层次看,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在物质文化层面体现在特色文化的物化符号(如特色标识),在制度文化层面体现在独具特色的规范、准则(如基于行业特征更为严苛的保密制度),在行为文化层面体现在师生独特的自觉行为习惯(如普遍活泼或普遍严肃),在心态文化层面体现在师生普遍的心理和意识形态(如师生忠诚报国的价值观念)。

2 高职特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特征

2.1 高职特色文化的育人价值

挖掘好、凝练好、利用好高职院校特色育人文化对践行立德树人的重大任务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其价值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对高职院校特色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有专家指出,“双高计划”把高职院校发展带入新时期和快车道,从申报和建设均对高职院校在特色方面提出要求,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能否以特色脱颖而出,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特色文化打造。因此,特色化和高水平发展角度有必要进一步深化特色文化建设。二是对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培养特质人才具有重要价值。高职院校的特色文化有利于育才和育人的结合,有利于在人才培养中将德技并修和手脑并用切实落地,有利于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具体化。特色文化在特定领域或专业对于培养学生特质精神具有重要价值,如深化国防军工为背景的职教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文旅为背景的职教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活泼主动交往精神,以现代管理服务为背景的育人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精致主动的服务精神[3]。

2.2 高职特色文化的主要特征

循着高职特色文化产生和发展,高职特色文化具有四个显著特征。一是长期办学实践的积累。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是高职院校立校、发展与传承的积累,办学历史较长的院校往往与办学历史上的特定任务、特殊使命等息息相关,越是独具特色的文化其产生、发展和形成需要更长的时间积累。二是具有显著的行业印记。高职特色文化与学校立身或背靠的行业或特色专业有密切关系,行业文化往往在高校办学中有一定映射,如救死扶伤医院文化往往在医学相关院校体现明显、精益求精的工匠企业文化往往在国防军工制造相关院校体现明显、活泼开放的艺术文化往往在文艺类院校体现明显等。三是蕴含丰富育人价值。学生长期浸润在特色文化当中,久而久之影响学生品质和行为行动,文化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塑造力,而且影响持久。四是有形和无形文化的融合。高职特色文化是无形与有形文化的结合,是内在和外在文化的统一,体现在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方面和师生尤其是教师的价值观和行为方面。

3 建设高职特色文化提升办校软实力

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将文化自信落实到院校特色文化育人中的具体实践。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将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用好特色文化提升院校文化软实力。强化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要注重明确导向、体系化推进和新旧文化的交融扬弃。

3.1 明确导向

文化是在不断地实践中产生后反作用于实践。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是在高职院校特色办学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尤其是“双高计划”的实施,充分体现出新时期高职院校办学要求进一步强化特色,强化内涵建设,更需要在特色文化中明确导向。首先,要将高职院校特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其次,院校文化落地的具体方面,要把注重文化建设与学校办学导向结合起来,明确导向,切实将特色文化转化为学校的软实力,凝练为文化各方面,如精神内涵、制度构建、活动开展、特色文化符号以及领导人员作风等都需要将导向体现出来[4]。

3.2 体系推进

文化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包含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或无形文化和有形文化,文化成果是多方面因素协作协调积累的成果。高职院校建设或强化特色文化需要注重无形文化和有形文化结合,系统化多方协调推进。一则注重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纳入顶层设计。二则注重不断凝结特色文化的理念和精神传达,打造文化核心层面。三则注重特色文化倡导和践行,时时讲、事事讲,落实到制度,形成标准和行为准则,强化院校一体践行。四则注重内在文化与外在物质层面衔接,打造富含特色文化内容的系统。

3.3 扬弃创新

文化是过程性产物,特色文化往往具有时代印记、行业印记、事件印记和人物印记。鉴于院校发展的阶段不同、办学环境不同、办学基础不同、外部需求不同、时代要求不同,需要高职院校根据实际创新、舍弃、保留、发扬。让文化产生活力,在发展中根据实际赋予新的内涵和内容,推进文化创新。一则按照“古为今用”原则凝结优秀的符合主流和导向的文化推动特色文化的“传承”。二则依据“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方法推动特色文化“扬弃”。三则本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精神不断推动特色文化创新。

4 以特色文化助力培育特质精神人才

高职院校发展中通过深化教育改革,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过去长期过多地强调“技术技能型”会导致学生更多具有“器”“匠”的特征。新时期强调“五育并举”,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强化高职院校特色文化育人作用,将特色文化与高职院校育人相融合,有助于浸润学生特有精神品质,有助于提振特有精神气质,有助于特质人才培养。具体实践中注重强调用“三全育人”理念,抓好育人两个课堂[5]。

4.1 与第一课堂融——让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更具体形象

在推进“三教”改革中将特色文化融入教学当中,筑牢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第一课堂的两个育人阵地。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在思政课教学和课程思政改革中,注重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教学环节把控、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融入特色文化,将特色文化所体现的精神内涵、行为要求、人物和事迹中的闪光点等与思想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相融合。这类融合改革更贴近教师和学生,案例更加鲜活,教育教学与学校办学能紧密结合,有利于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改革更加具体形象,有利于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4.2 与第二课堂融——丰富第二课堂内涵,强化成效

第二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教学而言,一般指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质上还是人才培养,还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意识、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要关注众多第二课堂过多注重活动形式,注重用“特”博取眼球吸引注意力,缺少思想性,育人育才作用效能降低问题,重新审视第二课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高职院校特色文化融汇,推进特色文化与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将特色文化引入学校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思想性和育人内涵,实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特质精神和气质塑造,提高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办学育人特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