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要点

2020-11-26林东

商品与质量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施工单位管控建筑施工

林东

浙江金顶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 321000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技术日渐成熟,建筑领域也得到了十足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建筑领域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建筑质量成为建筑单位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已成为我国建筑领域发展的重要任务,且起到了提升建筑使用寿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民经济以及建筑领域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1]。

1 建筑质量管理综述

建筑施工管理概念指,通过对项目工程中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这三个重要环节的全程质量管理,使建筑物能够达到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型、环境协调性等质量特性,以此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也能够使建筑物满足国家等相关质量标准的要求。质量管理其概念指,通过量化建筑物的质量特性,制定对质量方针、管理目标,施工内容、施工技术等的管控措施,以此起到控制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PDCA 为建筑施工管理应遵循的流程,既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以及处理(Action)。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有分层法、调查表法、排列图法、散布图法、因果图法、控制图法等,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为管理者提供了思路,同时也适用于不同的建筑质量管理场景。同时从其概念中我们也不难得出结论,质量管理控制工作包含制定质量标准、量化质量标准以及制定质量管理责任制度等任务。

2 建筑施工质量管控特点分析

2.1 影响因素复杂

通常大型建筑存在施工工期长、参与建设单位多、工序与技术复杂等特点,进而导致影响建筑质量管控的因素也十分复杂,施工工期、图纸设计水平、材料质量、监管力度、行业环境等因素都可以成为影响建筑质量及控制的因素,因此可以说建筑质量与管控存在影响因素复杂的特点[2]。

2.2 质量波动大

由于建筑施工影响因素复杂,施工中如建筑材料、人员素质等各个因素也会对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造成建筑施工质量管控存在质量波动大的特点。

2.3 检查存在难度

区别于普通的产品,建筑物一旦出现问题并不能够简单地采取拆卸、替换损坏部分等措施,因此检查几乎覆盖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但一方面由于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众多、建筑施工环节也存在一环扣一环的特点,因此检查中常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很难找出工程错误环节以及错误因素。另一方面一旦某一个检查环节出现疏忽,会为终检环节带来一定的影响。

3 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管控因素分析

根据上文可得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的因素有:

施工人员因素。作为建筑施工的决策者与参与者,施工人员参与了建筑工程的全部环节,因此对建筑施工质量及管控工作的有效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许多建筑单位存在管理人员工作素质不佳,建筑工人缺乏专业技能以及安全意识等问题,进而为建筑质量控制带来巨大阻碍。

建筑材料因素。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材料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不可小觑,若混凝土、钢筋等原材料与半成品达不到国家等相关质量要求,建筑的质量也无法满足国家等相关质量要求。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采购人员职业道德不佳等因素影响,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流入项目,进而为建筑质量控制带来巨大阻碍[3]。

机械设备因素。施工机械是建筑工程活动的重要基础,合理选择施工机械、定期维护保养机械设备不仅会提高施工操作的质量,还会对建筑质量控制工作带来良好的保障。然而很多建筑单位一方面存在不合理分工等因素,进而导致出现一人多岗或被分配到不擅长的操作环节等现象,另一方面存在对设备的维保工作不够到位,损坏的设备常得不到及时维护与更新等现象,进而导致员工并不熟悉机械操作流程,或因机械本身原因无法流畅使用机械完成指定任务,进而为建筑质量控制带来巨大压力。

环境因素。施工地的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也会对建筑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然而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对环境问题并没有深入的考虑,这不仅会对建筑质量造成隐患,也会对后续建筑的使用环节带来诸多隐患。

技术因素。稳定的、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提高以及控制建筑质量,减少企业成本。然而一方面受制于成本因素考虑,部分施工单位并没有引进新材料、新设备等全新建筑手段,进而导致建筑出现如与绿色建筑背道而驰等现象,建筑过程的质量管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为建筑的后期使用环节带来诸多质量上的影响;另一方面部分施工单位虽引进新技术但缺少相应的培训,进而导致新技术无法发挥作用,提升与控制建筑质量的重要价值意义并未得到根本体现。

安全管理体系缺失。一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前,部分单位并没有提前依据项目的特点制定健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缺乏对施工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进而造成安全质量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建筑工程常采取建筑单位承包制、企业总承包制等方式,各建筑单位标准不同、管理方式也不同,安全管理体系很难得到深度落实,进而在交接等环节出现管理上的疏漏,造成建筑安全质量隐患。

监管体系缺失。虽然许多建筑单位都拥有完善的工程监督制度,但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其控制建筑质量的有效性也有待提升。这一是体现在这一监管制度的内容存在漏洞,缺乏责任制思想的有效落实,常出现权责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实际上对建筑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并未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二是体现在由于模糊的监管制度导致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无法得到提升,监督工作并未得到良好的落实,进而为建筑质量管控带来一定压力[4]。

第八,缺乏职业培训。目前许多建筑单位缺乏对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进而导致相关人员安全意识十分松懈,进而造成建筑质量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很多建筑单位缺乏对管理人员的职前职后教育,进而导致管理人员无法持续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质量管控的工作也无法得到持续高效落实。

4 建筑施工质量管控思想原则分析

结合上文建筑工程质量常见影响因素及其管控特点分析,为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管控,建筑单位应坚持如下思想原则:

以人为本。既强化对人员的监管力度,提升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团队配合。

以质量为首位原则。既建筑施工过程中将质量放在首要位置,立足质量管理及控制相关的整体要求,建立一系列安全监管制度。

事前预防,事后控制原则。即工程前综合考量影响建筑质量的各方因素,提前设计各类综合预案,为提升工程管控质量建立良好的基础。

坚守职业道德。施工过程中坚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行业规定及相关法律规定,公平公正、依法依规的完成采购、监理等各项任务[5]。

5 建筑施工质量管控要点分析

5.1 强化施工团队建设

为提升建筑质量管理及控制工作有效性,建筑单位要强化团队建设,为建筑质量管理及控制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力量。为此建筑单位首先要强化对参与建筑人员的职前与职后教育,提升其工作质量效率,以此为提升建筑质量管控工作的有效性建立良好的基础。其次建筑单位要强化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培训力度,使工作人员能够与时俱进保持自身理论常备常新,以此为建筑质量管控工作有效性的持续提升保驾护航。再次施工单位要结合科学的思想原则,加大对职业道德、建筑安全质量重要性的宣传与教育力度,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质量意识,以此为建筑质量管控工作的持续、高效、科学落实提供根本保障。最后施工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减少因人员操作不当、违规作业等因素为建筑施工质量管控工作带来的压力。

5.2 科学制定施工方案

为提升建筑质量管理及控制工作有效性,相关单位要科学制定施工方案,以此为保障建筑质量管理及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此施工单位首先要立足项目本身为基础,强化前期测绘勘察工作,勘测项目地质是否适宜建造地基,确定适宜哪种基础施工技术,深入了解项目的水文等条件,并以此为据科学设计出应对天气等情况的紧急预案,最大限度减少天气等自然因素对建筑质量及管控任务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施工单位要紧扣前期勘测结果,科学设计项目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科学设计每一环节的施工计划,最大限度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减少施工质量风险项。在这一环节,施工单位要合理处理成本与质量的关系,既不能够一味追求成本而使用劣质材料及机械设备,又不能够在利益的趋势下不顾安全抢工期,进而使建筑安全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再次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方案及进度合理安排施工各环节的任务,明确相关职责,合理安排材料进场时间,最大限度避免工序交叉、材料运送不及时等因素为建筑质量管控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施工单位要适时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如采用节能环保的绿色材料减少建筑后期运营维护费用,提升建筑使用寿命;采用BIM 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入建筑质量管控环节,以此提升建筑质量管控的信息化水平,深度拓展建筑质量管控任务的有效性。

5.3 完善安全监管体系

为提升建筑质量管理及控制工作有效性,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完备的安全监管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保障相关制度的持续、高效。科学落实,以此为建筑质量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为此施工单位首先要依据项目特点、施工环节、各环节的任务等情况,明确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及监管职责,以此提升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其次施工单位要建立起一套项目经理全权负责,包含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工程师、班长生产工人等重要职位负责配合检查、落实质量管控制度、自检自查的安全责任制度,以此提升建筑施工质量管控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提升建筑质量管控工作的有效性。再次施工单位应根据这一安全责任制度科学设计配套监管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监管职责,建立起一套权力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质量监管体系。最后施工单位要根据安全管理制度、监管制度各个环节的职责,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机制,明确奖惩原则,以此提升安全责任制度及监管制度落实的积极性,为建筑质量管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此外施工单位还要强化对竣工验收阶段的管控力度,按照国家相应的制度建立起完备的竣工验收安全监管制度,同时也要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可行性的补救预案,更为严重的要启用相应的追责制度。

5.4 强化对机械、原材料等因素的管控力度

为提升建筑质量管理及控制工作有效性,相关单位要强化对机械、原材料等因素的管控力度。为此建筑单位首先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相关标准,综合成本等因素选取价优质廉的建筑材料。其次要依据相关标准严格审查机械、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进场合格证、材质证明、使用说明书等内容,严把材料进场关,最大限度减少原材料对建筑质量管控带来的影响。再次,施工单位要强化对材料的验收工作,对钢材、混凝土等材料必须要采样并二次试验,坚决清退不合格产品。最后施工单位要强化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力度,使之能够满足建筑质量控制的要求。

6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控有效性已成为促进建筑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且起到了提升建筑使用寿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民经济以及建筑领域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筑单位要立足建筑项目工程特点、项目地水文等基础情况特点科学分析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科学规划相关建筑工程安全监管体系,并加强安全教育及工程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力度提升质量管控意识,科学制定建筑工程方案,强化对设备等材料的监督力度,以此实现对建筑质量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猜你喜欢

施工单位管控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浅析现代项目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管控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施工企业项目招标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