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及实施要点
2020-11-26厉军鹏
厉军鹏
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东阳 322100
目前建筑企业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增强,因此在绿色节能技术。相较于老式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施工选择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更加重视的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效的控制了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污染浪费的现象。现阶段,建筑企业所要做的就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合理的引进先进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以及绿色材料,并将其科学的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在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同时,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效率和安全,保障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 绿色节能施工的原则
1.1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在实际的进行绿色建筑施工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节能的优势,同时还要保障绿色建筑设计规范的合理性。除此之外还要在设计期间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合理的考虑房屋建设的舒适度,包括通风情况、采光面积以及隔音效果等等。合理的通风可以保证房屋内空气的流通,更好的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因此施工单位合理的部署进出风口的位置;对于采光而言,需要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上进行相关部署;对于隔音来说,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隔音材料来实现[1]。
1.2 创新原则
在实际的应用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中,相关管理人员要极大限度的发挥绿色材料和绿色节能技术的优势,做好绿色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工作,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有效的增加材料的利用率并且更好的保护了生态环境。例如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可以通过利用光伏太阳能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太阳能的使用率。与此同时,相关设计人员还要在环保的方面进行合理的创新,主要是针对绿色规划方面,重点是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作用[2]。
1.3 耗能低原则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应用绿色节能技术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耗能低原则。具体的要点如下:一是材料方面,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工中,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管理,有效的控制施工材料的使用情况,最大程度的减少材料资源的浪费;二是人力资源方面,为了更好的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合理调度以及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就必须要严格控制施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加大监管力度,同时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工作,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更好的保障施工顺利开展。三是能源方面,在建筑工程中能源的消耗主要是电和水。其中电能作为最重要的消耗存在,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管理好施工设备的使用情况,更好的节约电力资源[3]。
2 绿色建筑中应用节能技术
2.1 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技术是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的也是最成熟的绿色节能技术。对于绿色节能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合理的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有效的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在进行合理的运用。现阶段的太阳能集热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平板型,另一种是真空型;二是太阳能热水器技术的应用,通过太阳能技术的使用实现将水加热的目的,合理的利用了太阳能资源,有效的节省了其他能源的消耗,同时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4]。
2.2 风能技术
风能也是绿色能源的一种,它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资源,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实际的绿色建筑工程中,对于风能技术的科学运用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开口和朝向,二是有利于建筑结构的热工性能。例如天气比较燥热的情况,可以合理地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室内的温度,就不再需要使用空调或者电扇,有效的降低了电能的消耗。对于利用风能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被动式,另一种是主动式。对于被动式而言,主要就是自然通风的设计,该设计是合理的利用风压和热压的相关原理,有效的改善房屋内的环境;然而对于主动式而言,具体的表现就是风力发电技术,通过机械设备的运用合理的利用风能,将其转换完电能来利用,有效的节约了电能。现阶段来看,在实际的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风能技术的运用会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3 浅层地热能技术
浅层地热能技术的概念是通过利用新技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在浅层地表以下的地质恒温区中的热能。浅层地热能的分布十分广泛而且能量储存非常大,对于相关的技术方面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土壤源热泵技术,另一种是水源热泵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可以有效将地表以下的岩石或者是地下水中的热能进行相关的传递工作,而且在此阶段消耗的电能非常少,可以有效地节约电力资源向热能的直接转换。
3 结语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建筑行业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材料,以及新的节能技术,随着这些技术材料的出现,人们度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作为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必要要时刻拥有发展的眼光,要站在环保节能、低碳环保的思想高度上,只有将低消耗、低排放的原则一直贯穿,才能够有效的推动建筑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贡献,也为绿色社会、绿色家园做出来贡献。再次基础上,绿色建筑不仅仅是作为产业的升级去提高效益,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同样也作为进去市场的条件,只有被市场接纳,才能够使得企业的生存更加长远,做到企业与社会共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