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供应质量精细化管理实践与探究
2020-11-26吴瑞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工程有限公司
文/吴瑞,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工程有限公司
1 引言
一般来讲,物资供应管理的前提就是合理的计划管理,而精细化的计划管理目标则是实现管理责任明确化、具体化,要求每位参与物资管理的职员都需尽职尽责,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对管理流程的解读、细化分解与实施,旨在让每位职工都能够明确自身肩负的职责,使每个管理环节都在计划中顺利进行。同时,精细化管理更是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途径。
2 精细化管理需要关注的管理环节
2.1 计划环节
在企业,对相关物资实行统计和计划性申报对企业实现精细化物资管理目标有着十分关键的推动作用。采购部门在对物资进行采购时,就需要依据合理的采购计划开展相关工作,不仅如此,企业内部物资供应情况以及生产状况都需要将采购计划作为工作的基本依据。而对物资的统计与计划工作通常都会在月初阶段统一进行,在此阶段,各个部门的物资剩余量、具体使用状况以及下月所需物资量都将会被专业人员进行统一归集和申报,物资供应部的职责就是依据申报数据,分析各部分物资使用状况,调整数据系统,得出数据后展开库存核对工作,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定制合理化的物资购置计划,分配库存量较大的部分物资。
2.2 招标环节
物资采购招标环节作为企业物资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规范、公开、透明的进行,精细化、规范化的按照统一步骤操作。与此同时,在文件格式以及采购方式方面都需做到严格、规范、统一,旨在保障招标资料的完整性,以便择优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不仅如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更新专家评委库,择优选择技术全面、责任心强、道德良好的评审专家,按照相关程序严格做好招标结果的备案与审批流程。
2.3 签订合同环节
合同的签订环节是物资采购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此环节能够对物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等各项功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比方说,在制作合同时,需要考虑好各个层面的问题:其一,不可出现模糊性质的条款,相关责任与义务需要具体化;其二,采购时所提出的保修期限、到货日期、付款日期等各项要求以及是否包含售后服务和赠送物资都需在合同条款中有所列明;其三,对销售方物资的质量也需要考虑周全,进行检验,面对一些特殊性质的设备也可以签订合同,明确施工期间问题出现时的责任归属;其四,针对由于质量问题而引起的经济纠纷也需列明解决方案。此外,在合同签订时,需要相关专业负责人员对其展开审核工作,随后由领导签字盖章,方可产生效力。
3 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转化管理思路
唯有使管理思路得到合理转变,才能使精细化管理顺利实施:(1)针对设备淘汰、报废所造成的剩余、浪费现象,采购、生产、设计部门需共同合作,对装配物资进行价值分析,使采购部所购置的物资各部件剩余寿命尽可能的保持一致,在功能得到满足的状况下,质量过低会造成产品不合格,质量过高则会出现多余支出的现象,因此,不仅需要针对物资的质量进行合理选择,还需各部门人员各尽其责,全面了解物资消耗、物资需求、产品使用期限、产品性能等实际情况,不仅需在采购环节的成本进行规划,还需对总成本进行控制。(2)就拿泵的精细化管理来讲,在其寿命期间内所需耗费的最大资金额并非是初始阶段的采购成本,更不是与之相关的维修费用,而是在其使用期间内所消耗的电能,各个泵在部件、结构、原理方面基本相似,而最大的差异则在于部件的做工、质量、选材等方面,与其他器材不同,从部件成本方面来分析,其部件成本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性,例如其中的部件“轴封”,较为便宜的低至几元,质量好的价位则在上百元,而这仅是一个小部件的价位差距,应用于产品制造中将会被拓展至上百乃至上千倍,鉴于此,唯有及时转变以往单一化的固定管理思路,综合考虑、对比各类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产品性能方可实现精细化管理,反之,成百上千倍的购置价格差,将会在后期使用阶段尽数体现在使用寿命、性能方面。(3)可以说精细化管理并非是单一部门的职责,更是全员化的企业发展进程,不仅要关注“精细化”,还需强调“全面化”,只有每位职工树立起全新的工作思路,才能将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在实处,全面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3.2 大型材料的管理措施
对企业来讲,针对防爆开关、管材、输送胶带、电缆、钢丝绳、钢轨、钢铁管等大型材料的管理需采取以下措施:(1)现场跟踪管理,由于上述材料所占据的企业生产成本份额较大,所以,想要物资供应质量管理避免各类疏漏,实现“精细化”,现场跟踪的管理环节必不可少,如此一来,方可使物资价值最大化,有效减少由于物资质量管理不善等可规避因素而造成的物资质量损耗、资源浪费现象。(2)在实际操作环节可发现,大型物资的供应质量管理需进行全程跟踪,且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维护记录、消耗控制数据都需进行跟踪管理,若仅依靠人工,则难以保障管理质量和效率,鉴于此,企业可建立起信息化的网络监督系统,并录入全程跟踪数据,此外,还可设立信息共享功能,使最新、最全的物资信息都能被各部门有效使用,从而实现了减少物资浪费、避免物资积压的精细化管理目标。
3.3 计划环节科学化管理
首先,需要集中受理各部门的物资采购需求,对物资进行统一、科学化的管理。各个部门要在月初对所需物资进行统一申报,随后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关采购计划,集中管理采购物资,将剩余物资录入库存,并且统一在月末结算出所产生的各类费用,如此一来,有效避免了相关部门独自采购的现象,在实现精细化物资管理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企业内部资金使用的效率。
3.4 对标管理精细化
想要实现对标管理精细化就需要对相关申报计划的准确性以及实效性展开综合评定,准确性需要占据对标考核的百分之七十,实效性则需要占据百分之三十。首先,实效性即指相关申报单位需要在规定的期间之内将物资审核、录入等计划流程全部完成,统一步伐,由供应部门统一进行审核与汇总,最终交由公司负责人审批。其次,准确性即指每个计划申报方要对将要申报的物资规格、型号、名称、估价偏差以及相关技术要求一一进行落实,旨在全面实现计划申报的精细化对标管理。
3.5 绩效考核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的物资供应质量管理往往与企业职工日常工作管理密切相关,在保障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以及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提高物资供应的质量。鉴于此,相关企业可以依据实际的职员工作情况,制定精细化的绩效考核标准,将工资与职工日常工作质量直接挂钩,干的越好,工资越多,对以往一成不变的传统管理理念进行调整和改进,在规范职员工作态度的同时,有效激发优秀职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部门,需要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则需要更加符合职员实际的工作性质,比方说,针对采购部,列明采购绩效考核标准,针对生产部,则需列明生绩效考核标准[3]。
3.6 作业精细化、仓储标准化、流程规范化
第一,从事运输作业与物资装卸的单位,需要从保障物资运输完好性、规范性入手,做好运输设备的保养工作,杜绝出现由于相关设备带病作业而引发的物资质量不合格的现象。同时,综合考量天气路况、设备类型、物资类型等因素,采取合理、科学的运输路线与运输方法,降低不必要的物资运输损耗。第二,不断规范、优化物资管理流程,结合实际的物资需求,完善考核细则、管理标准以及仓储标识,从货物摆放、库容库貌等方面对货位号编排、制度牌进行集中整治,严格落实好各项仓储管理规定,出库环节则依据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原则展开核对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精细化的物资采购管理,能够有效保障企业采购物资的整体质量,有效为企业节约采购成本,有助于确保企业运营的安全性,鉴于此,企业应该积极寻求相关措施,将精细化管理在计划采购、招标、合同签订、运输、存储等环节都统一落实到位,全面提升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