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规划新亮点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11-26

人民交通 2020年22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基础设施新能源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制定新的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主要亮点可以归纳成“四个新”

《规划》的主要亮点可以归纳成“四个新”:

一、顺应新形势。当前,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使产品的形态、交通出行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趋势由《2012年规划》的电动化为主拓展到了网联化和智能化,所以我们现在提倡“三化”;

二、适应新要求。相比《2012年规划》,这次《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政府是要更好地发挥在完善标准法规、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三、明确发展的新方向。在《2012年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目标的基础上,这次《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要达到车辆总销售的20%左右”的新目标,以及“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要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远期目标;

四、提出了发展新路径。《规划》从内容上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是根本,融合发展是关键,开放合作是途径,延续并深化了《2012年规划》的“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三纵”是指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是指的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在目标的设计上,更多采用一些宏观描述,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把选择权交给了市场和企业。增加了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公共充电网络

充换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的一个重要支撑。根据统计,截止到今年9月,全国累计建设充电站达到4.2万座,换电站也达到了525座,各类充电桩达到了142万个,车桩比约为3.1:1。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网络,总体上看,相比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规模,充电设施建设发展仍然还是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这就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优化结构布局。今后要着力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等的统筹协调,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同时要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来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众所周知,一些老旧小区充电桩建设有很大困难,一是不好进入,二是一些地方即使是充电桩可以进去,但是原来的电力设施容量不足,需要扩容,这些都给充电桩充电设施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不仅如此,有一些消费者或者是居民出于对安全问题的考虑,也对充电桩建设提出了一些异议,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去解决。

《规划》中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作了明确的部署。对于发挥新能源汽车分布式储能优势,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用电成本,提高电网调峰调频和安全应急响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完善标准法规,加快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协同配合,加强高循环寿命的动力电池,高性能双向充放电等技术的攻关,加快V2G接口、车网互动等标准体系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V2G应用示范,来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充换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的一个重要支撑。

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的奖补政策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必要的配套设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中央财政从2009年开始对新能源汽车购置给予补贴,在此基础上,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支持政策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地方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和相关企业。为了支持地方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从2014年起对地方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由地方统筹安排使用,到目前,中央财政已经累计下达了奖励资金45亿元。二是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支持政策一开始主要是支持购置,现在已经逐步调整为中央财政支持购置,地方主要是补贴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地方原来也有支持购置的相关资金,这些资金现在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

上述支持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到今年9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已经超过140万个。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今年6月底就已经达到417万辆,现有的充电基础设施与市场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发展目标务实稳健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此次《规划》的提出相当务实,对行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产业“新四化”发展的表述中删除了“共享化”。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内容是,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崔东树认为,此次删除共享化的意义很大。共享化根本不是新能源发展的目标,仅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且汽车共享在中短期是不现实的。

此外,在《规划》中新增了“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的要求,对充电便利性特别提出强化,对充电和换电模式有更强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解决方案主要以充电桩充电站为主,未来还要建立基础设施体系。换电模式依然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重视程度也在明显提升。《规划》中提出相关要求,对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规划》中提出的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的目标,较征求意见稿的11千瓦时/百公里提升1度,其意义重大,鼓励了高端新能源发展。不能简单用电耗指标约束初步发展的新能源总体产业,而且高端化目前自主表现不错,应该给更多发展空间。

产业市场化导向突出

我国的电动车行业,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2010年之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靠的是863计划等各种示范性项目;2010年到2020年是从有到优的过程,靠以补贴为主的政策体系保驾护航;到2035年,是从优到成本更低的阶段。

在新的《规划》里,市场化的目标逐渐成为发展的主基调。比如,《规划》提到的“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等。

在以往的发展规划中,往往明确了哪种类型的车能拿到多高的补贴,这引导了企业的造车方向,也通过政策直接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此次《规划》则更加强调了市场化的引导。最近一两年,新能源车产品开始全面进入产品驱动力时代,很多传统车厂和造车新势力都推出了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车型。一旦进入产品驱动力时代,政策指引的作用将发生改变,市场化机制将成为主导。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能达到多少,将取决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而非政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执行副理事长与秘书长张进华认为,“未来政策的驱动最终将回归以市场化为主体。”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基础设施新能源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