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行系统提升设计策略研究
2020-11-26张继征
张继征
北京市门头沟区市政市容服务中心 北京 102308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立足于城市的居民出行特征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城市土地利用策略及经济发展战略,构建便捷、安全、舒适的慢行交通系统。慢行占全方式的分担率约为40%,随着小汽车比例的继续上升,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方式承担的比例将有所下降,但在交通出行结构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到2020年预计占全方式的分担率为30%左右。对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的定位如下:步行承担大量的日常出行以及休闲、旅游、购物等,自行车则以休闲健身、旅游观光为主。
1 我国城市慢行系统发展现状
1.1 城市慢行系统构建尚未形成网络
虽然近些年很多城市都在推行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城市的慢行系统都没有形成网络。主要表现为:一是慢行系统建设成区域片状化,各区域各自为政,连接困难。如一些城市在建设慢行系统时只考虑到了部分小区、商业街道、公园等常规公共区域,而对于城市干道、公路等交通要道却没有设置专门的慢行系统,使得慢行系统被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块状,无法贯通。二是慢行系统与其他城市交通衔接不畅,易产生交通断层。如一些城市在进行慢行系统的规划建设时忽略了其与城市现有交通的衔接问题,使得快慢交通存在衔接盲区,为市民生活带来不便[1]。
1.2 慢行系统设计与城市交通规划冲突
在传统的城市交通设计中总是“以车为先”,为机动交通开辟出大量的空间。而城市慢行系统却常常受到压迫,其道路空间常常被压缩甚至被中断,行人甚至要给机动车让路,行人穿过马路往往要绕行好远,极大地影响了人们慢行出行愿望,违背了“人性化城市”建设初衷,不符合城市发展的趋势。
2 城市慢行系统设计措施分析
2.1 优化慢行系统与机动车交通系统
公共交通的换乘站点附近600m的范围作为慢性交通的直接吸引区,必须确保步行以及自行车交通可以进行优先通行,应用多种措施来满足乘客直达站点的相关需求,确保实现自行车、步行、公交系统可以进行方便衔接。与此同时对于出入口、通道、过街设施、标识系统等相关方面做好优化设计。确保自行车以及步行可以优先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来满足乘客可以直达站点的相关需求。与此同时,立体过街设施不应该占用较多人性道通行空间,其必须保留大约1.5m的宽度,同时在出入口预留出人流集散的空间。设置立体过街设施之时必须同时设置隔离设施,避免出现行人横穿机动车道的情况。路侧式常规公交车站以及快速公交车站同自行车道之间相邻,则必须设置人行横道,及时方便行人可以进出车站,同时应用背后绕行的措施来设置自行车道,因为条件的制约不能设置绕行措施的,必须在外侧机动车到上施划自行车优先标志,作为公交车站设置的平面过节设置必须同路段过街设施一致做到统一进行规划设计,设置平面过街设施应该将服务道路两侧的公交站纳入到考虑范围中,同时设置好与之相关的标志线,禁止机动车停车占据自行车以及步行的交通系统空间,尤其是自行车道、建筑前区等[2]。
2.2 优化分级结构
步行交通主要集中在各个功能片区的区内出行,片区之间的出行一般借助公共交通或私人小汽车进行。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片区的功能特点对其内部的步行系统进行不同的规划,以适应片区内的出行特点以及需求。
按步行10min600-800m为城市功能组团的舒适尺度,将组团内主要的公共交通站点、商业中心、旅游娱乐中心等作为步行节点,以之为核心,半径为600-800m的区域规划慢行圈。
特殊情况下可以稍微扩大区域范围,但应控制在1500m(20min,此为步行的优势出行范围)以内。
在片区之间与片区内部规划慢行优先的慢行廊道或通道,包括依托滨海综合发展带的滨海慢行廊道、依托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慢行通道等,将规划区内的重要的慢行圈有机串联起来。
在此基础上,构造“慢行区域+慢行廊道”所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分级慢行交通系统。
2.3 利用现代科技建设智能化慢行系统公共服务设施
现阶段,虽然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相应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还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有待提高。如自行车停靠点设置不合理,自行车道过窄,慢行道周围绿化设施不完善,休息凉椅、垃圾桶、道路标识等设置不足,步行道上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等设施较少等,给人民绿色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在城市慢行系统设计规划中不仅要重视对道路的设计,更要重视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各类传感器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大量的民众慢行出行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和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合理配置各种配套设置,如慢行交通设施附近的绿化带建设、自行车停靠点的设置等,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慢行交通体验,让低碳出行更加深入人心,打造另民众满意的智能化城市慢行系统[3]。
2.4 强调实施性、可操作性与示范性
规划除了在总体网络上进行引导外,还针对重点片区、城市更新片区、以及重点道路提出了具体的引导策略。实践过程不断与相关的的等主管部门沟通交流,选取近期可实施、市民较为关注且具有典型代表的多条示范线路进行深化设计,将慢行交通与休闲活动、城市更新、历史风貌保护等相结合,保障慢行通行的同时体现地区特色,丰富慢行交通内涵,提升慢行交通的使用率。部分项目已实施完成或正在实施中,如苏州河滨河慢行道建设、外环绿带建设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大都市盛行的“快速交通”与倡导低碳出行、健康出行的慢行交通均是现代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慢行交通打通了“快速交通”的最后环节,使得城市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便捷。借智慧城市之东风,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遥感等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合理规划设计慢行交通系统,促进城市整体交通的健康、良性发展,为打造智能化、人性化城市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