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浅述
2020-11-26李国洪
李国洪
四川华凯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建筑行业属于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由我国建筑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同一个施工现场,可能同时调配多人合作完成某种项目,在这期间,人员流动性是非常大的,并且处于自然环境中,受自然环境制约较大,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行业唯有不断创新,但由于露天施工,交叉作业较多,加之监管部门缺乏监管力度,就会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建筑行业施工周期较长,就极易受到环境、经济、政策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诸多不安全因子。经调查可知,我国近几年建筑施工出现的安全事故较多,这也为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监督敲响警钟。因此,相关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把控施工流程,加强现场监督力度,降低施工作业风险,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1 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
1.1 施工现场缺乏监管力度
我国建筑行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诸多问题。对于监督而言,我国的行政监督部门依旧存在监管不到位,不能够落实国家建筑行业的相关安全管理法规,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加之监管部门监督意识淡薄,监管措施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内部人员管理不到位,忽视施工项目的安全流程和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尽职尽责的落实到位,没有起到监管的作用,施工现场操作流程散漫,没有按照相关操作流程正确操作,安全意识淡薄[1]。除此之外,相关监管部门没有制定一系列的监督权与行政处罚权,削弱了监管部门的职责,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留下诸多的安全隐患。
1.2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较为粗放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到来,互联网、大数据成为时代的产物,部门监督部门依旧采用传统的监管方式,部分建设部和生产单位的监督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导致生产质量把关不严,难以起到真正的监督管理效果。加之一些建筑企业对包商的资质审核把关不力,出现部分包商违规操作,严重时,极大的影响了建筑行业的生产作业,扰乱市场秩序,拉低建筑施工质量。项目管理员渎职,“暗箱操作”,招标制度的不合理等导致建筑的生产质量难以把控,没有起到正确的监督监察作用,造成安全隐患。
1.3 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农民工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劳动力,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三线城市。农民工在建筑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施工质量难以达标。这是由于大部分农民工缺乏创新意识,并且对安全质量的防范意识较为落后,没有经受严格培训,操作流程存在漏洞[2]。同时,其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基本操作技能较为落后,加之淡薄的安全意识,就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从目前而言,我国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有400万左右,其中80%以上的人员为农民工,甚至有些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直接让其上岗作业;更有甚者,部分农民工虽然受过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但是相关培训部门形式大于实际,无法从根本上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培训较为简单,操作性较差,施工实践中缺乏系统性的宣传,难以达到施工质量的要求。
1.4 相关人员缺乏安全意识,难以落实生产制度
从调查可知,有些建筑企业在项目监管部门的关注度不大,导致部分质量管理人员不求上进,作风不严谨,甚至出现“暗箱操作”等违法乱纪行为。上级部门对监督管理部门的松懈,导致部分人员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不重要,忽视了项目质量的重要性,抱着有些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工作态度,难以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导致施工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施工安全质量可想而知。有些单位一味放纵,只是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远性”的发展,久而久之,一些安全隐患暴露,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3]。“鼠目寸光”的企业注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唯有不断制定长远的安全管理体系,避免“以次充好”的侥幸心理,不可以“豆腐渣”工程蒙混过关。
2 简述建筑施工管理问题的解决应对措施
2.1 建立健全施工监督管理体系
建筑企业在确保工期顺利完成的同时,也应确保施工质量达标,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明确施工现场的管理方向,促进施工现场安全、有序进行作业[4]。相关建筑企业首先要对各自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完善,相关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施工流程等一系列的工作情况展开详细的调查,然后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制定一系列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在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之后,需要相关人员将体系“落地”,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和巡视,完善施工现场的操作流程,避免安全隐患,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奖罚措施,使管理体系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内容以及措施
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施工管理要求进行分析,制定一系列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可以从大型设备的安装、拆除、临时用电、脚手架作业等入手。尤其是一些高空作业,要对设备和防护措施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全面做好风险预防作业。企业要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划分,做到“责任到人”,明确管理组织、人员、职责,规范管理制度[5]。在对重点工程作业进行验收时,要以企业制度和国家制度为验收指标,达到验收标准可能够验收,不可马虎,不可“放水”。同时要“防患于未然”,对之前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分析,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发展。
2.3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是施工的关键,唯有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够有效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技能考核,能够达标才能上岗作业[6]。从根本上降低现场安全事故的风险率,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施工质量安全无小事,只有提高施工重量,才能够促进企业和谐、长远的发展。相关建筑部门应该加强质量监督力度,责任到人,规避施工质量问题,创新安全监督管理理念,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