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系统耦合理论的特色小镇发展机理
——以体育特色小镇为例

2020-11-26韩碧钰

市场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共生耦合小镇

韩碧钰,刘 珺

(三江学院,江苏 南京210012)

一、 研究背景

据住建部统计,截至2020 年被认可的已有两批共403 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且仍然存在小镇扎堆、定位趋同化等严重问题,就此现象,很难发展出真正意义上内外兼顾、合为一体、附属效益广泛并长期发展下去的小镇。 而忽视产业内生功能同小镇空间布局、生态、生活建设相互耦合的重要性,以及缺乏内在制度与服务特色,则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大原因之一。由此,在这数量庞大的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下,探索研究特色小镇内生机制各要素间的耦合,以及探索特色小镇与外部共生单元的耦合,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研究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 多系统耦合理论下的特色小镇研究

(一)耦合理论的概念

“耦合”来源于物理学,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单元或者系统,彼此间相互影响且有序合作,从而以相互传输能量来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 狭隘意义上的耦合多指具体物理机能上的运作,好比一个零件作用带动下一个零件作用,这个零件的运作又反作用于前一个零件,在相互作用下共同维持某一整体动态运作的现象。 以此原理为基础,人们不断拓宽耦合领域,衍生出了多场耦合、数据耦合、公共耦合等种种不同类型的耦合方式,从而逐渐被运用在各个学科的研究中,并引申出经济耦合、制度耦合、生态耦合等多种耦合概念。

(二)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的耦合

特色小镇在大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以对立的经济体出现,不仅内部包含生产、生态、生活三大机制,还在外部与其他周边新型城镇、乡村相互联系并一起构成区域经济这一经济系统。 由此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以特色小镇为目标与系统结构的耦合、特色小镇自身内部的耦合是小镇寻求良性循环发展的必然需求。

1.目标和系统结构相互耦合

在“耦合”的基础上,这里还需引出共生、共生环境和共生单元的概念。 这一概念初始于生物学,即不同种属的生物通过某种联系相互作用(各谋所需)而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如需要清理口腔腐肉的鳄鱼与需要饱腹的牙签鸟。 差异导致不可消减的矛盾存在,但二者的共同利益又大于对立的矛盾,并且逐渐产生了共生关系,再将这一共生的关系系统化后衍生出了共生单元和共生环境。 将共生的视野从生态系统中抽离出放置于特色小镇上,不难发现,特色小镇在作为共生单元时与外部环境会不断产生相互联系,如人口流动、资源互惠、信息交换等。 把原来的单一组织与环境相结合便构成共生系统,且共生单元是组成共生系统的要素之一。

作为区域背景下的一个小单元,要想以特色小镇为目标寻求发展,就离不开区域经济这个大的系统结构,只有寻求目标与系统结构中其他单元的合作互补,不断寻找目标在共生关系中的正确定位,才能实现目标与系统结构的耦合,并使特色小镇不可替代地长期发展下去。 此处还可将目标看作是生产、生态、生活三部分的复合体,在各机制彼此作用的耦合基础上又建立起旅游、文化等的复合功能,这些在正确定位的指导下带来的利益,都处处与外部系统结构相关,相互作用,通过共生效应促使系统结构内各单元在不断对立中谋合作,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创新能力、打破资源瓶颈。 因此于内于外,特色小镇的良性发展都离不开目标与系统结构的耦合。

2.共生单元的机制相互耦合

共生系统中,特色小镇内部各机制与其外部各共生单元都息息相关,上文被分为三部分的内部功能即为内部机制“生产、生态、生活”。 其中生产在产业、空间上与其他共生单元在一开始往往因企业间产品同质化、产业雷同等,以对抗的形式为主导;又在镇与镇、企业与企业摩擦耦合作用下以互助性为结果导向,不断谋求合作关系。 在特色小镇的生态机制上,城镇逐步扩大的生产生活空间总是对立于生态建设,良好的生态建设又部分属于人们的生活需求,在共同需求的趋同下,生活生产空间与生态建设慢慢也会达到相互作用相互辅助的耦合状态。 生活机制应包含功能布局和人文建设两部分:功能区效益最大化下功能布局的延伸正好与周边各城镇内不断提高的对城市功能的需求相吻合,功能布局带来的共同的需求使生活机制与小镇内外相耦合;以人文建设为内增吸引力而产生特色小镇内生活机制与其他各机制的耦合,以及生活机制与其他共生单元的耦合。

三、 特色小镇的耦合域——以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为例

(一)空间演化耦合

体育特色小镇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体育产业为主导不断演化出的空间体。 体育产业在特色小镇中的发展必然需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体育产业活动的保障,甚至在体育产业发展时延伸出的关于健康、饮食、交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还会使得特色小镇不断扩张对空间的渴求,因此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需围绕体育活动不断优化空间布局。特色小镇对有限空间的需求所进行的空间布局,范围上又必然联动到周边新型城镇等共生单元,在规模、市场、环境等有限空间中产生必然的对立矛盾。

特色小镇发展产业链所带来的联动效应在扩大空间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带动小镇内外的发展。 住建部等多个政府机构会针对区域经济动向,联合其他投融资机构对区域经济制定定向性的政策加以扶持,以政府信息吸引更多外界投资,进一步扩大外界需求。 在对立矛盾面前产生的共同需求会不断引导产生产业集聚、生产要素互换、信息交流等,致使特色小镇空间需求同其他共生单元空间规划的耦合。

这样,体育特色小镇在达到空间满足的同时还可有效利用周边基础设施发展小镇,发展中又为整体区域经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区域经济这个共生系统中协同其他共生单元实现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特色小镇内人民生活劳动问题,提高特色小镇自身对外的供给能力。 因此,体育特色小镇这一共生单元与系统结构在空间演化上相互耦合。

(二)生态意识耦合

以体育为特色的小镇建设特征鲜明,多以舒适的自然环境、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餐饮业为主惠及人民,提供一个适合短期宜居极具特色的健康场所,这要求体育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中要有良好的生态意识、更高的环境标准。 从选择体育特色小镇的目标人群来看,特色小镇的游客更注重于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生活有更高的品质化追求,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自然而然在初步建设中就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从体育产业的特征看,游客主要以观赏、休闲体育活动等方式参与特色小镇中,生态文明、绿色环保是其良好体验的必然要求。 从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来看,顺应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建设的理念,是传统小镇的升级版,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与城镇化发展中应坚持高效、环保、低碳的原则相符合。 因此,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与整体共生系统在生态意识上耦合。

(三)功能需求耦合

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大多离不开当地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为小镇特色体育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使当地具体发展的体育产业极具定向性。 仅有独具特色的体育产业并不能作为吸引游客、大力开发旅游产业的有效市场竞争力,因此,在以独特体育产业为核心的基础上,会逐渐积极开发小镇饮食业、旅游业、文化附属产业,随之形成集聚吃喝、玩乐、住行于一体的多功能体育服务综合体。 又随着周边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口聚集效应逐步加强,对于休闲运动、娱乐等城市功能的需求急剧凸显出来。 特色小镇萌发出的多功能综合体正好能够满足周边城镇人民的需求,是对周围新型城镇化功能的补充;外来涌入的大量需求也将进一步创新并完善特色小镇的城市化功能。 因此,二者在功能需求上耦合。

(四)人文建设耦合

以特色体育项目为核心的小镇框架初步建成、产业集聚、城市功能健全后,必须还要融入地方特色文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为特色小镇增加灵魂。 坚定不移地贯彻文化传承原则是增强特色小镇不可替代性的必然要求,内置的文化机理还将进一步促使内部各机制更融洽的耦合,为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随着人民越来越高的物质文化需求,消费倾向渐渐从物质层面提升到物质品质与精神层面兼顾的层面,更加热衷于具有文化价值的产品。 另外,小镇的一切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生态环境的构建也是当地文化意识、生活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浓郁文化氛围的积淀能为旅客带来更深刻的体验感。 人文建设于内于外的耦合都是满足人民追寻健康、自由生活方式的美好愿望,也是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终极目标。

四、 特色小镇发展的耦合发展路径

特色小镇与其他共生单元在区域经济这个大系统里的耦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人民生活、城镇建设、市场竞争、有限资源共有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必然对立的矛盾,但又在共生效应的作用下逐渐相互补充磨合直至耦合。 因此,特色小镇发展的耦合是一个遵循生产生活发展规律、尊重文化历史、以人为本协调自然的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将这种过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征可粗略分为磨合期与契合期两个部分,并从这两个方面梳理研究特色小镇耦合的发展路径。

(一)耦合系统磨合期的发展路径

在耦合系统的发展初期,特色小镇还处于萌芽阶段。 此时小镇自身城镇化建设程度低,特色产业薄弱、城镇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多要依靠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与助力来发展。

特色小镇的发展必将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这来源于它肩负“攻坚脱贫、健康中国”的重大使命,也正因如此,开发的前期务必要政府的主导调控来做导向。 通过PPP 模式开拓投资融资渠道,拓宽特色小镇产业链,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其谋发展,例如张家口的崇礼,以冬奥会闻名而建设的冰雪运动小镇。 通过合理空间规划,优化调整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的结构,促进体育特色小镇与周边共生单元的耦合。例如辽宁省大梨树定向运动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定向发展目标明确,初期城镇规划合理,很快就实现了与周边新型城镇化的耦合。 通过从文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以人为本,不断挖掘体育特色小镇自身特色,以此为吸力增强小镇的不可替代性,为实现小镇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增强内生动力。 例如峨眉山黄湾武术乡以其浓厚的武术文化、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以及重塑后便利的基础设施共同加快了小镇发展实现耦合。

(二)耦合系统契合期的发展路径

在耦合系统的契合期,小镇的各部分内部机制间、或与周边的共生单元间的耦合已初步形成,随着之前政府的宏观调控,整个特色小镇会迅速成长起来,增长的产业规模、城市功能甚至是人口都使得城市矛盾慢慢凸显出来,此时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再能解决问题,开始逐步需要发挥起市场的调控作用。

首先,要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协助为辅,通过竞争的力量淘汰或转型升级部分落后产业,引导资源投向生产率更高的经济领域实现优化资源配置,靠需求为导向寻找新的产业发展方向,政府部门在新趋向下及时做出政策调整,不仅关注特色小镇的硬性建设还要着重关注软性服务。 市场与政府,二者一起共同实现特色小镇的转型升级。 其次,该阶段务必要注意产业联动的影响力,在原有产业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引进、广招人才,为特色小镇注入新活力带动产业上下游发展。 政府应辅助制定相关福利政策吸引优秀企业、优秀人才的入住。 最后,在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产业联动为动力的情况下,政府最重要的是扮演好放权与监管并重的角色。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适当将部分权力转交给可靠的企业运行,或者发挥社会公共评估、互联网宣传、交易反馈等能力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延伸,同时做好监管角色,保证特色小镇的持久良性发展动力,避免小镇沦为房产开发的场地。

总的来说,在契合期的小镇发展就是要以市场为主体,政府协持巩固,二者协调发展共同发挥作用促进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

猜你喜欢

共生耦合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闪电对n79频段5G微带天线的电磁耦合效应研究
“CK小镇”的美好
某型航发结冰试验器传动支撑的热固耦合分析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