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2020-11-26曹艳秋曹冬艳

市场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江苏省新能源

曹艳秋,曹冬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 南京21115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汽车的产销量和保有量急剧扩张,由此带来的资源枯竭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要想实现自然、资源和社会的和谐统一,必须要大力发展具有节能、环保、低碳等特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已经列入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规划。 然而,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技术、资金、市场、政策等风险,如不及时规避,对产业本身发展乃至全省经济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探索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防范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研究通过对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深入挖掘产业发展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2018 年,江苏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其销量在全国总产销的比率已由2017 年的8%上升到13%;动力电池总装机量取得突破性进展,上升到14.8GWh,接近全国的1/4。 此外,全省生产电池、电机、电控等的重点企业达60 多家,这些重点企业在2018 年实现销售收入336 亿元,同比增长25.8%。 近年来,国家及省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全省创新资源和创新服务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二)产业布局步伐加快,重点产业布局有所调整

目前,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在整车以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方面已经初步形成。 2018 年以来,江苏省重点产业布局有所调整,产业布局的步伐加快。 有关智能网联汽车的实施细则和体系建设指南已在江苏省率先印发,标准化体系业已建立。 目前已在无锡建成全球首家城市级车联网应用网络,推动了全球智联网联汽车的发展和进步。 另外,科技创新平台正在加速形成。 目前已经建成5 家企业重点实验室、40 多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0 多家企业研发机构。 依托创新平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行业优势企业加快成长,关键核心技术有所突破

近几年,江苏省行业优势企业正在加快成长,已培育出一批技术先进、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 研发生产的商用车混合动力系统产品和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市场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近年来,已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等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环节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等速条件下,新能源客车的续驶里程最高可达560 千米,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最高可达250Wh/kg,直流分体充电机最大输出功率可达480kW,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和水平。

(四)充电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近年来,江苏省正在加快配套充电体系建设。 目前,各类充电桩的数量和充电设施建设数量在全国位于前列。 全省已累计建设各类充电桩7.8 万个。 计划到2020 年底,全省预建充电桩9 万个,实现每两辆电动汽车配有一根充电桩的水平,这将优于全国3∶1 的平均车桩比水平。

二、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潜在的风险分析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有来源于产业自身基础与能力的内生性风险,也有来源于产业所处环境的复杂型与不确定性的外生性风险。 当自身发展能力不足或存在某种管理缺陷就会产生技术风险、融资风险等内生性风险。 外生性风险即产业外部环境风险,是由产业所处的政策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产生的风险。

(一)内生性风险

1.技术风险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所拥有的创新技术以及优秀的产品质量。 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然而,电池续航里程、成本等问题急需技术上的突破,以电池为主的纯电动汽车关键性技术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江苏省新能源汽车面临着技术风险。

2.融资风险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其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及固定成本投入都比其他产业高出很多,因此产业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撑。 产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势必需要更高的资金投入。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资金不足,融资效率低下。

(二)外生性风险

1.政策风险

完善的政策体系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政策的不稳定性、不连续性、不及时性以及国家政策与省扶持政策、新政策和旧政策的不协调等都将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然而,江苏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较为显著的政府推动色彩,容易造成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

2.环境风险

环境变化本身并不会产生风险,环境因素作用于产业,对产业施加以影响才可能导致风险。 如产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低迷、法律环境不完善、技术落后以及生产新能源汽车主要动力电池的原材料的资源匮乏都将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而使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环境风险。

3.市场风险

市场因素是影响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着双重竞争压力,既有来自传统燃油车的竞争压力,也有来自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压力。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考虑到安全性和便利性,新能源汽车并无明显优势;与国际先进新能源汽车相比,技术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一)提升产业自身抗风险能力

第一,加快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应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平台,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应加强国际、国内企业间的技术研发合作,提高产业研发效率。 第二,拓宽融资渠道。 要完善新能源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拓宽融资渠道,这不仅要求政府对产业资金有一定的政策倾向,而且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和运营服务,也要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第三,加快产业标准化建设。 由政府专门机构进行统筹管理,建立健全行业标准,提升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尽快完善电池尺寸、充电电压、通信协议、充电站设计等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标准建设。

(二)降低政策风险

第一,明确和贯彻新能源汽车市场主导、政策引导的产业发展思路。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主导色彩浓厚,产业企业对政策的依赖倾向较为严重。 政策的不连续、不及时、不稳定都将对产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应明确并贯彻市场主导、政策引导的发展思路,政策要以培育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环境为出发点,逐步确立市场主导地位。 第二,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机制。 定期评估政策实施情况,开展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评价和调整研究,不断完善相关措施。

(三)建设产业自身软环境

第一,建设产业文化环境。 引导消费者树立低碳环保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鼓励低碳消费并引导汽车消费者以追求绿色、健康为导向,通过媒体、舆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以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第二,营造法律环境。 利用严格的环境保护法案,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纳入相关法律的内容,间接引导和控制企业行为,用法律的手段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强制性,保障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有效实施。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界定产业政策所发挥作用的边界,注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以降低经济周期、技术突变等系统性风险。

(四)加快市场机制建设,健全风险分担机制

第一,建立健全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风险各异,因此要建立一种合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风险机制。 第二,创新产业商业模式。从全产业链的视角出发,对价值链重新梳理,抓住价值链的梗阻环节,让产业通过销售和服务两大平台赢得利润。 第三,提高消费者认知程度。 加大宣传力度,多开展一些线下的体验活动,引导消费者体验并接受新能源汽车。

四、 结论

尽管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着技术、融资等内生性风险和政策、市场、环境等外生性风险,应从产业自身和外部视角提出完善对策,其中包括提升产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建设产业软环境、健全风险承担机制等,以促进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江苏省新能源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熟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隆重举行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