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之路
2020-11-26杨琳璘
杨琳璘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如何发挥人工智能作用,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新时代公共管理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1]。
1 人工智能在公共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1.1 缺乏专业性人才
专业性人才的缺失,成为信息时代的公共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公共管理中,现代信息主要应用在数据技术方面,主要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发布三个步骤。无论是哪个步骤,都需要专业人才进行操作。而我国的社会公共管理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没有过硬的网络信息背景,无法利用数据技术发现挖掘信息和规律,阻碍了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
1.2 公共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的风险
数据质量和安全直接影响人工智能系统算法模型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人工智能应用安全。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数据收集管理能力和数据价值挖掘利用水平,数据一旦被不当或恶意利用,不仅威胁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还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特别是当人工智能应用到公共管理和服务中,大量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3 网络舆情的监控预警困境
近年来,多起网络舆情事件都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在不同群体不同观点立场上,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态度充分考虑到广大人民的利益。网络事件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渠道的多元性会催生较多情绪化、极端化言论,甚至虚假信息,近年来一些热点事件的传播还会对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权利造成二次侵害。做好网络舆情预警,可以从舆情热度、舆情态度和舆情行为等方面设置指标。热度项目中重点关注事件信息发布量、评论量、转发量和点赞量,舆情态度的监控主要关注负面信息的支持量,其影响因素是政府和事件人的态度行为,舆论行为则关注社交网络的图片、文本和短视频的真实度[2]。
2 人工智能时代公共管理现代化发展措施
2.1 加强公共数据安全管理
一方面,做好技术保障。结合目前国内外实践经验,通过内容分析技术、密码技术、数据防泄露技术、数据脱敏技术和安全审计等数据安全技术的应用,切实保障数据采集/ 产生、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交换到数据销毁的全生命周期安全。另一方面,做好数据安全运营保障。数据安全运营保障需要做好数据安全的态势感知、预警监测、应急响应和灾备恢复工作,同时加强对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云服务商、大数据服务商等)的持续监督管理,对大数据服务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与此同时,还要确保数据基础设施安全。各政务部门应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对政务系统进行等保定级和安全建设,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等保测评工作。对于政务系统上云单位,应明确与云服务商的安全责任边界,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于政务系统部署在本地机房或托管机房的政务部门,应加强对安全技术产品的适用性和可控性的检查,确保采用的技术和产品满足安全防护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往政务云上迁移。
2.2 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模式
目前,网络运营模式呈现商业化发展态势,相关部门要想提高公共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创新运作模式。每天网络新闻数量非常大,所以它对当前人们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较大,所以只依赖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要提高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认识,重视网络舆情工作,将其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质量,比如可以借鉴长沙市针对网络舆情采取的管理政策,通过建立管理队伍和评论团队正确引导网络舆情。而且管理人员会随时进入网络新闻平台检查信息的真实性,并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参与网络新闻探讨,引导新闻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另外,相关部门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将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及时减少不当言论对社会的影响[3]。
2.3 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
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主要从专业性和意识观念两个方面入手。不仅要加强工作人员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意识观念,还要通过培训考核等方法,提升工作人员数据搜集和分析的能力。只有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强,才能够高效精准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全面提升公共管理水平。
3 结语
在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我们应该推动社会公共部门精细化、透明化、科学化管理,大力推进大数据社会公共管理模式的建设以及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更应该加强社会公共管理数据分析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基于此来建立数据收集分析平台的主体硬件建设和相关软件建设,这样才能发挥出大数据时代下社会公共管理的优势,并为今后社会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一条清晰的道路和无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