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养殖中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与防控探微

2020-12-17杜晓庆

商品与质量 2020年46期
关键词:水域渔业水产

杜晓庆

河南省商丘市农村农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 河南商丘 476000

1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1.1 外部污染源入侵

在水产养殖中,外源性污染物质大都是植物性营养元素,这些物质中包含了大量油脂和碳水化合物,进入到水体后便会使水体营养化,开始吸收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产生物由于缺氧而死亡,死亡的生物如无法及时处理,将会对水体造成更大的污染,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1.2 . 内因性污染

首先是投入品导致的污染。在水产养殖环节中,投入品大致包括水产饲料与环境改良剂等,其会给水产养殖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氮磷营养元素,促进其健康生长。然而对密度较高的水产养殖种类而言,投入大量的水产饲料与改良剂,会使水体中残留较多的剩余投入品,导致水产养殖环境发生变化,甚者遭受严重的污染。其次,代谢物导致的污染。水产养殖行业是一种高度密集的养殖业,与其他养殖业相比,其代谢物和粪便排出相对较多,因此水产养殖环境极易被污染。

2 水产污染养殖防治对策

2.1 治理思路

①严格落实梁平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中关于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划定工作,适度控制养殖规模,规范养殖活动;②加强科技支撑合作,积极引进名特优鱼品种,大力推广标准化的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和装备;③进一步摸清流域养殖场养殖废水、底泥处理等情况,采取有效污染防控措施,同时建立以养殖许可证为核心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加大政策宣传、技术培训、监管执法等力度[1].

2.2 防治措施

(1)落实水域滩涂功能区划,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根据水域条件,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科学划定禁养区(表1)和适养区范围,既可使渔业水域远离重度污染水域,保障渔业水产品质量安全,又可远离重点水源保护区,避免渔业养殖废水对其的污染,充分实现水域资源有效配置,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水域利用率,保护水产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推进梁平区水产养殖业向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2)加强污染治理力度,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不断深化与科研院所科技合作,走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现代渔业发展道路,建立生态渔业养殖示基地和现代渔业技术体系推广中心,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的生态养殖技术、养殖模式和优良的水产品品种,加大科研力度、增强创新能力。

2.3 合理运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净化和修复技术

一是,原位净化与修复技术。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化学、物理和生物技术。化学与物理技术均是经过高新技术来提升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生物技术大都是依托微生物与水产植物的功能促进水体的净化。目前,水产养殖者大多运用生物技术。二是,异位净化与修复技术,即人工湿地循环水处理技术。湿地具备氮化磷、氮气等相关元素的功能,同时投资成本低、便于操作。

2.4 科学规划水产养殖

第一,水产养殖管理机构需要按照水资源的具体情况,针对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规模做出相应的评估,结合实际状况,做好水产养殖区域的规划工作。第二,增强水产养殖区域的环境风险调控,运用合理高效的风险预防措施,科学拓展二次水源,合理规划水产养殖的具体区域范畴。

2.5 大力发展循环水养殖

因人工养殖池通过长时间的养殖后,池中的水不再适宜养殖产品的生长,需要对其进行更换。若将脏水直接向外排放,不但造成浪费,还会对土地造成污染。但是,若将脏水实施沉淀、过滤以及消毒等方式进行处理,再次变成适合水产养殖的水,不但可以解决水污染问题,还可以达到节约的目的。

2.6 加强水环境污染监测和监管

加强养殖水质监测与管理,依法依规清理整顿不达标排放或严重污染水体的水产养殖场所,督促养殖经营主体采取措施,确保养殖尾水达到受纳水体功能区排放标准。

3 结语

表1 规划区水产养殖禁养区范围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养殖户应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行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技术,减少污染,保护周边环境,以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水域渔业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