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形势下山东纺织服装企业如何危中寻机?

2020-11-26

中国纤检 2020年8期
关键词:山东纺织服装

引言

纺织服装产业是山东省内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是创造国际化竞争新优势的重点产业,是山东省万亿级重点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山东省工业加快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迈向产业中高端的主战场之一,对拉动内需消费、稳定工业增长、转换增长动能、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1]。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山东纺织服装产业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有效克服疫情影响,化解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度过危机成为摆在全行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1 山东纺织服装行业总体情况

1.1 山东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历史

山东的纺织服装企业同全国一样也经历过辉煌,全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4176户,从业人员180万人[2]。棉花产量持续多年位居内地前三,用棉量也在全国名列前茅,纺织服装出口创汇多年占全国四分之一左右。上世纪80年代山东棉花种植面积最大为2356万亩、产量172万吨,约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27.5%,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最多时近400家,上规模的棉纺织企业2000余家。涉及生产、加工、流通、纺织、出口等多个行业,解决了城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和棉区农民的增收问题,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口超过1400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 15.4%。近年来,随着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等政策实施,山东纺织服装产业链条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日趋完善成熟,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山东纺织服装产业新动能,增强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拓展了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新时代下,山东纺织服装产业成为实现脱贫攻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途径,也将在落实“六稳”“六保”要求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1.2 纺织服装产业在省内的地位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山东省5个万亿级产业之一,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收入的9%左右,是山东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山东纺织产业门类多、规模大、龙头企业多、创新能力强、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包括纺纱、服装、家纺、产业、化纤、制造、纺机等纺织产业链条构成的全部产业细分门类,主要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3]。山东省现共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26个,集群数量位居全国第四位,纺织服装产业在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截至2018年底,26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5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纺织服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6%,约占全国的18.4%。据山东统计局数据统计,2019年山东省纺织服装出口1558.1亿元,占到了全省货物出口总额(11130.4亿元)的14%。魏桥纺织、如意集团、鲁泰集团等1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上榜2020年山东民营企业品牌价值100强。

1.3 山东纺织服装产业在全国的地位

山东纺织服装产业不仅是山东省工业经济的支柱、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其在全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很多专业领域起着引领作用。涌现出了魏桥、华纺、如意、鲁泰、岱银、愉悦家纺等一批规模和实力很强、产业链全面的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山东纺织产业链上游环节在全国地位尤为突出,纯棉纱线产量长期位居全国第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19年全省纱线产量353.43万吨,占全国总量(2892.10 万吨)的 12.22%。终端产业发展有特色,产业协同发展能力强,家纺、服装、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终端产业占到全行业比重1/3。2019年山东省有24家企业登上全国棉纺织行业营收百强榜,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如意国际时尚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鲁泰集团、德州恒丰集团、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进入百强榜前十。

2 新冠肺炎疫情对山东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山东纺织行业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和系统性风险,产业供给侧和需求端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行业的经济运行基本表现为:生产规模下降;内外市场需求下降;投资规模大幅萎缩;经济效益明显恶化,可以说是“内外交困”。

2.1 市场需求不足,产品订单减少

随着疫情对市场的冲击仍在持续发酵,全球范围内纺织服装终端消费大幅萎缩。总体来看,美欧日等传统发达经济体消费市场需求短期难有起色,很多品牌商和贸易商大量取消订单。同时,由于许多国家相继采取入境管制措施,造成企业外贸业务人员无法参加在国外举办的大型展会、交易会,失去了很多开拓国外市场、结交国外客户、承接国外订单的机会,加之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产品订单出现大幅下降,产业链前端需求受到直接冲击。根据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预估,上半年八成以上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出现不同程度业务下降,其中超过四成的企业出口同比会减少20%以上。这样的影响传导至纺织服装行业的整个产业链,下游出口企业被大量撤单,产业链上游供应商也面临订单减少压力,35%的棉纺织企业反映订单不足,而这样的压力仍在不断加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2020年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表示,根据中纺协会前期调查,全国65%的色织企业表示出口订单量不足正常水平的50%,超过一半的棉纺集群表示国内订单同比降幅超过30%,出口订单基本停滞,规模以下小企业基本无单可做。近半数被调查的印染企业表示目前内销订单水平仅为上年同期70%以下,约三分之一企业表示出口订单在上年同期50%以下。半数长丝织造企业反映内销订单量不足正常水平的50%,八成企业表示出口订单不足正常水平的50%。

2.2 产品产量下降,产能利用率低

纺织行业开工负荷正在逐步恢复,但受疫情影响,主要大类产品产量明显下降。有统计的15个大类产品产量除无纺布外均呈现负增长。一季度,全国纱、布、化纤累计产量分别为477.2万吨、73.9亿米和1215.6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6.4%、31.1%和10.0%;山东纱、布、化纤累计产量分别为64.62万吨,8.24亿米,10.12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2.5%、24.6%和23.8%。1—4月份,全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64.32亿件,同比下降11.36%,降幅比1—3月份收窄8.93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低于正常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一季度,纺织业和化纤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7.2%和74.4%,较上年同期分别降低10.5和8.8个百分点。一季度,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5%,较1—2月降幅收窄9.1个百分点。纺织全产业链中,仅有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行业由于防疫类产品需求激增,呈现11.5%的高速增长,其余环节均为负增长。其中棉纺及印染业同比下降21.7%,服装服饰制造业同比下降19.7%,化学纤维制造业同比下降6.9%。3月31日,从山东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张忠军网络卖纱的直播间了解到,由于订单受到冲击,山东省纺织产业复工复产以后产能不饱和,54%的企业产能大概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的80%左右;还有近20%的企业,产能恢复到50%。

2.3 企业开工困难,生产成本提高

疫情之初,国内交通运输管控期间对企业开工造成严峻的挑战,在疫情管控较严的时期,只有省内的人员可以流动,滞留外省或从外省返回也要求至少14天的隔离期。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园区)的调研,截至2月28日,全国各省市集群(园区)中的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已平均达到85%;规模以下企业开工率平均达到31%。山东省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为82%,规模以下企业开工率为41%。为防控疫情,企业延迟复工复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不同步、原材料供应不足、防护资源缺乏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计划,这些对抵抗风险较弱的中小企业影响尤为明显。企业延迟复工期间所要承担的人工成本、资金成本、各项税费、原材料费用等固定成本,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其次,延迟复工复产部分订单不能按期交货,部分客户要求取消订单或者降价销售,外贸出口订单为保证交期,运输方式由发海运改为发空运,运费大幅增加,推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复产复工后,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业在疫情的防控上较有难度,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山东纺织服装企业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2.4 产品销售不畅,货品积压严重

在内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1—4月,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累计3057亿元,同比下降18.5%,降幅比1—3月收窄16个百分点,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2167亿元,同比下降31.3%,降幅比1—3月收窄3个百分点。同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5751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1—3月加快2.7个百分点;其中,穿着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下降12.0%,降幅比1—3月收窄3.1个百分点。在出口方面,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1—4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309.71亿美元,同比下降21.99%,降幅比1—3月加深1.81个百分点。据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估算,四成以上山东服装纺织企业同比一季度销售收入减少10%~30%;14%的企业一季度销售收入将同比减少50%。疫情期间,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下降导致了纺织产品滞销,各类纺织产业产品积压较为严重。在接受采访时,舒朗集团董事、副总经理李蒙则表示,疫情暴发后消费市场受到冲击,线下店铺闭店、线上物流停运,企业线上和线下销售都受到影响,春夏装销售收入下滑严重,企业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压力。

2.5 资金回笼受阻,资金链条紧张。

在内外需求严重不足、产品订单大幅下滑的情况下,纺织企业产品出现积压,收入和利润大幅萎缩,资金回笼不了,占用压力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一季度,全国3.3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318.8亿元,同比下降25.4%;实现利润总额218.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4.2%。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2.6%。企业总资产周转率、产成品周转率居于较低水平,分别为0.9次/年和9.8次/年,较上年同期分别放缓28.3%和35.5%。企业三费比例高达7.9%,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家纺、服装以及纺机行业三费比例更是达到10%以上,企业资金链条紧张。临沂市奥博纺织制线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东东表示,“通过这次疫情不难发现,要想渡过难关,公司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沉淀,在疫情过去后,公司将更加完善自己的资金链。”

3 企业危中寻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为了应对此次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山东纺织服装企业积极调整生产方向,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紧抓市场机遇,主动迎接挑战,生成了许多鲜活的样板,积累了丰厚宝贵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纺织服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山东纺织服装企业应对疫情的成功案例,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3.1 推动线上线下互动,拓展销售渠道

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各省份疫情管控措施降级,国内市场将逐渐复苏,纺织服装企业应整合、优化和调整销售策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新兴手段,在渠道拓展上更加多元化。如提升消费者网上购物体验的智慧门店,用智能试衣导购、互动大屏、消费者行为捕捉追踪等新技术来降低运营成本。以“电商+直播”相结合的网上带货,借助直播平台、“网红”效应扩大自身产品的受众面,3月31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张忠军直播卖纱,变身主播在线上推销山东纺纱产品,直播重点展示山东纺纱企业60家,发布了52家采购需求,初步达成2000吨意向。即发集团通过网上洽谈、网上招商等方式,借助电商、微商、微信群、社区群等途径,拓展多渠道营销。“即发集团的多条服装生产线上的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制来自日本优衣库的批量服装订单。这是复工复产以来,该客商追加的首批外贸订货。”即发集团董事长杨为东受访时表示。

3.2 积极调转生产方向,化被动为主动

疫情带来的危机中也有机遇。疫情发生后,包括山东盛原、烟台舒朗、华兴纺织等部分纺织服装企业抓住市场机遇,积极转产新上口罩、防护服,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山东盛原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希林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原本生产户外服装的山东盛原服装公司实现了防护服的批量生产,截至3月20日,盛原服装已圆满完成40万件防护服。舒朗集团结合自身优势,成立烟台舒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紧急转产卫生防护用品,集中生产防护服,包括民用防护服、医用防护服。医用级防护服每日产能可达到5000件,民用级防护服日产20000件。“舒朗集团将积极布局多元化发展,在时装、医疗、军工三大板块稳步发展,进一步增强研发设计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舒朗集团董事、副总经理李蒙表示。华兴集团积极担当社会责任,发现口罩供应不足影响复工复学等后,毅然利用公司的缝纫设备,转产一次性防护口罩,现已达到日产5万只,既缓解了当地政府和单位的口罩苛求程度,同时也实现了现金回流,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

3.3 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向品牌要效益

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要摆脱附加值低、低效益的现状,必须转变原有低效能、粗放型发展模式。加快纺织服装行业升级和品牌创新,由品牌加工向自主品牌转变。[4]鼓励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加强自身品牌文化建设,强化品牌创意设计,着力培养高素质纺织服装设计人才,从本质上提升品牌设计创意水平,有序推进纺织服装行业区域、企业、产品品牌战略实施,支持品牌企业提高研发创新能力,结合地方资源和产业优势,培育一批特点鲜明、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纺织服装区域品牌,增加品牌文化内涵,突出自主品牌文化特色。加强与国际高端纺织服装设计企业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高端纺织服装设计理念,打造符合企业文化特色的自主品牌,走高质量高效益的纺织服装发展之路。山东昊宝服饰有限公司高薪聘请国内著名服装设计师黄新根先生担任公司首席设计师以及多位国际名师共同加盟,结合意大利高级定制的服装版型,在原有服装版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行业趋势以及消费人群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全面、精确、细致的设计,研发出一套适合中国消费者的新版型,塑造出淏宝服饰独特的设计风格,增强了自身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4 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链

当前山东纺织服装产业进入全面推进“科技、时尚、绿色”高质量高品质发展的新阶段,正处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为尽快走出疫情影响的困局,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山东纺织服装产业应当依托骨干企业上下联动,优势企业相互配套,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产业集群聚集效应,利用国家减税降费、重视创新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的机遇,大力推广技改综合奖补等政策,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创意设计能力和品牌培育,培育扩大功能性中高端产品供给,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企业间的产业链相互耦合、价值链相互提升。大力总结推广“鲁泰模式”,即延伸形成棉花育种、种植、采摘、加工到纺纱、漂染、织布、整理、制衣直至品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这种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质量、品牌和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集成,可以为节约综合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质量、缩短交期等方面提供坚实的保障。山东岱银集团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从纺纱、织布、服装到国际贸易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全产业链自有产能、丰富的外协加工产能、大量的国内外贸易客户,通过优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能力,完善供应链、重建产业链、重塑价值链,从原辅料采购、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到市场终端形成高效衔接,解决行业各环节(包括纱线厂、面料商、设计师、制衣厂、零售终端等)痛点,整合纱线、面料、辅料、服装供应商提供的优质产品,打造一个跨界融合、共享共赢的供应全球化纺织服装供应链云平台。

3.5 及时优化产品结构,满足新生需求

疫情将对纺织服装的产业格局和贸易格局带来变化,在给纺织产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很多企业预测全民健康产业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健康、养生将是人们未来生活的主题,因此会极大地催生健康服装产业、功能性服装产业以及民用防护用品等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与医疗健康有关的纺织产品将成为新的增长极。加快产品供给结构创新,提升传统优势产品供给,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差异化水平;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强化服装和家纺产品创意设计;拓展新兴产品供给,积极开发健康舒适、绿色安全、易护理等功能性纺织品及智能服装、智能家纺等智能纺织产品。[5]“受疫情影响,人们会更关注健康,大健康产业会迎来利好,这对纺织服装企业抗菌抑菌产品的开发生产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恒丰集团有很多抗菌抑菌产品,如铜纤维纱线系列、竹纤维纱线系列、植物染纱线系列、负离子系列、锌纤维系列、银离子系列,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同时也会促进恒丰在大健康纱线系列的进一步研发。”德州恒丰集团理事长孙传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4 结束语

伟大时代赋予了纺织行业光荣使命,越在艰难困苦中越彰显纺织行业英雄本色,相信山东纺织服装企业一定能够快速化解这次疫情的影响,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建设纺织服装强国献力量!

猜你喜欢

山东纺织服装
澳洋纺织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让人心碎的服装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