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国学经典中立德树人

2020-11-26张晓丽王艳红

关键词:弟子规立德国学

张晓丽 王艳红

(河南省漯河市漯河格瑞特国际小学)

立德树人要立的德就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等;要树的人就是以上述准则为道德标准,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真正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用的人才,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沉淀下来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把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让这些瑰丽的文化在新时代青少年身上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我们应该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实现文化与思想的统一,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校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立德树人最好的场所。漯河格瑞特国际小学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把立德树人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在学校升旗台的背后集团办公楼上,习主席“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至理名言熠熠生辉。学校还推行“孝亲、尊师、友学、立志、长善、救失、守法、践行弟子规”的“新八德”教育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在践行“新八德”教育中,尤其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用国学经典浸润师生的身心,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希望我校的学生在国学经典的浸润中成为阳光少年、美德少年、智慧少年。

学校把学习国学经典和立德树人有机结合起来,摆脱了以往的说教,让师生在诵读经典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尊老爱幼、正直诚实、勤奋刻苦、博爱仁义等,这些美好而伟大的人格随着学习国学,正在慢慢地形成。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很好的健全,健康的人格基本成型,实现了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营造浓郁的国学经典文化氛围

以《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增广贤文》为主要内容,制作国学经典文字、图画,粘贴在校园走廊、过道的墙壁上。图文并茂,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整个校园里充满了国学教育的气息,一句句深情的话语,让学生听懂了圣人的召唤;一块块含笑的宣传牌,让学生时时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中;一面面温馨的墙壁,仿佛一阵阵清风陶冶师生的心灵;一篇篇经典美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校每天还充分发挥广播的作用和古典音乐的熏陶功能,每天三餐前和着意境悠远的古典音乐播放《弟子规》《大学》等国学经典内容。打造这些文化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经典文化深入人心。学校更有专业的国学教室,让学生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国学魅力,濡养于诗书礼乐的古典氛围中,赋予身心以灵动生机,在圣贤教诲中兴发启智,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反复诵读,用国学经典浸润学生心灵

几年来,学校营造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浓厚文化氛围,坚持了国学经典诵读的经常化、制度化。国学经典诵读成了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的董事长禹辉是国学诵读的楷模,她每天手边不离国学经典书籍,《道德经》《论语》《增广贤文》她都能熟读成诵,活学活用。在处理问题时“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理念都能用得很巧妙。她带领老师们诵读国学经典,要求老师每天坚持在学校八德群中读经典,老师们的境界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每天早晨学生20 分钟国学诵读雷打不动。早晨孩子们进到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诵读国学,每个教室都传出师生响亮悦耳的诵读声,《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增广贤文》都是师生诵读的内容。每节课前也有5 分钟的国学诵读时间,老师和孩子们在经典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达到修身养德的目的。再者学校开设国学特长课,在国学课上老师领着学生集体诵读《弟子规》《增广贤文》《笠翁对韵》等国学经典。

三、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充分利用重要节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如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举办经典诵读展示活动,让国学经典更加深入人心。清明节时全校师生齐聚操场,集体诵读《论语》《道德经》《毛泽东诗词》《过零丁洋》《石灰吟》等经典,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先辈的爱国情怀,感恩先辈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对先辈的怀念与敬仰之情。端午诗会、中秋诗会上,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苏轼的《水调歌头》、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李白的《月下独酌》等经典内容被学生排成节目展示出来。学生的诵读能力、表演能力、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发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意义了解得更深了,很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学习的渴求更深了。

四、结合经典诵读,创新性地开展国学教育道德实践活动

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都要诵读《弟子规》,诵读后根据《弟子规》中的内容进行以孝亲、尊师教育为核心的道德实践活动,每周家长接学生时共同诵读《弟子规》,并让学生向家长表达感恩之情;布置学生回家后帮父母做事的德育作业,收到较好的效果。六年级新转来的学生的家长说:“张子硕自从在格瑞特上学后,回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和家长说话语气也好多了,回家还知道拖地了,自己的房间也收拾得很有条理。”到校后我问起张子硕,他说:“《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的句子,让我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知道了孝亲敬长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水准,我和爸爸妈妈说话时语气就好多了。”

通过诵读经典,学生的改变还是很多的,学会了自己整理书包、按时起床自己穿衣、出门进门与父母打招呼、可口的东西让长辈先吃等。王小亮同学以前做事拖沓,不讲卫生,老师家长齐心协力帮助他,一年来收效甚微。升入二年级,我们安排学生诵读《弟子规》,重要内容教师讲解,并联系古代名人故事让孩子真正理解相关内容,王小亮同学的变化是喜人的。我问他改变的原因,他说:“每次想偷懒或乱丢东西时,就会想起《弟子规》中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不由自主就做到了。”

在诵读《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时,教师结合相关历史故事《凿壁偷光》《孔融让梨》《黄香温席》《伤仲永》等,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进而关注自己及周围人的言行,辨别是非,达到了极佳的效果。三年级的黄灿同学不爱学习,不懂礼仪,公然顶撞老师,几番教育仍不知悔改,老师、家长头疼不已。诵读《三字经》让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主动请老师和同学帮忙改正缺点。尽管改掉身上的毛病不容易,但他的自我觉醒意识令老师和家长欣慰。相信用不了多久,站在我们面前的会是一个全新的黄灿。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诵读国学经典中我们没有说教,只是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加上短小精悍的历史名人故事,孩子们读着、念着、诵着、背着……不知不觉,经典就走进了他们的心灵,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发生了变化。我们和家长一起欣喜着,同时更坚定了我们做的事:在国学经典中立德树人。

习总书记曾提出“四个自信”,作为教师,更应该为实现“文化自信”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上述我们做的,只是刚刚起步而已,我们还要做得更多,做得更好。习总书记的“文化自信”为我们“在国学经典中立德树人”指引了方向,后续我们将虚心向做得好的兄弟学校学习,取长补短,潜心研究,找出更适合孩子诵读的经典内容,更适合孩子接受的诵读方法,扎扎实实地做好育人工作。我们深知,坚定不移地做好国学经典的传承工作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更深深地知道,育人工作要跟随时代的脉搏,我们要培养的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先成人,再成才。愿我们的孩子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

猜你喜欢

弟子规立德国学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垂”改成“掉”,好不好?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弟子规
弟子规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