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学习视角下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2020-11-26郭燕华

名师在线 2020年16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能力数学

郭燕华

(江苏省南通市天生港小学,江苏南通 226003)

引 言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能在短期内快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原因是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是讲解法,这种教学方法确实达到了增加课堂知识容量的目的。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并不能使其很好地内化数学知识,也不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也会养成过于依赖教师讲解的惰性学习习惯,难以实现终身发展。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数学的有效策略,使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可展开自主学习活动,进而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学习、奋进拼搏的态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导学工具培养学生预习能力

预习是自学的基本形式,学生如果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就可以自主迁移已有认知,把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由此便能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进而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实现能动学习[1]。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利用多种导学工具来实施预习指导,因为预习活动以学生的独立学习、自觉学习为主,导学工具可以让学生及时确定预习目标、预习方式,使其自觉完成预习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避免预习活动流于形式。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组织预习辅导活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切身了解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形成自主预习意识,能够独立完成课前预习任务,渐渐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在导学案中,教师可以设计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自主预习计划”,包括预习目标与预习难点,预习目标以“掌握小数加法、减法的计算过程,总结算理与算法”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预习难点则根据学情分析与教学需求确定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第二板块是预习作业,教师应根据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来设计基础类习题,让学生自主检测预习成效,分析自己在探究小数加减法知识时的认知疑问。第三板块是“学习困惑”,由学生自主填写,教师可据此收集、整理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而可以更加精确地把握学情,设计符合学情的课堂教学计划。

二、利用课堂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如果超出了合理范围,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便会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突出任何一方都会在无形中压制另外一方的能动行为。传统的小学数学“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忙着在课堂上听讲、摘抄笔记,这就是过度突出教师讲解而使学生难以实现自主学习。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整理有价值的数学材料,通过自主或小组形式全面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由此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2]。这也有助于改善教学结构,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落实生本教育改革,进而打造高效教学平台,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准备丰富多彩的几何图形,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图形涂色游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填充图形的内部颜色。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可以唤醒学生对图形面积的相关记忆。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面积大小排列图形,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部分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观察结论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还有的学生直接指出因为图形形状不一无法做出比较判断。这就很好地创设了认知悬念,让学生自主思考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展开数学探究,使学生明白自主生成知识的意义。为此,学生需独立阅读教材内容,通过圈画法标注重点内容,初步分析计算多边形面积的可行方法,然后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共享自主学习经验,设计探究多边形面积的可行方案,通过合理分工顺利实施探究计划。大多数学习小组能利用格子纸这一学习工具来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总结出计算公式。接着,各学习小组会通过数学习题进行检验证明,由此得出数学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感受小组合作的重要价值,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教学总结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教学总结活动看似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关,但事实上,因为自主学习活动本身就包含一系列的学习总结、学习反思活动,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反思与知识整合能力,才能自主应用数学知识,并为下一轮的自主学习活动积累经验。但是,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忙着讲解数学新知,并不重视课堂总结,导致学生也缺乏一定的知识总结与反思意识。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控制课堂教学进度,组织课堂教学总结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3]。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时,为了帮助学生反思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当堂检测活动,有的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但是在求解最简分数时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就说明学生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应的思维训练。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总结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罗列分数除法的算理、算法、计算意义、应用情境等多个知识点。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发散性思维,还主动完善了思维导图的结构模式,将分数加、减、乘、除法等知识都整合为一体,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梳理知识线索与内在联系时,学生的情绪十分高涨,每位学生都积极展现了自己的数学智慧,这就说明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知识总结意识。这样,学生也可以在特定问题中自主迁移与分数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很好地改善教学结构,稳步提升教学效率,也可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组织丰富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解放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能动过程,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切实优化数学教学环境。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能力数学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