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践应用

2020-11-26马金山

名师在线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马金山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与接触母语知识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利用语文教学可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语言使用习惯,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受到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推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受其影响,由减负观念转变为增效观念,不仅与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心理规律相符,而且符合新时期小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小学语文是一门烦琐与耗时的科目,需要教师进行合理调整与科学分配,以有效地增强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增效减负策略是极为重要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内容主要是读音、识字及写字等训练,并没有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大大减弱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受语文课堂增效减负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既需要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增效减负策略后,教师需要创新语文教学模式,重新组合或者是科学选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快乐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较死板与枯燥

目前,在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填鸭式”或者是“满堂灌”的情况,不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致,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自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语文教学知识,并为学生布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受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影响,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与熟记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放学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理解与记忆教师讲过的语文知识,加重了课后学习负担,且学习效率不高[2]。

(二)不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仅重视教学任务完成与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古诗词与生字词,但不重视解读、诠释课文与古诗的内涵,不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造成学生虽然熟悉生字词与古诗词,但是无法在作文中或者是实际生活中正确应用语文知识。

(三)追求高升学率,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师也非常重视升学率的问题,并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虽然新课程改革推行了多年,但是很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并未发生创新与改革,升学模式与考试形式并没有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学生和家长也将升学率视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指标,并将其作为择校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增效减负策略的实施[3]。

(四)学习目标不合理

小学生由于受心理发育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且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生领会与理解语文知识的差异较大。不同的语文教学环节均重复使用一样的教学目标,无法使每位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尤其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更是跟不上语文教学的进度。

三、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践应用

(一)创新教学手段,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习惯进行教学反思,依据教学成绩总结与分析课堂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师普遍认可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且不认为存在什么问题,学生也积极参与到教学课堂中,但是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语文具备明显的综合性,涉及多个学科,较繁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若是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且收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及时询问自己所质疑的内容,不要不懂装懂;以教学进度为基础开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手抄报比赛、朗读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增加学生课余生活的趣味性,将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4]。

(二)完善教学结构,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律能力较差,多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与督促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编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完善教学结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时间中分配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以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基础来把握教学进度,指导学生记录课堂教学内容中存在质疑的部分,并课后询问教师或者是与同学讨论,查缺补漏,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5]。

(三)尊重个体差异,转变课堂主次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审美意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多接触语文知识外,还需通过多种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以语文教材为依据,综合教材内容,尊重个体差异性,编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将课堂真正还于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于课堂教学以40 分钟为一个课时,大部分时间进行教材讲解,一小部分时间用于讨论与吸收教学内容。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习质量较高;但是部分学习能力不足、基础薄弱的学生则无法充分发挥课堂学习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关键是解决学生间个体差异的问题。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差异性较明显,且答案并不统一。教师可通过分组教学方法,编制与各个小组水平相当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讨论问题,各抒己见,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增效减负的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策略的实施是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主体地位,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