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0-11-26院武先

名师在线 2020年16期
关键词:乌鸦狐狸创设

院武先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南关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以人为本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发展情况,重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及他们对学习产生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情境教学法是应用较为广泛且教学效果极佳的教学方法之一。所谓情境,即将情和境进行有机结合,除包含情感方面的内容外,也包含环境相关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不但可以使学生融入极为生动且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

(一)合理设计导入语

要想使语文课堂高效、稳定开展,教师必须合理设计导入语。好的导入语,不但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这样学生便可在轻松、愉快且激昂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而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期间,由于学生已经连续上了很多节课,对上课产生了厌倦的心理,课堂氛围极为压抑、沉闷。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并没有训斥学生,而是借机对学生说:“如今已迎来了夏天,外面的风景一定很美丽,不如我们借这个机会和叶圣陶先生一起去游览双龙洞,怎么样?”这时学生都很兴奋并异口同声地说:“好。”“对于金华双龙洞的美景,我们虽然不能去亲眼见证,不过通过阅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我们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这几句课堂的导入语,学生的情绪被成功地调动起来,而这也为后面语文课程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轻松、自在的学习情境,更有利于他们学习语文知识。

(二)创设图画情境

色彩鲜明的图画可以给人一种很直观的感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拥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欠缺。所以通过图画这种直观的展示,学生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画引导学生理解和吸收课文中的知识和内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为学生合理创设童话教学情境。在该情境氛围的烘托下,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而在情感上,也会达成一种共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还能加深他们的印象。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画将学生引入情境中,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中的环境描写。这样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小女孩的忧伤和喜悦。通过这种方法,教师也能成功地将学生带入童话情境中,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合理利用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一名知识渊博且多才多艺的教师是学生最为喜欢的。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可借助唱歌、跳舞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以《一夜的工作》教学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前为学生唱一首歌,之后再让学生通过歌曲找出哪一句概括了周恩来总理的一生。如教师可演唱《歌唱敬爱的周总理》这首歌,让学生在听完歌曲后,通过阅读课文找到其中的中心句。这种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1]。

二、合理创建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需要合理构建语文学习平台。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设计学习空间。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拔高训练,引导其进行探究式学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着重强化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落实,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同时结合教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在教师的有针对性的引导下,学生也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不仅如此,教师也要对自身的人格魅力进行合理塑造,如加强教学能力、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等。此外,对于学生的学习及表现情况,教师也要进行科学点评,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更努力地学习语文知识[2]。

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好奇心较强,教师通过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可有效地带动学生的情绪,这样不论是他们的智力还是心理都会达到一种最佳的状态。如果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极为枯燥、无趣,那么学生也会变得极为消极、压抑,这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不利于他们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学习氛围中,甚至还会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倦、抵触的心理。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种极为民主、轻松、积极的教学氛围,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思考,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3]。

以《狐狸与乌鸦》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完课文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联想和思考故事的结局。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后,阐述了自己推测的结局,如有学生说:“在狐狸骗走了肉后,乌鸦心里不甘,也想让狐狸上当受骗。某一天,乌鸦叼着一块石头出现在树上,而此时狐狸也出来觅食,正好看见了乌鸦,狐狸以为乌鸦这次叼的也是肉,就想再把肉骗过来,于是它又对乌鸦说了很多的好话,而乌鸦也像上次那样把肉掉了下来,狐狸看到了极为兴奋并一口吞进了肚子里。乌鸦看到后开怀大笑,而狐狸此时才发现自己上了当。”由此可见,这种联想和推测故事结局的教学策略,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是极为有利的。

结 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也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到实处。同时,教师也应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乌鸦狐狸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小乌鸦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乌鸦喝水后传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
乌鸦搬家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