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2020-11-26福建省长汀县庵杰中心学校詹长荣
福建省长汀县庵杰中心学校 詹长荣
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中得到探索科学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兴趣,提升科学素养。
一、激发科学兴趣,树立科学素养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源泉,是成才的催化剂
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科学的兴趣,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乐趣,就能引发需要和动机,对科学产生热情和向往,就能主动地参与课堂。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教师有意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引向课外生活实际中来,让学生亲身体会与大自然有联系的科学知识。在课前布置学生去观察,并搜集植物传播种子的途径,结果学生搜集到很多的图片、实物等资料,甚至有些学生详细记录了某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看到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知道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秘密和同学分享时,我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学生兴致浓厚,效果非常好。这样,把课内学习引向课外生活大课堂,促进学生观察动植物习惯的养成,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2.提供展现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除了在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以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利用班级活动进行科学知识竞赛,对获奖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品。在“六一”儿童节,我班举办科学手抄报展览,学生兴趣浓厚,一幅幅充满奇思妙想的科学作品让人赏心悦目。这样不仅增强了节日的氛围,营造了浓厚的学习科学氛围,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发掘语文教材,发展科学素养
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科学素材,丰富课堂内容,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不断树立学生科学素养。
1.利用教材中的图文,挖掘拓展科学知识
科学道理是内含在经过精心组织的语言文字之中的,语文与科学教育要做到相互渗透,水乳交融。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巧妙渗透科学教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去领悟、体会。这样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任务,又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知识的渗透,做到熊掌与鱼兼得。如《两个地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中就蕴含着科学知识,它涉及到了物理知识:重力、加速度、空气的浮力等,这些知识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挖掘课文内容,提取科学知识素材,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其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并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来概述,使学生明白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方法,也让学生感受了伽利略严谨执著的科学精神。
2.把握人物精神魅力,渲染科学情感
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段落、句子、词的品读分析感悟,体会科学类说明文中人物具有一丝不苟的科学探索风范、兢兢业业的执着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例如: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我重点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哪些句子体现出詹天佑的科学精神?“勘测路线”时,课文用了“哪里……哪里……哪里……哪里……”排比句式,不但写出了詹天佑勘测路线所做的繁重的工作,也说明了詹天佑工作认真、精益求精。“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表现他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这样,学生对詹天佑的精神品质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人物的敬仰之情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
3.制作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
教师能够正确选择教具并指导学生做好学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先引导学生画出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的示意图,并用电子白板展示出来。再让学生画出火车爬上陡坡的“人”字形线路示意图,并解释火车的行驶路线。课后让学生用硬纸板、泡沫等材料制作“人”字形线路示意图模型。很多学生都能大体做出模型,通过展示,直观明了,一目了然,使人印象深刻,学生的科学知识也就自然丰富起来了。
三、拓展延伸,丰富科学素养
1.营造阅读环境,拓宽科学知识
良好的环境能够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平时会搜集有关科学的书籍,还发动家长为班级捐赠有关科学知识的课外书,成立班级科学图书角。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就能掌握更多科学知识,拓宽科学知识视野。
2.给学生介绍科学知识,丰富科学素养
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科普知识的介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如高铁知识、高速铁路列车的速度、高速铁路概况及规划;载人航天技术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载人航天起始于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进入地球轨道。时至今日,许多国家都有了自己的航天员,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的载人航天器承载着众多国家的航天员在太空翱翔,载人航天器从单一的飞船发展到巨大的太空站,再介绍中国创造的一个个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励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3.开发课程资源,提升科学素养
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科普知识,还要在课后引导学生阅读如《科学报》《十万个为什么》《世界未解之谜》等书籍,观看一些科普知识节目《探索与发现》《我爱发明》等,将科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提升其科学素养。
总之,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地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学习科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