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互联网背景下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2020-11-26赵寰云南霍芬姆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4期
关键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建筑施工

赵寰(云南霍芬姆科技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650000)

0 引言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施工现场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确保建筑施工项目的有序推进。施工现场管理包括人员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材料管理、进度和成本管理等内容,由于施工环境复杂、人员流动性大、隐性工程多,一旦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项目难以按时按质完成,进而影响到施工企业的品牌形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结合度愈发紧密,建筑施工行业也同样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只有基于互联网背景,改进现场施工管理方法,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管理,才能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项目的顺利完成作出贡献。

1 互联网对建筑施工管理的影响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类先进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项目中,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智能化设备的运行与互联网的结合更加紧密,其运行的效率直接受互联网因素制约。例如,网络信号会影响移动智能终端的效率。互联网对建筑施工管理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

第一,推动建筑施工管理信息的共享。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筑施工管理中可以设置各类共享软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扫码等方式及时获取施工现场信息,了解施工进度,并通过信息技术处理直接形成文字,总结相关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第二,加强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通过互联网相关系统的应用,可以完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组织架构,充分听取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对施工各环节的安全管理意见和建议,通过网络汇总形成记录文件,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第三,推动建筑施工项目的协调发展。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进建筑施工项目之间的信息交流,推动施工过程中人员、资源的流动,对存在的现场管理问题进行协调处置,推动建筑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第四,为建筑施工项目的创新发展提供可能。通过互联网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融合,打破传统建筑行业的封闭性管理模式,为建筑施工项目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推动其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2 互联网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现状

受行业劳动密集型特征的影响,传统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相对粗放,人工记录数据、人工验收材料,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准确性不高,可能导致材料规格、数目的错误;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和风险,施工现场存在影响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隐患,完全凭借人力难以有效开展安全管理;成本管理滞后,缺乏现代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施工现场的管理涉及很多方面,质量管理存在让客户不满意的风险。互联网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

2.1 管理人员互联网相关知识匮乏

建筑施工行业的现场管理人员往往文化水平不高,学历参差不齐,专科以下的管理人员较多。同时,部分管理人员由于年龄偏大,很少接触过计算机相关知识,跟不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形势,即使建筑施工现场配置了相关的管理系统或设备,他们也很不会高效使用。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互联网相关知识,在使用管理系统和实际操作时不熟练,有的甚至依然通过传统的人力管理方式,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效率难以提升。

2.2 配套的管理软件或系统落后及硬件投入不足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推进,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施工企业同样紧跟形势开展信息化建设,旨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实际看,很多企业都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购置管理设备,但是硬件投入情况和软件使用情况并不乐观,许多施工企业仅仅是应付式的开展这项工作。有的施工企业配置的计算机等硬件设备配置较低,设备运行不畅,使用很不方便;有的企业引进的管理系统是其他企业淘汰的廉价产品,现场管理效果较差。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现场管理已经逐渐融入了信息、科技手段,管理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尚未充分应用互联网来确保施工现场管理目标的实现,筑施工现场管理能力与建筑施工生产方式还没有完全匹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待深入。

3 互联网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适应对策

针对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人员管理难、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存在隐患、材料成本管理滞后、施工机械管理不精细等实际,结合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经验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3.1“互联网+”与现场作业人员管理

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员、技术员等作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给现场人员进出管理带来了麻烦,传统的施工现场管理中很容易出现人员随意进出工地、作业人员考勤不好记录等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在入口处设置门禁系统,让作业人员通过刷卡、验指纹、刷脸卡等方式才能进入施工现场,门禁系统能及时把作业人员进出工地等信息及时进行采集,并传送至后台,既便于现场作业人员的进出管理,也便于每月对作业人员的考勤管理,避免劳资纠纷。

3.2“互联网+”与现场安全管理

有效的安全管理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塑造施工企业的良好形象。在互联网背景下,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服务,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漏洞进行处理,切实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让作业人员佩戴智能设备(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智能口罩、摄像装置等),一方面可以适时监控现场作业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对作业人员位置进行跟踪定位,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进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是针对塔吊、高支模等危险源点多、线长、面广的地方,完全依靠人力去监控和实施安全管理是很难的,不可能做到全方位的、实时的监督管理,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3.3“互联网+”与现场质量管理

传统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主要依靠技术人员、专家的经验、观察、抽查等方式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所得出的质量检查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施工质量的控制难度也很大。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把“互联网+”应用到质量管理工作中,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施工质量进行客观检测,真实体现质量问题。大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对日常质量监控数据的分析,挖掘检测数据的共性问题,分析出异常的检测数据,实现对存在质量问题环节的预警,进而提醒管理人员制定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实现工程质量的信息化、智能化监管。例如,在网络后台设定质量控制点,管理系统自行设定技术指标数据,一旦某些工序、流程出现问题,或者材料指标、施工工艺、人员操作等出现异常,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把相关数据传送给管理人员,进而及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3.4“互联网+”与现场材料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对于项目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意义重大,通过严格的进场材料管理和施工中材料的使用管理,能尽量避免材料数量的错误从而降低成本,避免一些质量存在瑕疵的物料进场。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现场材料管理的效率,更好地控制材料成本和质量。施工现场的材料,无论是入库还是出库,也无论是领用还是盘点、使用,均可以通过射频电子标签进行跟踪和监控,保存相关数据,便于管理人员分析和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对材料供应商、物流方、收货人、运输过程等进行电子记录,确保对现场材料每一个环节的追溯管理。例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可以引入设置棒材自动计数系统,实现对材料的自动计数,提高清点、验收的效率,减少数目误报和成本虚高现象。

3.5“互联网+”与环保文明工地建设

环保文明工地建设也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环保文明工地建设可以改进作业人员工作环境,有效降低施工企业成本和提高施工企业形象。互联网背景下,施工企业可以把互联网相关技术引入环保文明工地建设过程中,在作业人员生活区域配置电子设备,对生活区域的水、电、卫生等情况进行监督,实现节能目的。针对施工现场的粉尘、噪音等污染,可以安装互联网系统检测器,科学测定相关数值,对于超出预定数值的污染,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例如喷洒水雾、维护保养相关设备等,有效较低粉尘和噪音等污染。

3.6“互联网+”与现场施工机械管理

传统的施工机械管理主要依靠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日常检查,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采取一定的维护保养措施,来确保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转。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施工机械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建筑施工的新要求,因为人工检查和记录的误差较大,对施工机械的实际运转情况掌握不全面。应用“互联网+”系统,施工企业可以在一些大型的施工机械上安装运行监控系统,实时掌握施工机械的运行时间、运行环境、负荷状况等,根据数据分析情况确定何时采取维修保养措施。同时,在一些大型的、安全隐患较大的机械上(例如塔吊、起重机等),可以安装危险警报装置和强制制动系统,对承载重量、碰撞强度、风速等进行监测和控制。例如,塔吊运行监控系统可以由黑匣子、各类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和地面监控软件组成,通过这个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塔吊碰撞危险的报警和制动控制,当风速过大或者经过楼宇、高压线、学校上空等禁行区时进行声光报警,最大限度地保障塔吊作业安全。

3.7 施工现场的其他智能设置

建筑施工现场往往存在一些危险区域,这些区域是禁止人员靠近的,单靠设置警示牌有时也会出现不知情者误闯的情况。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在一些危险区域(例如临建区域、拆除工程区域、各类工程危险区域等) 设置红外线,通过人工智能模糊判断识别穿过报警区域的物体,及时采取报警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3.8 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场管理效率。建筑施工企业首先要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管理人员较强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进度意识,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为项目的正常推进做好本职工作。其次,重视团队建设,加强各岗位之间的协作,让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项目各环节、各部门、各班组,提高现场管理的全员参与度,提高管理效率。最后,引入优秀管理人才。互联网背景下,施工企业要引进具备计算机、软件工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管理人员除了要了解工程项目,还要懂项目管理,能熟练应用计算机、互联网相关技术、系统及设备,不断优化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方法,实现现场管理效率的提高。

4 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必需实现“互联网+”管理,引入互联网管理思维和技术,强化信息和资源共享,将建筑施工引上智能化、节约化、绿色化的发展道路,切实做好安全、质量、成本和进度等现场管理工作,为建筑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障。

猜你喜欢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建筑施工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